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燃料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688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7
一种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包括高压泵、喷射嘴以及加热装置。该高压泵用于对液体燃料进行加压并输出,喷射嘴与高压泵通过高压液路连通,用于喷出高压液体燃料。高压液路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对高压液体燃料加热。从高压泵输出的液体燃料压力较高,可以避免液体燃料空化降低供液稳定性、避免液体燃料升温后因粘度下降而造成系统部件寿命减少,且无需采取大范围安全性保温措施,进而获得更高的液体燃料加热温度,更显著地增强液体燃料雾化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燃料喷射系统
本申请涉及热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燃料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热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燃气轮机、火箭发动机等。该热机通常具有液体燃料喷射系统,该液体燃料喷射系统用于供给液体燃料,以便液体燃料能在指定的腔体内(如燃烧室)燃烧放热。其中,提高燃烧效率的一种方法是提高液体燃料雾化有效性。增加液体燃料雾化活性可提高液体燃料雾化有效性。目前,增加液体燃料雾化活性的方法,包括机械类方法和非机械类方法。非机械类方法又分为掺混类和加热类两类方法。针对加热类方法而言,其利用的是液体燃料本身的物理特性,通过提高雾化喷嘴前液体燃料的温度,降低液体燃料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液体燃料粘度,增大液体燃料分子动能,提高其反应活性,使雾化后的液体燃料颗粒更小、更易蒸发并与空气混合燃烧,且不易附着于固体壁面。目前,常见加热方法包括加热喷射嘴、加热液体燃料泵上游油路等。加热喷射嘴对液体燃料温度的影响有限,因为液体燃料仅间歇性流经喷射嘴,即将被喷入燃烧室的液体燃料在被有效加热之前,往往已经被喷出或进入了回油管。此外,喷射嘴本身通常为一体化零件,加热喷射嘴通常需要改造喷射嘴内部或其周围结构,操作复杂,实现困难。对于预热液体燃料泵上游油路的方法,其固有缺陷在于,输油泵、高压泵等液体燃料系统原有部件依靠液体燃料本身实现运动部件的润滑;当液体燃料温度升高,液体燃料粘度下降,液体燃料的润滑性能减弱,输油泵、高压泵等部件磨损加剧,寿命缩短。在多数热机液体燃料系统中,油泵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油泵运行状态;当油温过高,控制器常会判断油泵出现故障,导致液体燃料系统被关停,最终导致热机无法工作。虽然预热液体燃料泵上游油路的方法因为预热装置可使用的空间相对充足而更容易实现,但液体燃料泵上游的液体燃料压力较低,加热液体燃料将使液体燃料在液体燃料泵内更容易发生空化,影响液体燃料流量和压力的稳定性,且需要对加热器下游的油路进行保温;因此,其加热温度受到供液稳定性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用以提高燃烧效率。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包括: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用于对液体燃料进行加压并输出,所述高压泵具有连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高压泵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液体燃料,所述高压泵的输出端用于输出高压液体燃料;喷射嘴,所述喷射嘴与高压泵通过高压液路连通,用于喷出所述高压液体燃料;以及加热装置,所述高压液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用以对高压液体燃料加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喷射嘴具有加热装置。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液路对接所述喷射嘴的一端设有所述加热装置。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高压油轨,所述喷射嘴为至少两个,所述高压液路至少分为第一高压液路和第二高压液路,所述高压泵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液路与所述高压油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喷射嘴通过对应的第二高压液路与高压油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液路和/或每个第二高压液路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加热装置。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液体燃料流道和用于对液体燃料流道内液体燃料进行加热的发热件,所述液体燃料流道具有相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热件发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液体燃料流道位于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所述发热件发出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所述热交换器上;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至少部分为导电材质,所述热交换器和发热件形成电通路,并与对应电源和控制单元电连接;或,所述热交换器为绝缘材料,所述发热件通过导电材料与对应电源和控制单元形成电通路。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极板,所述热交换器外壁具有凹腔,所述凹腔与液体燃料流道隔开,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电极板覆盖在所述发热件上;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连接端子,所述电极板、发热件和热交换器连接形成通路,并通过所述电极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连接端子与对应电源和控制单元电连接;或,所述电极板和发热件连接形成电通路,并通过所述电极板的连接端和导电材料与对应电源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具有连接端子,所述电极板、发热件和热交换器连接形成通路,并通过所述电极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连接端子与对应电源和控制单元电连接。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绝缘材质制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覆盖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并遮挡住所述发热件。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液体燃料流道内。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燃料流道具有横向流道和与所述横向流道纵横交错的纵向流道,所述横向流道和纵向流道相通。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包括高压泵、喷射嘴以及加热装置。该高压泵用于对液体燃料进行加压并输出,喷射嘴与高压泵通过高压液路连通,用于喷出高压液体燃料。高压液路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对高压液体燃料加热。从高压泵输出的液体燃料压力较高,可以避免液体燃料空化而降低供液稳定性、避免液体燃料升温后因粘度下降而造成系统部件寿命减少,且无需采取大范围安全性保温措施,进而获得更高的液体燃料加热温度,更显著地增强液体燃料雾化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液体燃料喷射系统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内部液体燃料流道在立体视角下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用于对液体燃料进行加压并输出,所述高压泵具有连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高压泵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液体燃料,所述高压泵的输出端用于输出高压液体燃料;/n喷射嘴,所述喷射嘴与高压泵通过高压液路连通,用于喷出所述高压液体燃料;/n以及加热装置,所述高压液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用以对高压液体燃料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用于对液体燃料进行加压并输出,所述高压泵具有连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高压泵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液体燃料,所述高压泵的输出端用于输出高压液体燃料;
喷射嘴,所述喷射嘴与高压泵通过高压液路连通,用于喷出所述高压液体燃料;
以及加热装置,所述高压液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热装置,用以对高压液体燃料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嘴具有加热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液路对接所述喷射嘴的一端设有所述加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油轨,所述喷射嘴为至少一个,所述高压液路至少分为第一高压液路和第二高压液路,所述高压泵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液路与所述高压油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喷射嘴通过对应的第二高压液路与高压油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液路和/或每个第二高压液路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加热装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液体燃料流道和用于对液体燃料流道内液体燃料进行加热的发热件,所述液体燃料流道具有相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燃料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发热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航越李天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苍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