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424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活塞杆,所述油缸筒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并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置于所述油缸筒体外,所述油缸筒体内还设有补偿腔,所述补偿腔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腔远离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一端,所述补偿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活塞杆,所述油缸筒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并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置于所述油缸筒体外,所述油缸筒体内还设有补偿腔,所述补偿腔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腔远离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一端,所述补偿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液压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通用性强等优点。【专利说明】 液压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器。
技术介绍
液压阻尼器是根据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粘滞阻力的原理制成的,是一种对速度反应灵敏、可吸收和衰减振动的装置,因其能够吸收、衰减振动与冲击能量,减少构件的动力反应,保护工程结构、机械结构等免受振动冲击带来的破坏,应用非常广泛。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液压阻尼器如图1所示,油缸筒体I的内腔由活塞2分为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为了补偿或储存活塞2运动时造成的油缸筒体I内液压油的体积变化,需要在油缸筒体I外部设置储油缸10,储油缸10与油缸筒体I同轴设置且套设在油缸筒体I的外部,储油缸10与油缸筒体I之间形成储油腔20,其工作过程如下:拉伸行程中,活塞2向上移动,第一工作腔11的容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阀17关闭,第一工作腔11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18流入第二工作腔12,由于活塞杆3的存在,自第一工作腔11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第二工作腔12增加的容积,使第二工作腔12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这时储油腔20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23流进第二工作腔12进行补充;压缩行程中,活塞2向下移动,第二工作腔12的容积减少、压力升高,油液流经压缩阀17流到活塞2上面的第一工作腔11,由于第一工作腔11被活塞杆3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第一工作腔11增加的容积小于第二工作腔12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推开底座压缩阀24,流回储油腔20。 上述液压阻尼器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一、由于储油缸10与油缸筒体I同轴设置且套设在油缸筒体I外部,不仅使得液压阻尼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难以加工且制造成本高,而且导致液压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使得液压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极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液压油的变质老化而影响液压阻尼器的工作性能,还会影响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与使用寿命;二、储油缸10中的液压油与空气直接接触,液压油在连续或高速工作状态下很容易乳化,导致工作时尤其是压缩行程中阻尼力不连续,高速运转时容易产生外特性畸变、空程及噪声等问题,降低了液压阻尼器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三、为保证底座上的补偿油孔在液压阻尼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油液中,以避免拉伸阶段将空气吸入油缸筒体I内而影响液压阻尼器的性能,需要将横向阻尼器与垂向阻尼器的底座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导致横向阻尼器与垂向阻尼器不能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且通用性强的液压阻尼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油缸筒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并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置于所述油缸筒体外,所述油缸筒体内还设有补偿腔,所述补偿腔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腔远离所述第一工作腔的一端,所述补偿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向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底阀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油缸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底阀座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底阀座与所述油缸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油液通道,所述底阀座上开设有第二油液通道,所述流向控制组件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油液通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部件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油液通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部件。 所述第一控制部件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底阀座的头端置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内,尾端穿过所述固定座置于所述补偿腔内,所述第一螺母装设在所述底阀座的尾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螺母和固定座之间。 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包括第二螺母、第二弹性件和阀芯,所述阀芯套设于所述底阀座内,所述第二螺母装设在所述底阀座的尾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螺母和阀芯之间。 所述补偿腔内设有橡胶气囊。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油缸筒体开口端的内壁之间设有端盖、骨架密封圈和导向套,所述骨架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端盖和导向套之间。 所述活塞与所述工作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第一工作腔内的一侧设有压缩阀,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内的一侧设有伸张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专利技术的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活塞、活塞杆,油缸筒体内设有工作腔,活塞设置在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活塞杆一端装设在活塞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工作腔置于油缸筒体外,油缸筒体内还设有补偿腔,补偿腔位于第二工作腔远离第一工作腔的一端,补偿腔与第二工作腔之间设有流向控制组件,当往油缸筒体外拉动活塞杆时,流向控制组件使补偿腔内的油液流入第二工作腔,从而对第二工作腔内的油液进行补偿,当往油缸筒体内推动活塞杆时,流向控制组件使第二工作腔内的油液流入补偿腔,通过补偿腔存储油液,本专利技术的补偿腔设置在油缸筒体内且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呈直线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储油缸与油缸筒体同轴设置且套设在油缸筒体外部,不仅减少了液压阻尼器的径向尺寸和体积,简化了结构,还能使液压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出去,改善了液压油和密封件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液压阻尼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的补偿腔内设有橡胶气囊,工作过程中,既可借助气体压缩和膨胀时的“柔性”来提高各阀体的响应灵敏性,缓和液压冲击与局部真空,消除液压阻尼器的局部畸变、空程和噪声等问题,提高了液压阻尼器的临界速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且补偿腔内的油液不会与空气直接接触,避免出现油液乳化现象,提升液压阻尼器的工作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不:1、油缸筒体;11、第一工作腔;12、第二工作腔;13、补偿腔;2、活塞;3、活塞杆;4、流向控制组件;5、固定座;6、底阀座;8、橡胶气囊;10、储油缸;14、端盖;15、骨架密封圈;16、导向套;17、压缩阀;18、伸张阀;19、环形密封圈;20、储油腔;23、补偿阀;24、底座压缩阀;71、第一油液通道;72、第二油液通道;81、第一螺母;82、第一弹性件;91、第二螺母;92、第二弹性件;93、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和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液压阻尼器的一种实施例,该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 1、活塞2和活塞杆3,油缸筒体I内设有工作腔,活塞2设置在工作腔内并将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活塞杆3 —端装设在活塞2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油缸筒体(1)、活塞(2)和活塞杆(3),所述油缸筒体(1)内设有工作腔,所述活塞(2)设置在所述工作腔内并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11)和第二工作腔(12),所述活塞杆(3)一端装设在所述活塞(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工作腔(11)置于所述油缸筒体(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筒体(1)内还设有补偿腔(13),所述补偿腔(13)位于所述第二工作腔(12)远离所述第一工作腔(11)的一端,所述补偿腔(13)与所述第二工作腔(12)之间设有流向控制组件(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平宋光伟殷盛福黎剑锋曾松林熊求颛陈永军陈健方照根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