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力缓速器的虹膜式制动转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9582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虹膜式制动转矩控制系统,该系统安装于液力缓速器定轮及动轮之间,且液力缓速器的定轮与动轮间的工作腔处于全充液状态。包括用于调节液力缓速器的定轮与动轮间的工作腔循环流道过流通道直径的虹膜变径机构;用于为虹膜变径机构运动提供动力并控制其运动行程的控制单元。虹膜变径机构可以实现机构内径通道圆圆心不变但直径却可连续变化,由多组相互重叠的扰流板组成,其扰流板不同开度的运动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由此通过对扰流板的运动控制而改变定轮与动轮间工作腔全充液状态下循环流道的过流通径,进而调节液力缓速器制动转矩。该系统结构简单、系统响应速度快且能够减小强非线性的气液两相流动带来的控制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液力缓速器的虹膜式制动转矩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矩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制动转矩控制系统,属于车辆液力辅助制动领域。
技术介绍
液力缓速器作为一种车辆辅助制动装置,具有高功率密度,制动转矩大,无机械磨损及热衰退现象,可长时间、长距离持续制动的优点,被应用于大功率重载车辆中。液力缓速器以液压油为传动介质,主要由动轮、定轮、传动轴及控制系统构成。随着工作油液注入动轮与定轮之间的工作腔内,液体在动轮与定轮形成的工作流道内循环流动时,将遇到各种阻力造成的液力损失,如冲击损失、摩擦损失、转向损失等,从而产生制动转矩。随着行驶工况的变化,车用液力缓速器的制动转矩调节系统应随之进行实时且灵敏的转矩调节。缓速器制动转矩调节系统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系统制动起效的灵敏程度和转矩跟随的精准程度,进而影响车辆的缓速制动效能。目前液力缓速器普遍采取的制动转矩调节手段是通过对动轮和定轮形成的工作腔内液体体积与工作腔最大可能充注体积之比(即充液率)的控制以调节制动转矩,一般采用入口充液阀和出口放液阀的电液控制系统进行联合调节来实现,但这种气液两相流动控制相较于固体机构控制而言具有天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液力缓速器的虹膜式制动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缓速器定轮与动轮间的工作腔处于全充液状态;该制动转矩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调节液力缓速器定轮与动轮间的工作腔循环流道过流通道直径的虹膜变径机构;用于为虹膜变径机构运动提供动力并控制其运动行程的控制单元;所述虹膜变径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一保持环(4)、第二保持环(5)和2N个扰流板(3),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同轴固接在液力缓速器的定轮或动轮上;2N个扰流板(3)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且沿支撑架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扰流板(3)上均固定有一个直线滑块(6);其中N个扰流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液力缓速器的虹膜式制动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缓速器定轮与动轮间的工作腔处于全充液状态;该制动转矩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调节液力缓速器定轮与动轮间的工作腔循环流道过流通道直径的虹膜变径机构;用于为虹膜变径机构运动提供动力并控制其运动行程的控制单元;所述虹膜变径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第一保持环(4)、第二保持环(5)和2N个扰流板(3),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同轴固接在液力缓速器的定轮或动轮上;2N个扰流板(3)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且沿支撑架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扰流板(3)上均固定有一个直线滑块(6);其中N个扰流板(3)分别通过与之固接的直线滑块(6)与第一支撑架(1)上的N个直线滑道滑动配合;另外N个扰流板(3)分别通过与之固接的直线滑块(6)与第二支撑架(2)上的N个直线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直线滑道沿其所在位置与液力缓速器轮轴同心圆相切的方向设置;与第一支撑架(1)对应的N个扰流板和与第二支撑架(2)对应的N个扰流板交错设置;在两个支撑架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保持架的凹槽,其中位于第一支撑架(1)端面凹槽内的保持架为第一保持架(4),与第一支撑架(1)配合的N个扰流板分别与第一保持架(4)固接;位于第二支撑架(2)端面凹槽内的保持架为第二保持架(5),与第二支撑架(2)配合的N个扰流板分别与第二保持架(5)固接;两个保持架与两个支撑架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巍刘堂柱刘城孔令兴闫清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