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65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力阻尼器,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均位于壳体内,定子的背面固定在壳体上,定子的正面与转子形成工作腔,且工作腔用于容纳工作液;定子上具有贯通其正面和背面的充液排液孔,壳体内具有液流道、储液箱,液流道的一端连通定子的背面的充液排液孔,另一端连接储液箱的下端。本申请的液力阻尼器的充液和排液采用相同的通道,能够有效缩短充液和排液时间,显著提高液力阻尼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阻尼器
本申请涉及阻尼器
,尤其涉及一种液力阻尼器。
技术介绍
液力阻尼器是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主要应用于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辆、重型卡车、军车及挂车,随着社会对车辆行驶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装配液力阻尼器已成一种趋势。不同车辆上安装的液力阻尼器结构大致相同,一般由定子、转子、工作腔、输入轴、热交换器、储液箱和壳体组成。阻尼器工作时,压缩空气经电磁阀进入储液箱,将储液箱内的工作液经液路压进阻尼器内,阻尼器开始工作,转子带动工作液绕轴线旋转,同时工作液沿叶片方向运动甩向定子,定子叶片对工作液产生反作用,工作液流出定子再转回来冲击转子,这样就形成对转子的阻力矩,阻碍转子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减速作用。液力阻尼器工作时,由于转子叶片的旋转运动,在阻尼器工作腔内会形成明显的压力梯度,部分区域压力较低,部分区域压力较高。如图1所示,现有液力阻尼器的充液与排液采用不同的管路通道,通常在定子a(或转子b)上开设若干通向工作腔的低压区的孔作为充液管路c,在定子a(或转子b)上开设若干通向工作腔的高压区的孔作为排液管路d,充液管路c连通储液箱e,排液管路d经过热交换器f连通储液箱e。由于现有阻尼器充液与排液采用不同的管路,当增加储液箱e上方空气压力g给液力阻尼器充液时,液力阻尼器难以避免同时在排液,当降低储液箱e上方空气压力g给液力阻尼器排液时,液力阻尼器难以避免同时在充液,这使得液力阻尼器的充液和排液效率不高,充液和排液时间相对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力阻尼器,能够缩短液力阻尼器的充液时间和排液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力阻尼器,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均位于壳体内,定子的背面固定在壳体上,定子的正面与转子形成工作腔,且工作腔用于容纳工作液;定子上具有贯通其正面和背面的充液排液孔,壳体内具有液流道和储液箱,液流道的一端连通定子的背面的充液排液孔,另一端连接储液箱的下端。进一步地,还包括空气腔室,储液箱的上端连通有空气腔室,空气腔室用于连接充气及排气装置并调节储液箱内的气压。进一步地,定子的背面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一侧端连通充液排液孔,另一侧端与液流道连通。定子上具有多个充液排液孔,多个充液排液孔均连通环形凹槽。进一步地,定子的正面具有弯曲的定子叶片,定子叶片的弯曲凹面朝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进一步地,充液排液孔开设在定子叶片的弯曲凹面的根部,且充液排液孔的弧度与定子叶片的弧度一致。定子具有多个定子叶片和多个充液排液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充液排液孔的数量与定子叶片的数量相同。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充液排液孔间隔设置在多个定子叶片上。进一步地,定子具有以转子对称设置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壳体内对应具有第一液流道和第二液流道,第一定子的背面通过第一液流道连通储液箱的一端,第二定子的背面通过第二液流道连通储液箱的另一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1)液力阻尼器在充液和排液时采用相同的通道,通过调节储液箱上部的空气压力,在充液时,储液箱中的工作液依次经过液流道和充液排液孔,然后进入到工作腔内;在排液时,工作腔中的工作液依次经过充液排液孔和液流道,然后回到储液箱中。一个通道同时充液和排液,相比现有液力阻尼器充液与排液采用不同通道的结构,本申请的液力阻尼器能够大大缩短充液时间和排液时间,从而缩短液力阻尼器的加载时间和卸载时间,进而有效提升液力阻尼器的性能;2)缩短液力阻尼器的充液时间可以缩短阻尼器的加载时间,从而提高阻尼器的制动响应速度,缩短液力阻尼器的排液时间可以缩短阻尼器的卸载时间,从而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液力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液力阻尼器侧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图示中下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定子正面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定子背面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5所示,一种液力阻尼器包括壳体1、定子2和转子3,定子2和转子3都安装在壳体内部,定子2的背面固定在壳体1上,转子3外接转动轴,转动轴会带动转子3进行转动。