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HVAC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6050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00
一种车用HVAC系统,包括: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分别用于调节车内驾驶座、副驾驶座、驾驶座后排以及副驾驶座后排空间的空气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空调系统内的通道从进风处开始分层处理至各出口,通过不同风门的开启关闭切换,在不同使用需求和车内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由的切换吸入不同空气,这些操作会由车内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判断,能起到节能和舒适性的提高。

Vehicle HVA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HVAC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车用空调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车用HVAC(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中通常包括:加热装置,通风装置和空调系统,以改善乘客的舒适度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车用HVAC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HVAC系统,包括: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分别用于调节车内驾驶座、副驾驶座、驾驶座后排以及副驾驶座后排空间的空气温度。所述的第一调温单元包括第一上层调温单元和第一下层调温单元,其中:第一上层调温单元包括:穿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上层加热通道和绕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上层旁路通道;第一下层调温单元包括:穿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下层加热通道和绕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下层旁路通道。所述的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之间通过分隔板隔离,每个调温单元均包括排气出口、除霜出口和地板出口。所述的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之间通过分隔板隔离,每个调温单元均包括排气出口、除霜出口和地板出口;所述的第一上层调温单元分别与排气出口和除霜出口相连,第一下层调温单元与地板出口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车用HVAC系统,包括:第一外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一外部排气出口和第一外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一上层外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一下层外部出口相连的第一下层外部调温单元;与第一外部调温单元经隔板分隔的第一内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一内部排气出口和第一内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一上层内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一下层内部出口相连的第一下层内部调温单元;第二外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二外部排气出口和第二外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二上层外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二下层外部出口相连的第二下层外部调温单元;与第二外部调温单元经隔板分隔的第二内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二内部排气出口和第二内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二上层内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二下层内部出口相连的第二下层内部调温单元;用于从流经第一外部调温单元、第一内部调温单元、第二外部调温单元和第二内部调温单元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的蒸发器,以及;用于加热流经第一外部调温单元、第一内部调温单元、第二外部调温单元和第二内部调温单元的空气的暖风芯体。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空调系统内的通道从进风处开始分层处理至各出口,通过不同风门的开启关闭切换,在不同使用需求和车内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由的切换吸入不同空气,这些操作会由车内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判断,能起到节能和舒适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示意了包括:温度调节的空调系统车辆。图2为一个车用空调系统的例子。图3演示了示例的车用空调系统的后视图;图4演示了示例的车用空调系统的后视图;图5说明示例的车用空调系统的外部断面图;图6说明示例的车用空调系统的内侧断面图;图7说明示例的车用空调系统的中心断面图;图8A为全冷/吹面模式的外部断面图;图8B为半吹面半吹脚混合模式的外部断面图;图8C为除雾混合模式的外部断面图;图8D为全除霜模式的外部断面图;图9A为全冷/吹面模式的内侧断面图;图9B为半吹面/半吹脚混合模式的内侧断面图;图9C为除雾混合模式的内侧断面图;图9D为全除霜模式的内侧断面图;图10A为全冷/吹面模式的中心断面图;图10B为半吹面/半吹脚混合模式的中心断面图;图10C为除雾混合模式的中心断面图;图10D为全除霜模式的中心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汽车10内设有本车用空调系统12用来控制车内空气温度变化以满足乘客舱14的需求。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用空调系统12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进气口15和一个或多个出口16,空气从一个或多个的入口15通向吸收热量的冷却蒸发器17,从入口15到出口16之间,空气还会通过一个暖风芯体18,暖风芯体18通常位于蒸发器17和出口16之间。