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07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其解决了现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效果差,阻力较大,工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其设有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位于筒体的顶部和底部,与筒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气液分离器还设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换热盘管连接,换热盘管固定安装在筒体内部,进液管的进口及出液管出口均设置在上封头的上部外侧,进气管的进口端与出气管的出口端均设置在上封头的上部外侧,进气管深入筒体内部分的下端口位于筒体的上半部分,下封头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和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气液分离效率高,工作较稳定,可靠性高。

A Gas-liquid Separ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as-liquid separator,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oor gas-liquid separation effect, large resistance and unstable operation of the existing gas-liquid separa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cylinder body, an upper head and a lower head, which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are sea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body by welding. The gas-liquid separato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n intake pipe, an outlet pipe and an intake liquid. Pipes, outlet pipes, inlet pipes and outlet pipes are all connected with heat exchanger coils. Heat exchanger coils are fix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cylinder. The inlet and outlet pipes of the inlet pipes are located on the upp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upper head. The inlet and outlet pipes of the inlet pipes are both located on the upp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upper head. The lower ports of the inlet pipes penetrating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cylinder are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lower head The botto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sewage pipe and a sewage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gas-liquid separation efficiency, stable opera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饱和气体在降温或者加压的过程中,一部分可凝气体组分会形成小液滴随气体一起流动。如果气液混合在一起,肯定会使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下降。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就是处理含有少量凝液的气体,实现凝液回收或者气相净化。气液分离器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的出入口用于气液分离,分馏塔顶冷凝冷却器后气相除雾,也可应用于气体除尘,油水分离及液体脱除杂质等多种工业及民用应用场合。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有多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重力沉降、折流分离、离心分离、丝网分离、填料分离等。分离原理综合起来有两种,利用组分重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者利用分散系粒子大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重力沉降虽然结构简单、阻力较小,但分离效率较低,设备体积较庞大;折流分离虽然分离效率比重力沉降高,但阻力比重力沉降大,而且分离负荷范围窄,超过气液混合物规定流速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虽然填料分离及丝网分离分离效率较高,但通常阻力较大,工作不稳定,容易带液,需要定期维护与更换,成本较高。从气液分离器的要求来看,就要求其能将气体与液体尽可能分离,经过气液分离器之后,液体就是液体,不含有气体,而气体就是气体,不含有液体。但是因种种原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个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不可能是100%,所以通常根据不同的分离要求来选择气液分离器类型。气液分离器如果保证不了一定的分离效率,分离效率较低,容易使压缩机带液运行,从而会稀释压缩机的润滑油,长时间运行造成压缩机磨损严重,容易造成压缩机报废,增加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气液分离器分离效果较差、占据空间较大、阻力较大,工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液分离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性高的气液分离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设有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位于筒体的顶部和底部,与筒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气液分离器还设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换热盘管连接,换热盘管固定安装在筒体内部,进液管的进口及出液管出口均设置在上封头的上部外侧,进气管的进口端与出气管的出口端均设置在上封头的上部外侧,进气管深入筒体内部分的下端口位于筒体的上半部分,出气管进口端设有斜剖形剖口,斜剖形剖口与竖直平面的交角为50-70°,下封头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和排污口。优选地,换热盘管为螺旋形结构。优选地,换热盘管与筒体圆周平面的交角为5-8°。