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37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干细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是将在293T细胞获得IFN‑β的mRNA基因片段整合到间充质干细胞,制得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反应风险,活性高、残留低等优点,对肿瘤疾病,尤其是卵巢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肿瘤疾病,尤其是卵巢癌疾病的制剂。

A Recombinant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em cells, in particular to a recombinant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its use. The recombinant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the gene fragment of IFN_beta obtained from 293T cells into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 obtained recombina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ow immune response risk, high activity and low residue, and hav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cancer diseases, especially ovarian cancer, and are an ideal treatment for cancer diseases, especially ovarian cancer. Preparations for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干细胞
,具体涉及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越来越多的理论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有关。卵巢癌是癌症疾病中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如何治疗女性卵巢癌同时又能避免常规化疗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是卵巢癌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卵巢癌病灶中,常见有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单核浸润细胞、T细胞以及B细胞等这些肿瘤微环境成分为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等生命活动提供了原料与能量,如肿瘤血管的生长。间充质干细胞是来自于骨髓微环境中的一小部分细胞群体,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与分化的能力。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在胎盘、脐带、羊水、肾脏、皮肤也存在间充质干细胞。这些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一般具有共同的特征,如表面标志物的表达,CD10+、CD13+、CD73+、CD90+、CD105+、CD34-、CD45+,贴壁生长能力,具有分化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多能性潜能。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能力,如IL-6、IL-8、CCL2、IGFBPs、PDGF-α、VEGF、IGF1、TGFs。在肿瘤微环境,这些因子可能会通过细胞信号网络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专利文献CN103384824A公开了一种癌症诊断方法及其用途,该癌症诊断方法是将成体干细胞与待分析个体的血衍生物样品接触,以及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ELISA或RT-PCR手段验证至少一种上皮标志物在所述干细胞中的表达。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癌症或与其相关的残余病症,或者用于预后癌症,或者用于监测针对癌症的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或者用于对患有癌症的个体进行随访监测,所述癌症特别是结肠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或前列腺癌,肝癌,卵巢癌,肾癌,甲状腺癌,膀胱癌或胰腺癌。高彤等发表了一篇题目为“间充质干细胞与卵巢癌的相互作用”的论文,该论文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s)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干细胞化等抑制或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卵巢癌细胞发生交互作用,促进或抑制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MSCs还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骨形成蛋白4/Hedgehog(BMP4/HH)信号通路增强卵巢癌化疗耐药性;可利用MSCs对肿瘤组织的趋向性将其作为载体构建靶向给药系统对卵巢癌进行靶向治疗。因此,MSCs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但具体作用及机制仍存在较多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好地治疗肿瘤疾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用途,该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疾病,尤其是卵巢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将在293T细胞获得IFN-β的mRNA基因片段整合到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地,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羊水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地,所述整合方式为慢病毒介导方式或电转方式。进一步地,所述重组间充质干细胞为过表达IFN-β的间充质干细胞。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制剂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疾病为卵巢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过表达IFN-β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制剂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所述肿瘤疾病为卵巢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给药方式通过静脉给药,通过静脉给药,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布在病变的卵巢部位,其他组织和器官基本检测不到,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在生命终止之前不断合成IFN-β,具有靶向卵巢癌细胞的细胞生物学行为。进一步地,通过大鼠卵巢癌细胞模型,专利技术人发现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效果,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反应风险,活性高、残留低等优点,并且制备成本低廉,为卵巢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药物。总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反应风险,活性高、残留低等优点,对肿瘤疾病,尤其是卵巢癌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肿瘤疾病,尤其是卵巢癌疾病的制剂。附图说明:图1为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图;图2为qPCR分析重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IFN-βmRNA表达能力图;图3为westernblot分析重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IFN-β蛋白能力图;图4为ELISA分析大鼠血清IFN-β蛋白表达量图;图5为大鼠卵巢癌原位模型构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研究方法均可从常规研究方法查询得到,而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试剂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A取4周龄的雄性SD大鼠,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处死大鼠;B取大鼠股骨,用无菌剪刀剪去股骨两端的骨骺,用5ml含有10%胎牛血清、100u/ml的青霉素链霉素的低糖DMEM培养基冲洗股骨,冲洗3遍;C用含有10%胎牛血清、100u/ml的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反复吹打细胞使之成为单个悬浮细胞;D调整细胞密度1.0×106接种于细胞培养瓶,3天后更换新培养基,细胞达到80%融合度时,胰酶消化传代,即得。实施例2、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将在293T细胞获得IFN-β的mRNA基因片段通过慢病毒介导方式整合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得。实施例3、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将实施例2制得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于低糖DMEM培养基,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用低糖DMEM培养液稀释成3×104/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待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充分贴壁后,设3个复孔,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DMSO(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放于培养箱孵育24h、48h、72h、96h后,加入MTT溶液,继续培养1~4h,采用酶标仪测定各孔450nm处的OD值(光密度值),测得吸光度A值。其中:生长抑制率的计算公式为:增殖率(%)=(OD试验组/OD对照组)×100%。根据各浓度的抑制率可作图得到剂量反应曲线,作图软件为Origin8,如图1。实施例4、qPCR分析重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IFN-βmRNA表达能力(1)使用稳定表达IFN-βmRNA的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其mRNA,1.0mlTrizol试剂裂解1.0×106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得到的总RNA再反转录成mRNA。反转录体系如表1:表1反转录反应体系试剂使用量2倍反转录试剂混合物5总RNA300纳克补双蒸水总体积为10微升迷你小型离心机混匀后,进行反转录反应,条件如下:37℃,15分钟;85℃,5秒钟;4℃保存。得到的cDNA再进行定量PCR反应,PCR反应体系以及反应条件如表2:表2定量PCR反应体系试剂用量酶试剂10.0微升上游引物1.0微升下游引物1.0微升cDNA反应液2.0微升双蒸水6.0微升总体积20.0微升离心机混匀后,上机检测,反应条件如下:第一阶段:预变性循环数:1,反应条件: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其特征在于,将在293T细胞获得IFN‑β的mRNA基因片段整合到间充质干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其特征在于,将在293T细胞获得IFN-β的mRNA基因片段整合到间充质干细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羊水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方式为慢病毒介导方式或电转方式。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单单王一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赛尔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