风道结构、空调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605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空调系统以及车辆,该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具有风道;隔板组件,设置在风道内,隔板组件用于改变流经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出风口出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Air duct structur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风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在空调风道内设置隔板,能够改善空调风道内流体的流向,从而能够使得各个风道的分风更加合理。现有技术中,一个风道内一般只设置有一个隔板,当该隔板顺着风道左侧斜放时,该风道隔板左侧的分风将增加;当该隔板顺着风道右侧斜放时,该风道隔板右侧的分风将增加。现有技术中的隔板设置方式只能改善各个风道之间的风量分布情况,不能改善每个风道内的出风口的风向,也不能调节每个风道出风口的均匀性。因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空调风道,单个风道的出风口的两侧和中间可能会存在出风量不一致的现象,从而会导致该风道出风口的出风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空调系统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出风口出风不均匀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具有风道;隔板组件设置在风道内,隔板组件用于改变流经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板,设置在风道内且位于隔板组件的上游,隔板组件用于改变经导风板调整后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进一步地,隔板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分风隔板和第二分风隔板。进一步地,第一分风隔板位于第二分风隔板的上方。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中央腔体;中左风道,与中央腔体连通;中右风道,与中央腔体连通;隔板组件设置在中左风道和/或中右风道内。进一步地,中左风道和中右风道内均设置有隔板组件,且中左风道内的第一分风隔板和中右风道内的第一分风隔板之间的间隔沿空气流通方向逐渐变小;和/或,中左风道内的第二分风隔板和中右风道内的第二分风隔板之间的间隔沿空气流通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第一分风隔板和/或第二分风隔板的长度在40至70m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第一分风隔板和/或第二分风隔板的高度在10至14mm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为上述提供的风道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该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和隔板组件。其中,壳体具有风道。隔板组件设置在风道内,隔板组件用于改变流经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当风进入到设置有隔板组件的风道时,将受到隔板组件的引流作用,能够改变流经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以调整局部风的流向,进而可以增加风道出风口整体出风的均匀性。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隔板组件,能够增加该风道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出风口出风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隔板组件;11、第一分风隔板;12、第二分风隔板;20、左风道;30、右风道;40、中左风道;50、中右风道;60、左侧隔板;70、右侧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和隔板组件10。其中,壳体具有风道。隔板组件设置在风道内,隔板组件10用于改变流经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结构,当风进入到设置有隔板组件10的风道时,将受到隔板组件10的引流作用,能够改变流经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以调整局部风的流向,进而可以增加风道出风口的整体出风的均匀性。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结构,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隔板组件,能够增加该风道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出风口出风不均匀的问题。具体的,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板,该导风板设置在风道内且位于隔板组件10的上游,隔板组件10用于改变经导风板调整后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采用这样的设置,导风板能够起到初步调整风道内空气流动方向,通过设置在导风板下游的隔板组件能够进一步地调整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以保证风道出风口的出风更加均匀。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隔板组件10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结构,当风进入到设置有隔板组件10的风道时,将先受到导风板的导风作用,随后风道内的空气将受到隔板组件10的引流作用,使得进入该风道内的一部分风沿着第一分风隔板11的方向流动,一部分风沿着第二分风隔板12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为交叉设置,使得这两部分风的流向呈一定的角度并能够经过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后相互混合,使得风道内的出口处的流速均匀,从而能够提高风道的出风均匀性,进而也能够使风道出风口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隔板组件10,能够增加该风道出风口的均匀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道出风口出风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风道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性,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分风隔板11设置在第二分风隔板12的上方。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将第一分风隔板11设置在第二分风隔板12的上方,风道内上方的一部分风沿着第一分风隔板11的方向流动,风道内下方的一部分风沿着第二分风隔板12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为交叉设置,使得上下这两部分风的流向呈一定的角度并能够经过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后相互混合,使得风道内的出口处的流速更加均匀,因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风道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还具有进风口、中央腔体和多个风道,进风口与中央腔体连通,每个风道的一端分别与中央腔体连通,每个风道的另一端形成出风口。具体的,多个风道包括左风道20、右风道30和中部风道,左风道20和右风道30分别设置在中部风道的两侧,隔板组件10设置在中部风道与中央腔体连通的端口处。随着空调的工作,进风口将不断地吹入舒适的风,随后,风将由进风口流入中央腔体,并由中央腔体进入与其连通的左风道20、右风道30和中部风道。可以将隔板组件10设置在中部风道的与中央腔体连通的端口处。为了减少该隔板组件10影响风道内气流的流畅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的面积远小于风道截面的面积。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的交叉角度设置为不同的大小,通过调节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之间的角度能够调节风道内的混风效果,以使该风道的出风口处的出风更均匀。具体的,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道情况设置为不同的大小。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空调在工作时将不断向壳体进风口提供舒适的风,随后,风将由该进风口流入中央腔体,并由中央腔体进入与其连通的各个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具有风道;隔板组件(10),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组件(10)用于改变流经所述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具有风道;隔板组件(10),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隔板组件(10)用于改变流经所述风道内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隔板组件(10)的上游,所述隔板组件(10)用于改变经所述导风板调整后的部分空气的出风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10)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分风隔板(11)和第二分风隔板(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风隔板(11)位于所述第二分风隔板(12)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央腔体;中左风道(40),与所述中央腔体连通;中右风道(50),与所述中央腔体连通;所述隔板组件(10)设置在所述中左风道(40)和/或所述中右风道(50)内。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渠宏芳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