优选地,进液管与换热盘管进口端相连,进液管为J形管路,出液管与换热盘管出口端相连,换热盘管进口端位于筒体上半部,换热盘管出口端位于筒体下半部。优选地,出气管为U形管状结构,出气管出口端高于出气管进口端,出气管进口端在筒体内位置高于进气管下端口,出气管的管底接近筒体的底部。优选地,出气管位于筒体内部分下部设有回油口。优选地,出气管位于筒体内部分上部设有反虹吸口。优选地,上封头的顶部外侧设有安全阀口,安全阀口与排污管的平面交角为40°。本技术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增加了制冷剂的进液管、出液管及螺旋形换热盘管,提高了换热效果,保证较高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气液分离效率;本技术结构稳定,可靠性强,换热盘管使用寿命长,无需经常更换设备部件,分离效率提高也会使压缩机的电耗减少,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进气管及出气管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进液管及出液管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回油口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标记说明:1.筒体;2.上封头;3.下封头;4.进气管;5.出气管;51.出气管进口端;52.出气管出口端;6.换热盘管;7.进液管;8.出液管;9.排污管;10.排污口;11.回油口;12.反虹吸口;13.安全阀口;14.铭牌座;15.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其设有筒体1,上封头2和下封头3,上封头2和下封头3均为半椭圆形结构,上封头2位于筒体1的顶部,下封头3位于筒体1的底部,上封头2、下封头3与筒体1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下封头3的底部设有底面为圆形的支座15,支座15与下封头3底部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支撑筒体1。筒体1外侧安装有方形铭牌架14,用于展示设备参数信息。本技术还设有进气管4、出气管5、进液管7、出液管8,管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进气管4进口设在上封头2的上部外侧,进气管4深入筒体1内部分的下端口位于筒体1的上半部分;出气管5为U形管状结构,出气管5设有进口端51和出口端52,出气管进口端51位于筒体1上半部,出气管进口端51设有斜剖形剖口,斜剖形剖口与竖直平面的交角α为50-70°;出气管出口端52位于上封头2的上部外侧,并且出气管出口端52高于出气管进口端51,出气管5的管底接近筒体1的底部。进气管4与外部的制冷系统蒸发器相连,带有液体的低温制冷剂气体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经过气液分离后的制冷剂气体在通过出气管5排出,进入制冷系统压缩机中使用。进液管7和出液管8均与筒体1内固定安装的换热盘管6连接,换热盘管6为螺旋形结构,换热盘管6与筒体1圆周平面的交角为5-8°;进液管7为J形管路,与换热盘管6进口端相连,换热盘管6进口端位于筒体1上半部,在筒体1内位置低于出气管进口端51;出液管8与换热盘管6出口端相连,换热盘管6出口端位于筒体1下部,进液管7的进口及出液管8的出口均设置在上封头2的上部外侧。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进液管7进入到换热盘管6中进行换热,通过高效率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筒体1内低温液态制冷剂被换热盘管6中的常温液态制冷剂换热蒸发成气态,从而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经过换热后的常温制冷剂在换热盘管6中循环利用完,通过出液管8排出。在出气管5的底部设有回油口11,可以使筒体1内积存的少量润滑油通过回油口11带回到压缩机中;为了防止在压缩机停止运转期间,筒体1内积存的液体通过回油口11虹吸到压缩机中,在出气管出口端52的一侧上部设有反虹吸口12。筒体1下封头3的底部设有排污管9和排污口10,积存在筒体1底部的少量无法利用的含杂质的废液通过排污管9及排污口10排出。上封头2的顶部外侧设有安全阀口13,安全阀口13与排污管8的平面交角β为40°,当筒体1内压力过高时,可以通过调节安全阀口13维持筒体1内压力的稳定。当气液分离器使用时,带有液体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进气口4进入到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气体从进气管4进入到筒体1内部,由于气液比重不同,接触空间突然变大,制冷剂气流速度下降,气体继续运动,气体中的液态制冷剂在惯性及自身重力作用下部分发生气液分离;制冷剂气流继续向下运动,撞击到螺旋形换热盘管6,当换热盘管6中有液体流动的时候,就会在外部形成螺旋力,在换热盘管6螺旋力的作用下,部分气液发生分离。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进液管7进入到换热盘管6中,经过换热盘管6换热从出液管8排出,不断循环;筒体1内的液态制冷剂在换热盘管6的换热作用下,蒸发吸热变为气态向上运动,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设有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位于筒体的顶部和底部,与筒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还设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换热盘管连接,所述换热盘管固定安装在筒体内部,所述进液管的进口及出液管的出口均设置在所述上封头的上部外侧,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与出气管的出口端均设置在上封头的上部外侧,所述进气管深入筒体内部分的下端口位于筒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出气管进口端设有斜剖形剖口,所述斜剖形剖口与竖直平面的交角为50‑70°,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和排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设有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分别位于筒体的顶部和底部,与筒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还设有进气管、出气管、进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换热盘管连接,所述换热盘管固定安装在筒体内部,所述进液管的进口及出液管的出口均设置在所述上封头的上部外侧,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端与出气管的出口端均设置在上封头的上部外侧,所述进气管深入筒体内部分的下端口位于筒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出气管进口端设有斜剖形剖口,所述斜剖形剖口与竖直平面的交角为50-70°,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设有排污管和排污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为螺旋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盘管与筒体圆周平面的交角为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彬彬宋春晓宋骁驹胡崇
申请(专利权)人:乳山市创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