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52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由换挡组件、中间轴组件、输入轴组件、输出齿轮、差速器壳体、驻车棘轮、螺栓和驻车组件构成,换挡组件改变中间轴组件的输出功率,输入轴组件驱动中间轴组件,输出齿轮被中间轴组件驱动,差速器将不同大小的扭矩传递给不同车轮,驻车棘轮被螺栓固定连接在输出齿轮上,启动驻车组件卡合驻车棘轮,实现对输出齿轮的制动,避免在中间轴组件四周的密集空间布置驻车棘轮,从而获得减小变速器的轴向长度,有利于整体布置的效果。

A Two-speed Transmission Based on Pure Electric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wo-speed transmission based on pure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onsists of shift assembly,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input shaft assembly, output gear, differential housing, parking ratchet wheel, bolt and parking assembly. The shift assembly changes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the input shaft assembly drives the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and the output gear is driven by the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and the differential will be different. Small torque is transmitted to different wheels. The parking ratchet is bolted to the output gear, and the parking component is activated to engage the parking ratchet to brake the output gear, avoid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arking ratchet in the dense space around the middle axle assembly, thus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axial length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facilitating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
技术介绍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清洁能源汽车,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提倡,纯电动汽车成为了一大发展趋势,电动汽车需要一个驻车系统来满足汽车停车的需要,但现有的电动汽车的刹车棘轮布置在变速箱上的中间轴上,中间轴的位置处有各档齿轮和同步器,存在增加了变速器的轴向长度,不利于整体布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棘轮布局增加了变速器的轴向长度,不利于整体布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所述两档变速器包括换挡组件、中间轴组件、输入轴组件、输出齿轮、差速器壳体、驻车棘轮、螺栓和驻车组件,所述中间轴组件与所述换挡组件卡合,所述输入轴组件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组件外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输出齿轮内啮合,所述驻车棘轮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的侧面上具有固定孔,所述驻车棘轮的侧面上具有配合孔,所述螺栓与所述驻车棘轮过盈配合,并与所述输出齿轮过盈配合,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配合孔,并穿入所述固定孔,所述驻车组件与所述驻车棘轮卡合。其中,所述驻车棘轮的外圆周在所述输出齿轮的外圆周的外侧。其中,所述驻车组件包括棘爪、爪销、弹簧、凸轮、齿杆、蜗轮、蜗杆和电机,所述棘爪的一端与所述驻车棘轮卡合,并位于所述棘爪的外侧,所述爪销与所述棘爪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爪销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棘爪远离所述爪销的一端抵持,并位于所述棘爪远离所述驻车棘轮的一侧,所述齿杆与所述凸轮过盈配合,所述蜗轮与所述齿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驻车棘轮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驻车棘轮的外圆周上,所述棘爪包括环形段和凸块,所述环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爪销转动连接,所述凸块与所述环形段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环形段朝向所述驻车棘轮的一侧,且卡入所述凹槽。其中,所述环形段朝向所述凸轮的一侧具有滑动槽,所述凸轮与所述环形段抵持,并位于所述滑动槽内。其中,所述中间轴组件包括中间轴体、一级从动齿轮、二级从动齿轮和同步器,所述中间轴体与所述输出齿轮外啮合,所述一级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体轴承连接,并位于所述中间轴体的外侧,所述二级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体轴承连接,并位于所述中间轴体的外侧,所述同步器与所述中间轴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和所述二级从动齿轮之间,且与所述换挡组件卡合。其中,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一级主动齿轮、二级主动齿轮和输入轴体,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外啮合,所述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外啮合,所述输入轴体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和所述二级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拔叉、换挡轴、蜗轮轴、第二蜗杆和换挡电机,所述换挡拔叉与所述同步器卡合,所述换挡轴与所述换挡拔叉滑动连接,所述蜗轮轴与所述换挡轴外啮合,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蜗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换挡电机与所述第二蜗杆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同步器包括齿毂、支柱、套筒和同步环,所述齿毂与所述中间轴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中间轴体的外侧,所述齿毂的外表面上具有缺槽,所述支柱与所述齿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缺槽内,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柱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齿毂的外侧,且与所述换挡拔叉卡合,所述同步环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同步环与所述齿毂传动连接,并与所述齿毂滑动连接,且与所述固定柱抵触,两所述同步环的滑动方向分别朝向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和二级从动齿轮。