定子2的正面和转子3形成工作腔4,工作腔4用于容纳工作液。如图3和图5所示,定子2上具有贯通定子2的正面和背面的充液排液孔21,充液排液孔21在定子2的正面方向的开口与工作腔4连通,壳体1内具有液流道11和储液箱12,液流道11的一端连通定子2背面的充液排液孔21,也即充液排液孔21在定子2背面的开口连通着液流道11,液流道11的另一端连通储液箱12的下端。液流道11是充液和排液的通道,将储液箱12中的工作液通过液流道11传输给充液排液孔21,再由充液排液孔21传输给工作腔4;或者工作腔4中的工作液通过充液排液孔21传输给液流道11,液流道11再将工作液传输回储液箱12中。为了更好地调节储液箱12上部的空气压力,在储液箱12的上端连通有空气腔室13,该空气腔室13用于连接充气及排气装置,充气及排气装置通过向空气腔室13内进行充气或者排气操作,以此调节储液箱12内的气压,从而储液箱12能够为工作腔4进行充液和排液。如图2、5所示,定子2的背面还设有环形凹槽22,环形凹槽22的一侧端连通定子2背面的充液排液孔21的开口,另一侧端连通液流道11。定子2上具有多个充液排液孔21时,多个充液排液孔均连通着环形凹槽22,因此,工作腔4中的工作液均可以通过充液排液孔21进入到环形凹槽22中,再由环形凹槽22统一汇集并传输到液流道11,或者液流道11中的工作液可以先进入环形凹槽22中,再从环形凹槽22进入到充液排液孔21内,最后进入到工作腔4中。环形凹槽22的设置,使得定子2在具有多个充液排液孔的情况下,更加方便充液和排液操作,且密封性强,避免工作液在壳体1内随意流动,影响液力阻尼器正常工作。一种液力阻尼器,如图3、4所示,定子2的正面具有弯曲的定子叶片23,定子叶片23的弯曲凹面朝向转子3旋转的相反方向,这就使得转子3在旋转时,将工作液甩向定子,弯曲的定子叶片23对工作液产生反作用,工作液碰到定子2后回转方向并冲击转子3,形成对转子3的阻力矩,阻碍转子3转动,从而实现对传动轴的减速的目的。如图4所示,充液排液孔21开设在定子叶片23的弯曲凹面的根部,并且充液排液孔21的弧度和定子叶片23的弧度一致。液力阻尼器工作时,转子3的叶片会将工作液甩向定子2,使工作液冲击所述定子2的弯曲凹面,在定子2弯曲凹面的根部形成局部高压,将充液排液孔21设在定子叶片23的弯曲凹面的根部,极大方便液力阻尼器控制工作腔4的充液量。本实施方式中,液力阻尼器中的定子2具有多个定子叶片23和多个充液排液孔21,多个定子叶片23环绕定子2并围成一圈,每一个定子叶片23的弯曲凹面的根部都设有充液排液孔21,所以充液排液孔21的数量和定子叶片23的数量相同,提高了充液和排液效率。当然,充液排液孔21也可以间隔设置在多个定子叶片23中,此时充液排液孔21的数量与定子叶片23的数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定子2具有以转子3对称设置的第一定子2a和第二定子2b,壳体内部对应设有第一液流道11a和第二液流道11b,第一定子2a背面的环形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和转子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的背面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定子的正面与所述转子形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用于容纳工作液;所述定子上具有贯通其正面和背面的充液排液孔,所述壳体内具有液流道和储液箱,所述液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定子的背面的充液排液孔,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箱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和转子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的背面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定子的正面与所述转子形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用于容纳工作液;所述定子上具有贯通其正面和背面的充液排液孔,所述壳体内具有液流道和储液箱,所述液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定子的背面的充液排液孔,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箱的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腔室,所述储液箱的上端连通有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用于连接充气及排气装置并调节所述储液箱内的气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背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端连通所述充液排液孔,另一侧端与所述液流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上具有多个充液排液孔,多个充液排液孔均连通所述环形凹槽。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力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维雷光新高祥民方力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苍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