如图3所示,为车用空调系统12的背侧视图,该车用空调系统12包括:如图2的方向及其中车辆10的位置,两个外部调温单元部分20与组件的上端的第一和第二出口22和24相连,其中:一个外部调温单元20位于驾驶员侧D,另一个外部调温单元20位于乘客侧P,空气从出口22、24各自经过吹面口25P和25D以及除霜口27P和27D通向车厢内14。所述的外部调温单元20同时连通第三出口26,本实施例中可以连通前排驾驶员侧和乘客侧位于车厢14的地板出口29D、29P。所述的车用空调系统12进一步包括:由分隔板30与相邻的外部部分20分离的内部部分28,该内部部分28同时与第一和第二出口22和24、与车厢内的吹面通风口25P、25D以及除霜口27P、27D相连。所述的内部部分28同时连通第四出口32,本实施例中,该内部部分28与车厢14内位于后排驾驶员侧和乘客侧出口33D和33P相连。本实施例中有一个内部部分28通向驾驶员侧D,另一个内部部分28通向乘客侧P。所述的车用空调系统12还包括:位于两个内部部分28之间的中间部分34,该中间部分34相连的第五出口36,本实施例中,该中间部分34通向车厢内驾驶员侧D和乘客侧P的中控台通风口37D和37P。所述的中间部分34由隔板39隔开且可以与相邻的内部部分28具有类似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一个中间部分34位于驾驶员侧D,另一个中间部分34位于车用空调系统12的乘客侧P处。从进口15到各个出口22、24、26、32以及从出口到车厢14内的各个出风口应尽量缩短距离,以便降低阻力和增加风量和效率。从图3中看出,在汽车10内,前吹面出口22和除霜出口24位于前地板第三出口26,后地板第四出口32和中空第五出口36的垂直上方。前地板第三出口26位于后地板的第四出口32和中控第五出口36的垂直上方,后地板第四出口32和中控第五出口36可能是垂直对齐的。通过调整可以使第一至第五出口22、24、26、32、36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图3~图7所示,分别为上述外部部分20、内部部分28和中间部分34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图5所示,所述的外部部分20被如图5的方向和车辆10的位置的内肋板40划分为一个上部调温单元UO和一个下层调温单元LO;该内肋板40的一端从蒸发器17的入口侧41延伸至新风入口15,另一端从蒸发器17的出口侧43延伸至暖风芯体18。所述的蒸发器17和暖风芯体18分别设置于上部调温单元UO和下层调温单元LO,空气通过隔板分离,分别从上部调温单元UO和下层调温单元LO,从进风口15通向暖风芯体18。在下层调温单元LO的蒸发器17和暖风芯体18之间设有一个可转动的第一风门42,其用于根据不同的温度的模式选择下屏蔽或者允许空气从一个或多个制热的通道44穿过暖风芯体18或者绕开暖风芯体通过旁通通道46。例如,当选择制冷模式或者旁路模式时,将第一风门42设置为屏蔽流空气从蒸发器17通向暖风通道44的同时允许通向旁路通道46,从而绕过暖风芯体18并从第三出口26流出。如图5所示,所述的旁路通道46位于暖风芯体18的下面。所述的暖风芯体18和第三出口26之间设有第二风门50,对应暖风芯体18的前后设有入口侧调温单元52和出口侧调温单元54,第二风门50和暖风芯体18的出口侧54相邻。当第二风门50在关闭位置时,能够在通过第三出口26防止气流通过旁路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分别用于调节车内驾驶座、副驾驶座、驾驶座后排以及副驾驶座后排空间的空气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分别用于调节车内驾驶座、副驾驶座、驾驶座后排以及副驾驶座后排空间的空气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调温单元包括第一上层调温单元和第一下层调温单元,其中:第一上层调温单元包括:穿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上层加热通道和绕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上层旁路通道;第一下层调温单元包括:穿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下层加热通道和绕过暖风芯体的第一下层旁路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之间通过分隔板隔离,每个调温单元均包括排气出口、除霜出口和地板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四个独立的调温单元之间通过分隔板隔离,每个调温单元均包括排气出口、除霜出口和地板出口;所述的第一上层调温单元分别与排气出口和除霜出口相连,第一下层调温单元与地板出口连通。5.一种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一外部排气出口和第一外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一上层外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一下层外部出口相连的第一下层外部调温单元;与第一外部调温单元经隔板分隔的第一内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一内部排气出口和第一内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一上层内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一下层内部出口相连的第一下层内部调温单元;第二外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二外部排气出口和第二外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二上层外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二下层外部出口相连的第二下层外部调温单元;与第二外部调温单元经隔板分隔的第二内部调温单元,其包括:分别与第二内部排气出口和第二内部除霜出口相连的第二上层内部调温单元,以及与第二下层内部出口相连的第二下层内部调温单元;用于从流经第一外部调温单元、第一内部调温单元、第二外部调温单元和第二内部调温单元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的蒸发器,以及;用于加热流经第一外部调温单元、第一内部调温单元、第二外部调温单元和第二内部调温单元的空气的暖风芯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HVAC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下层外部出口与驾驶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亮傅吕萍
申请(专利权)人: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