其中,所述支柱包括矩形板和梯形板,所述矩形板与所述齿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缺槽内,所述梯形板与所述矩形板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矩形板远离所述齿毂的一侧,且与所述套筒抵触,所述梯形板的最长轴线与所述中间轴体的轴线垂直。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通过由换挡组件、中间轴组件、输入轴组件、输出齿轮、差速器壳体、驻车棘轮、螺栓和驻车组件构成,所述换挡组件改变所述中间轴组件的输出功率,所述输入轴组件驱动所述中间轴组件,所述输出齿轮被所述中间轴组件驱动,带动所述差速器动作将不同大小的扭矩传递给不同车轮,所述驻车棘轮被所述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齿轮上,启动所述驻车组件卡合所述驻车棘轮,实现对输出齿轮的制动,避免在中间轴组件四周的密集空间布置所述驻车棘轮,从而获得减小变速器的轴向长度,有利于整体布置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两档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换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驻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驻车棘爪和所述输出齿轮的连接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棘爪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同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齿毂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齿毂和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两档变速器、10-换挡组件、11-换挡拔叉、12-换挡轴、13-蜗轮轴、14-第二蜗杆、15-转档电机、20-中间轴组件、21-中间轴体、22-一级从动齿轮、23-二级从动齿轮、24-同步器、241-齿毂、2411-缺槽、242-支柱、2421-矩形板、2422-梯形板、243-套筒、244-同步环、30-输入轴组件、31-一级主动齿轮、32-二级主动齿轮、33-输入轴体、40-输出齿轮、41-固定孔、50-差速器壳体、60-驻车棘轮、61-配合孔、62-凹槽、70-螺栓、80-驻车组件、81-棘爪、811-环形段、8111-滑动槽、812-凸块、82-爪销、83-弹簧、84-凸轮、85-齿杆、86-蜗轮、87-蜗杆、88-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所述两档变速器100包括换挡组件10、中间轴组件20、输入轴组件30、输出齿轮40、差速器壳体50、驻车棘轮60、螺栓70和驻车组件80,所述中间轴组件20与所述换挡组件10卡合,所述输入轴组件30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40与所述中间轴组件20外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50与所述输出齿轮40内啮合,所述驻车棘轮60与所述差速器壳体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组件、中间轴组件、输入轴组件、输出齿轮、差速器壳体、驻车棘轮、螺栓和驻车组件,所述中间轴组件与所述换挡组件卡合,所述输入轴组件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组件外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输出齿轮内啮合,所述驻车棘轮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的侧面上具有固定孔,所述驻车棘轮的侧面上具有配合孔,所述螺栓与所述驻车棘轮过盈配合,并与所述输出齿轮过盈配合,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配合孔,并穿入所述固定孔,所述驻车组件与所述驻车棘轮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组件、中间轴组件、输入轴组件、输出齿轮、差速器壳体、驻车棘轮、螺栓和驻车组件,所述中间轴组件与所述换挡组件卡合,所述输入轴组件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组件外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输出齿轮内啮合,所述驻车棘轮与所述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的侧面上具有固定孔,所述驻车棘轮的侧面上具有配合孔,所述螺栓与所述驻车棘轮过盈配合,并与所述输出齿轮过盈配合,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配合孔,并穿入所述固定孔,所述驻车组件与所述驻车棘轮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棘轮的外圆周在所述输出齿轮的外圆周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组件包括棘爪、爪销、弹簧、凸轮、齿杆、蜗轮、蜗杆和电机,所述棘爪的一端与所述驻车棘轮卡合,并位于所述棘爪的外侧,所述爪销与所述棘爪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爪销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棘爪固定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棘爪远离所述爪销的一端抵持,并位于所述棘爪远离所述驻车棘轮的一侧,所述齿杆与所述凸轮过盈配合,所述蜗轮与所述齿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棘轮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驻车棘轮的外圆周上,所述棘爪包括环形段和凸块,所述环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爪销转动连接,所述凸块与所述环形段的另一端一体成型,并位于所述环形段朝向所述驻车棘轮的一侧,且卡入所述凹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段朝向所述凸轮的一侧具有滑动槽,所述凸轮与所述环形段抵持,并位于所述滑动槽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档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迪余九洲马金金林龙牟维芳王洪赵华德蒋俊澜都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