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酚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730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11
提供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即使在用作树脂原料或显色剂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色调,耐碱性优异。一种多元酚化合物,相对于下述式(1)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小于1.6面积%的下述式(2)所示的三酚化合物(B)。[R

Polyphenol Compound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A polyphenolic compound is provided, which does not damage tone even when used as resin raw material or colour developer, and has excellent alkali resistance. A polyphenolic compound containing a triphenol compound (B) shown in formula (2) below which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ratio at 254 nm is less than 1.6% of the area, as opposed to the bisphenol compound (A) shown in formula (1). [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元酚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元酚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以特定的比例包含特定的双酚化合物和特定结构的三酚化合物的多元酚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该特定的双酚化合物拥有在具有酚羟基的2个芳香核之间具有长链烷基残基的分子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多元酚化合物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原料、或固化剂、显色剂、防褪色剂、以及杀菌剂、防菌防霉剂等添加剂有用。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多元酚化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以双酚化合物为主的多元酚化合物除了被广泛用作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的原料、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的原料、固化剂以外,还被广泛用作热敏记录用的显色剂或防褪色剂、抗氧化剂、杀菌剂、防菌防霉剂、阻燃剂等添加剂,变得愈发重要。在这样的多元酚化合物中,作为具有长链烷基的多元酚化合物,非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通过壬醛与苯酚的反应而制造多元酚化合物。另外,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以下述含有长链烷基的多元酚化合物为原料的橡胶状聚碳酸酯,其同样通过长链脂肪族醛与苯酚的反应而得到。这种具有长链烷基的多元酚化合物由于在分子骨架内具有来自长链烷基的软链段,因此在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环氧树脂的原料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对树脂赋予柔软性,进而由于该长链烷基,亲油性也增大,因此还能期待对上述树脂赋予特异性的低吸水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因此,可以适当地用于汽车材料、电气电子设备材料、住宅/建材材料、以及工业领域中的部件制造用材料等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原料、或粘接剂、涂料、土木建筑用材料、电气电子设备部件的绝缘材料、密封材料等中的环氧树脂的原料。特别是,近年来,在电气电子设备的部件的领域中,根据设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要求,对于用于其中的树脂材料要求提高柔软性、耐热性、吸水特性,能够提供满足这种性能的树脂的上述多元酚化合物非常有用。另外,具有长链烷基的多元酚化合物利用由其长链烷基带来的对于其他溶剂或添加剂的特异溶解性、低熔点等特征,还能够作为显色剂或光致抗蚀剂等感光性材料中的添加剂而广泛地展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31623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工业化学杂志59卷第8号(1956)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对于上述非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多元酚化合物确认了作为树脂原料或显色剂的性能,结果发现,通过非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得到的多元酚化合物存在对于碱的稳定性低的课题。对于碱的稳定性差的现有的多元酚化合物在用作树脂原料的情况下,具有无法得到色调良好的树脂的致命缺点。例如,在环氧树脂用途中,通过使多元酚化合物和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等强碱条件下进行加成而得到前体单体,但此时若多元酚化合物的碱稳定性低,则前体单体会发生着色,进而使用该单体得到的环氧树脂也会引起着色。另外,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例如如日本特开2015-227416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已知:将多元酚化合物制成碱水溶液(特别是氢氧化钠等的强碱性的氢氧化物)后与光气进行反应的界面聚合法;和、使多元酚化合物与碳酸二苯酯在碱催化剂下以熔融状态进行缩聚的熔融酯交换法,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要多元酚化合物的碱稳定性低就无法避免显著的着色。另外,在显色剂用途中与碱性的染料、或添加剂进行组合的情况下,色调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还具有无法承受实际使用的课题。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即使在用作树脂原料或显色剂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害色调,耐碱性优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成按照相对于双酚化合物以特定的比例包含特定的三酚化合物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多元酚化合物,耐碱性提高,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以下的[1]~[14]。[1]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下述式(1)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小于1.6面积%的下述式(2)所示的三酚化合物(B)。【化1】[式(1)中,R1是碳原子数为6~24的一价脂肪族烃基,R2、R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5的一价烃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a或b为2以上的情况下,位于同一苯环上的2个以上的R2或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与该苯环缩合的环。]【化2】[式(2)中,R1与上述式(1)中的含义相同,R4、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5的一价烃基,c、d和e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c、d或e为2以上的情况下,位于同一苯环上的2个以上的R4、R5或R6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与该苯环缩合的烃环。][2]如[1]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为0.003面积%以上的三酚化合物(B)。[3]如[2]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为0.06面积%以上且小于1.6面积%的三酚化合物(B)。[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双酚化合物(A)为下述式(3)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1)与下述式(4)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2)的混合物,双酚化合物(a2)相对于双酚化合物(a1)与双酚化合物(a2)的合计的比例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小于1.5面积%。【化3】[式(3)、(4)中,R1、R2、R3、a和b与上述式(1)中的含义相同。][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的碳原子数为10~18。[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b、c、d和e分别为0。[7]一种多元酚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下述式(15)所示的醛化合物与下述式(16)所示的一元酚化合物反应,制造[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化4】[式(15)中,R1与上述式(1)中的含义相同。]【化5】[式(16)中,R4与上述式(2)中的含义相同,f表示0~4的整数。][8]如[7]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至少一种烃溶剂对多元酚化合物进行纯化的工序。[9]一种树脂,其使[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聚合而成。[10]如[9]所述的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聚碳酸酯树脂。[11]一种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使[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进行聚合。[12]如[11]所述的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13]如[12]所述的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界面聚合法或熔融酯交换法制造聚碳酸酯树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作为显色剂的应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多元酚化合物由于耐碱性优异,因而,在将该多元酚化合物用作树脂原料的情况下,生产率良好,并且不会损害色调,能够赋予柔软性等功能性。例如,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多元酚化合物用作聚碳酸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的原料,不会显著损害树脂本来的良好的机械物性及热特性,而且能够抑制着色导致的色调降低,提高柔软性、低吸水性、耐化学药品性。进而,在将本专利技术的多元酚化合物用作热敏记录材料等的显色剂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良好的再现性得到目标色调的材料。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下述式(1)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小于1.6面积%的下述式(2)所示的三酚化合物(B),【化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14 JP 2016-179770;2017.06.12 JP 2017-115241.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下述式(1)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小于1.6面积%的下述式(2)所示的三酚化合物(B),【化1】式(1)中,R1是碳原子数为6~24的一价脂肪族烃基,R2、R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5的一价烃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a或b为2以上的情况下,位于同一苯环上的2个以上的R2或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与该苯环缩合的环;【化2】式(2)中,R1与上述式(1)中的含义相同,R4、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5的一价烃基,c、d和e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c、d或e为2以上的情况下,位于同一苯环上的2个以上的R4、R5或R6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与该苯环缩合的烃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为0.003面积%以上的三酚化合物(B)。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254nm吸收强度比计为0.06面积%以上且小于1.6面积%的三酚化合物(B)。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元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双酚化合物(A)为下述式(3)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1)与下述式(4)所示的双酚化合物(a2)的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健史高见芳惠前田智子住谷直子柴田浩喜门田敏树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