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变刚度油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143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包括油缸筒、预拉端外套筒、预压端外套筒、活塞杆、油活塞、连接座、预压弹簧、预拉弹簧、空心管以及挡板;油缸筒一端位于预拉端外套筒内,一端位于预压端外套筒内,预拉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杆和预拉端外套筒上;油活塞固定安装在活塞杆上置于油缸筒内,油活塞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与活塞杆平行的阻尼孔;在油缸筒的两端开孔处设有防漏油密封圈;预压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挡板和油缸筒上,活塞杆从预压弹簧和挡板中间穿过,并穿过空心管后与连接座连接,在空心管上与连接座之间设有第一防碰撞橡胶垫层,在预压端外套筒上与挡板之间设有第二防碰撞橡胶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对隔震层提供附加刚度的振动控制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刚度油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隔震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结构抗震的成本。但对于某些设防等级较高的重要建筑,由于结构本身可抵抗较大地震作用,在运用隔震技术保证大震下结构不遭受致命损伤的前提下,对小震、中震的性能要求也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在隔震层中组合使用阻尼器和橡胶隔震支座,可以为隔震层提供较大的初始刚度,即在小震、中震时只靠结构本身抵抗地震作用,大震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共同耗能,来保证上部结构的完好。所以为阻尼器提供初始刚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有的阻尼器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使得结构在中小地震时为隔震支座提供较大的初始刚度,且在大震时能和隔震支座共同耗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包括油缸筒、预拉端外套筒、预压端外套筒、活塞杆、油活塞、连接座、预压弹簧、预拉弹簧、空心管以及挡板;所述油缸筒一端位于预拉端外套筒内,一端位于预压端外套筒内,所述预拉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杆和预拉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筒(1)、预拉端外套筒(2)、预压端外套筒(3)、活塞杆(4)、油活塞(5)、连接座(6)、预压弹簧(7)、预拉弹簧(8)、空心管(9)以及挡板(10);所述油缸筒(1)一端位于预拉端外套筒(2)内,一端位于预压端外套筒(3)内,所述预拉弹簧(8)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杆(4)和预拉端外套筒(2)上;所述油活塞(5)固定安装在活塞杆(4)上置于油缸筒(1)内,油活塞(5)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与活塞杆(4)平行的阻尼孔(12);在油缸筒(1)的两端开孔处设有防漏油密封圈(11);所述预压弹簧(7)两端分别固定在挡板(10)和油缸筒(1)上,所述活塞杆(4)从预压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刚度油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筒(I)、预拉端外套筒(2)、预压端外套筒(3)、活塞杆(4)、油活塞(5)、连接座(6)、预压弹簧(7)、预拉弹簧(8)、空心管(9)以及挡板(10);所述油缸筒(I) 一端位于预拉端外套筒(2)内,一端位于预压端外套筒(3)内,所述预拉弹簧(8)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塞杆(4)和预拉端外套筒(2)上;所述油活塞(5)固定安装在活塞杆(4)上置于油缸筒(I)内,油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承渊何文福潘响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