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90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属于船舶制造的技术领域。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包括横截面呈“U”字形的弹性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弹性接头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且弹性接头横置于该区域的包括甲板、纵壁等纵向连续构件上并将纵向连续构件分开,有效减小甲板、纵壁等纵向构件的连续性,将上层建筑结构原有结构的刚性连接转变为弹性连接,使得在甲板、纵壁等纵向连续构件发生面内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形变时,能有效降低上层建筑结构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的程度,使上层建筑结构的尺寸和应力水平减小,使得船舶的性能提高,利于降低全船重心高度,提高船舶航行稳性,结构更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船体的总纵强度影响着船舶的性能,因此,在船舶设计时,准确考虑全船的总纵强度十分重要。目前,由于船体上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影响,一般上层建筑结构与主船体甲板、外板等直接焊接,使得上层建筑结构和主船体之间为刚性连接。但由于上层建筑结构设置在主船体甲板上且钢性连接,因此,上层建筑结构或多或少会影响全船总纵强度。并且由于在船舶设计时,为降低船舶的重心、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将上层建筑结构的尺寸较主船体小,因此会导致产生的应力较大,严重影响船舶的性能。综上所述,现有的船体上的上层建筑结构严重影响了全船总纵强度,导致出船舶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针对船舶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在甲板、纵壁等纵向连续构件上设置有弹性接头,减小甲板、纵壁等纵向构件的连续性,从而降低上层建筑结构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的程度,减小上层建筑结构的尺寸和应力水平,从而提高船舶的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弹性接头,弹性接头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弹性接头横截面呈倒置的“U”字形设置,弹性接头横置于纵向连续构件上并将纵向连续构件分开,弹性接头的两侧壁分别与被分开而形成的两相邻的纵向连续构件焊接。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为船舶上层建筑第一层甲板及以下区域。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纵向连续构件包括甲板和纵壁。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弹性接头安装于甲板上,甲板下方设置有纵桁腹板,纵桁腹板的底部设置有纵桁面板,并于纵桁腹板的上部且位于弹性接头处开设有开孔。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弹性接头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向下错开甲板设置。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弹性接头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和甲板的错开距离为20mm。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开孔形状呈“U”字形设置,且弹性接头的侧边与甲板错开后伸入开孔内,且开孔的两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均呈圆弧形设置。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开孔的侧壁和底部均铺设有面板,且面板的两端的端头均呈削斜设置。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面板的两端的端头延伸至甲板的底面处且和甲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间隙为15mm。上述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中,弹性接头安装于纵壁上,弹性接头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向纵壁内侧错开设置,且错开的距离为20mm。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上述的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通过在船舶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的甲板、纵壁等纵向连续构件上设置弹性接头,有效减小甲板、纵壁等纵向连续构件的连续性,将原有结构的刚性连接转变为弹性连接,使得在甲板、纵壁等纵向连续构件发生面内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形变时,有效降低上层建筑结构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的程度,减小上层建筑结构的尺寸和应力水平,从而提高船舶的性能,还有助于降低全船重心高度,提高船舶航行稳性;并且,在将弹性接头设置于甲板上时,于甲板下方的纵桁腹板的上部且位于弹性接头处开设有开孔,并将弹性接头错开设置,方便了焊接,结构更合理;同时,将开孔的两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均呈圆弧形设置,并可选择性的铺设面板,可有效避免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改善此区域的应力水平,防止产生裂纹和发生结构撕裂破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甲板处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甲板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纵壁处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纵壁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附图中:1、弹性接头;2、纵向连续构件;21、甲板;22、纵壁;3、纵桁腹板;31、开孔;4、纵桁面板;5、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包括:弹性接头1,弹性接头1的横截面形状呈倒置的“U”字形设置,弹性接头1包括一端通过弧形结构连接的两侧边,侧边相对设置形成开口,便于对力的吸收。弹性接头1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弹性接头1横置于纵向连续构件2上并将纵向连续构件2分开,弹性接头1的两侧壁分别与被分开而形成的两相邻的纵向连续构件2焊接,使得纵向连续构件2的连续性减小,使得上层建筑结构原有的刚性连接结构转变为弹性连接,从而使得纵向连续构件2发生面内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形变时,能有效降低上层建筑结构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的程度,减小上层建筑结构的尺寸和应力水平,从而提高船舶的性能,还有助于降低全船重心高度,提高船舶航行稳性。具体的,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为船舶上层建筑第一层甲板21及以下区域,使得相对船长来说较大且一定程度地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的第一层甲板21及纵向连续构件2范围均能覆盖,保证了弹性接头1能尽可能减小上层建筑结构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结构设置更合理。具体的,纵向连续构件2包括甲板21和纵壁22。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甲板处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甲板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弹性接头1安装于甲板21上,甲板21下方设置有纵桁腹板3,纵桁腹板3的底部设置有纵桁面板4,并于纵桁腹板3的上部且位于弹性接头1处开设有开孔31,并且弹性接头1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向下错开甲板21设置,实现了弹性接头1在甲板21的弹性连接。优选的,开孔31形状呈“U”字形设置,且弹性接头1的侧边与甲板21错开后伸入开孔31内,且开孔31的两侧壁和底部的连接处均呈圆弧形设置,避免了开孔31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改善开孔31处的应力水平,防止产生裂纹和发生结构撕裂破坏的问题,结构保障性更高,并且将弹性接头1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和甲板21的错开距离设定为20mm,有效保证了焊接空间,焊接连接更稳定。具体的,开孔31的侧壁和底部均铺设有面板5,通过铺设面板5同样能避免开孔31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改善开孔31处的应力水平,防止产生裂纹和发生结构撕裂破坏的问题,且面板5的两端的端头均呈削斜设置,同时将面板5的两端的端头延伸至甲板21的底面处且和甲板2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间隙为15mm,保证了焊接空间,方便了焊接,提升焊接质量,结构更牢固。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纵壁处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位于纵壁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弹性接头1安装于纵壁22上,弹性接头1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向纵壁22内侧错开设置,且优选的将错开的距离设定为20mm,实现了通过弹性接头1在纵壁22处的弹性连接,从而降低上层建筑结构参与全船总纵强度的程度,减小上层建筑结构的尺寸和应力水平,利于对船舶性能的提高,同时有助于降低全船重心高度,提高船舶的航行稳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船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接头,所述弹性接头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所述弹性接头横截面呈倒置的“U”字形设置,所述弹性接头横置于纵向连续构件上并将所述纵向连续构件分开,所述弹性接头的两侧壁分别与被分开而形成的两相邻的所述纵向连续构件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接头,所述弹性接头设置于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所述弹性接头横截面呈倒置的“U”字形设置,所述弹性接头横置于纵向连续构件上并将所述纵向连续构件分开,所述弹性接头的两侧壁分别与被分开而形成的两相邻的所述纵向连续构件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的区域为船舶上层建筑第一层甲板及以下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续构件包括甲板和纵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头安装于所述甲板上,所述甲板下方设置有纵桁腹板,所述纵桁腹板的底部设置有纵桁面板,并于所述纵桁腹板的上部且位于所述弹性接头处开设有开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船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头的开口处的两侧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王海洋何秦肖海松卢其进傅何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