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135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0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力缓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包括前端盖回油流道、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一端相通的前端盖进油槽、和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另一端相通的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和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相通的顶盖回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简单,节约成本,能够查看油封是否漏油,延长液力缓速器的使用寿命。

Oil return structure of hydraulic retard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ydraulic retarders, in particular to a hydraulic retarder oil return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oil return channel of the front cover, an oil inlet groove of the front cover communic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oil return channel of the front cover, a oil return channel of the retarder shell communica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oil return channel of the front cover, and a top cover oil return port communicated with the oil return channel of the retarder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processing and cost saving, and can check whether the oil seal leaks or not,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
本技术属于液力缓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辅助制动装置,主要由定子叶轮、转子叶轮、缓速器壳体、工作腔、换热器和油箱组成,其本质是一种旋转阻尼装置,利用转子叶轮带动工作液与定子叶轮冲击,产生反向涡旋扭矩,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工作液的热能,进而使得车辆减速。工作腔的工作液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缓速器出油口进入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再从进油口流回工作腔,从而工作液的热能被来自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冷却的方式将工作液的热能带走。申请号201320366652.8的专利公开了“设在液力缓速器端盖上的回油结构”,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收从端盖上轴与孔之间的缝隙渗漏出来的油的设在液力缓速器端盖上的回油结构。该专利中的技术方案包括:设在密封圈4外侧的法兰盘3中轴孔壁上的回油口1和设在法兰盘3内且一端与回油口1连通的导油通道2,所述的导油通道2的另一端与液力缓速器的油腔连通。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工作腔中的油经过法兰盘3时,油会通过法兰盘3中轴与孔之间的缝隙渗漏出去,渗漏出来的油沿着孔壁流到回油口1中,顺着导油通道2流到液力缓速器的油腔中,所述的回油口1设在法兰盘3中轴孔壁的底端,渗漏在整个轴孔壁上的油都能回收起来。其不足之处是:1、由于油箱通过油道与密封圈外侧直接相通,当液力缓速器开始工作时,进入油箱的压力气体会通过此油道进入到密封圈外侧,使得密封圈外侧的压力与油箱的压力相同,而单处密封圈并不能双向密封,此时密封圈外侧的气体会进入到密封圈内侧工作腔处,从而会加速密封圈的损坏,降低了密封圈的寿命。2、油箱中的气体直接进入工作腔后,工作腔的混合气体会增加,从而降低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力矩,并且增加了液力缓速器发生排气喷油气的概率。3、由于回油口外侧并无密封结构,使得从密封圈泄漏的油能够直接排到液力缓速器的外界中,随着油不断的排到外界中去,油箱中的油会不断的减少,使得液力缓速器的制动力矩不断降低直至无缓速效果,同时还污染了环境。4、由于回油口外侧并无密封结构,当液力缓速器开始工作时,油箱中的压力气体会不断的经过回油口直接排到外界中去,从而使得车辆上的压力气体不断的消耗,不利于车辆的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查看油封是否漏油的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包括前端盖回油流道、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一端相通的前端盖进油槽、和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另一端相通的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和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相通的顶盖回油口。优选地,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上设有用于密封前端盖回油流道的堵头。优选地,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设置在所述前端盖内部。优选地,缓速器壳体内设有浮球室和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上设有工作腔排气口,所述工作腔排气口与所述浮球室底部相通,所述顶盖回油口与所述浮球室顶部相通。优选地,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与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连接处通过O形圈密封。优选地,所述前端盖进油槽设置在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结构简单,对铸造或加工工艺要求不高,无需额外增加成本。2、回油结构能够将第一油封轻微泄漏的工作液流回油箱,延长了液力缓速器的使用寿命。3、回油结构能够将第一油封轻微泄漏的工作液流回油箱,从而避免了工作液从第二油封流出,减少了第二油封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大降低了液力缓速器售后服务成本。4、不需要将液力缓速器整体拆散就能够查看液力缓速器上第一油封是否漏油,提高了服务效率,大大降低了液力缓速器售后服务成本。5、能够查看第一油封是否漏油,从而能够及时对第一油封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不影响液力缓速器在车辆上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提供了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包括前端盖回油流道11、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11一端相通的前端盖进油槽12、和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11另一端相通的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21、和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21相通的顶盖回油口31。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11上设有用于密封前端盖回油流道11的堵头。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11设置在所述前端盖1内部。缓速器壳体2内设有浮球室22和工作腔24,所述工作腔24上设有工作腔排气口23,所述工作腔排气口23与所述浮球室22底部相通,所述顶盖回油口31与所述浮球室22顶部相通。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11与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21连接处通过O形圈4密封。所述前端盖进油槽12设置在第一油封6和第二油封7之间。当液力缓速器第一油封6泄漏时,工作液进入前端盖1的前端盖进油槽12,随着前端盖进油槽12内的工作液压力达到一定微小值时,工作液进入前端盖回油流道11,再进入缓速器壳体2的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21,经过顶盖3的顶盖回油口31进入缓速器壳体2的浮球室22,再经过工作腔排气口23流回工作腔24,从而最终流回油箱。由于工作液能及时流回,使得前端盖进油槽12的压力能保持很小的值,使得工作液不会从第二油封7进入变速箱,从而保护了第二油封7,同时也保护了变速箱的工作液。前端盖1上的堵头5能随时方便查看第一油封6是否有漏油于象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回油流道、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一端相通的前端盖进油槽、和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另一端相通的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和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相通的顶盖回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回油流道、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一端相通的前端盖进油槽、和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另一端相通的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和所述缓速器壳体回油流道相通的顶盖回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上设有用于密封前端盖回油流道的堵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回油流道设置在所述前端盖内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维维文光安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