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01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包括上外壳、下外壳、上蜗杆和下蜗杆,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从上至下均依次设置有上蜗杆区、蜗轮区和下蜗杆区,蜗轮区的表面且位于上外壳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转动柱远离上外壳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上外壳的右侧和下外壳的右侧且位于上蜗杆区和下蜗杆区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配合轴承架和强力弹簧的设置,可以一直挤压上蜗杆和下蜗杆,使上蜗杆和下蜗杆与蜗轮紧密接触,实现自动消隙,不用频繁的进行维修操作,提高了机械运行的效率。

A Double Worm Reducer with Automatic Clearance Elimin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learance elimination double worm reducer,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 lower shell, an upper worm and a lower worm. The inner parts of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with an upper worm region, a worm wheel region and a lower worm region. The surface of the worm wheel region and the surface of the upper shell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column through a bearing,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column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worm wheel. The end of the rotating column far from the upper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lower shell through a bear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lower shell and the surface of the upper worm region and the lower worm region are both provided with finite slo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The double worm reducer with automatic clearance eliminating can extrude the upper worm and the lower worm all the time, making the upper worm and the lower worm contact closely with the worm wheel, realizing automatic clearance eliminating without frequent maintenance oper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mechanical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
技术介绍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在某些场合也用来增速,称为增速器,选用减速器时应根据工作机的选用条件,技术参数,动力机的性能,经济性等因素,比较不同类型、品种减速器的外廓尺寸,传动效率,承载能力,质量,价格等,选择最适合的减速器。减速器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蜗轮蜗杆机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现有利用蜗轮蜗杆传动来减速的减速机,由于蜗轮和蜗杆之间依靠摩擦力来进行传动,所以很容易就导致磨损,使得蜗轮和蜗杆之间出现间隙,当蜗杆所连接的转轴长度较长时,会出现摆动较大的情况,影响加工精度,维修人员需要经常对减速机进行调试,严重影响了机械运行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解决了现有的减速机消隙方式需要维修人员经常对减速机进行调试,严重影响了机械运行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包括上外壳、下外壳、上蜗杆和下蜗杆,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从上至下均依次设置有上蜗杆区、蜗轮区和下蜗杆区,所述蜗轮区的表面且位于上外壳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转动柱远离上外壳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上外壳的右侧和下外壳的右侧且位于上蜗杆区和下蜗杆区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分别与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均与蜗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远离蜗轮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且强力弹簧远离轴承架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分别与上外壳与下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且位于上蜗杆区和下蜗杆区内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后摆槽,且两个后摆槽分别与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封垫,所述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承,且定位轴承的外表面与弹性封垫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表面且位于轴承架远离蜗轮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平衡板,所述限位平衡板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油封。优选的,所述轴承架包括支撑轴承和支撑架,且支撑轴承的外表面与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通过在蜗轮区的表面且位于上外壳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转动柱远离上外壳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上外壳的右侧和下外壳的右侧且位于上蜗杆区和下蜗杆区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的内表面分别与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均与蜗轮的外表面相啮合,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架,轴承架远离蜗轮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且强力弹簧远离轴承架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分别与上外壳与下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配合轴承架和强力弹簧的设置,可以一直挤压上蜗杆和下蜗杆,使上蜗杆和下蜗杆与蜗轮紧密接触,实现自动消隙,解决了现有的减速机消隙方式需要维修人员经常对减速机进行调试,严重影响了机械运行效率的问题。(2)、该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通过在两个限位槽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封垫,上蜗杆的外表面和下蜗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承,定位轴承的外表面与弹性封垫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配合定位轴承和弹性封垫的设置,弹性封垫具有高强度的弹性,其弹性略小于强力弹簧,可以在设备进行消隙的时候,使上蜗杆和下蜗杆保持水平状态,保证了设备的平稳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外壳、2—下外壳、3—上蜗杆、4—下蜗杆、5—上蜗杆区、6—蜗轮区、7—下蜗杆区、8—转动柱、9—蜗轮、10—限位槽、11—轴承架、12—强力弹簧、13—后摆槽、14—连接板、15—螺栓、16—密封垫、17—弹性封垫、18—定位轴承、19—限位平衡板、20—油封、21—支撑轴承、22—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上蜗杆3和下蜗杆4,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从上至下均依次设置有上蜗杆区5、蜗轮区6和下蜗杆区7,蜗轮区6的表面且位于上外壳1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8,且转动柱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9,转动柱8远离上外壳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外壳2的内部转动连接,上外壳1的右侧和下外壳2的右侧且位于上蜗杆区5和下蜗杆区7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0,两个限位槽10的内表面分别与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均与蜗轮9的外表面相啮合,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架11,轴承架11包括支撑轴承21和支撑架22,且支撑轴承21的外表面与支撑架22的底端固定连接,轴承架11远离蜗轮9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2,且强力弹簧12远离轴承架11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分别与上外壳1与下外壳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配合轴承架11和强力弹簧12的设置,可以一直挤压上蜗杆3和下蜗杆4,使上蜗杆1和下蜗杆4与蜗轮9紧密接触,实现自动消隙,解决了现有的减速机消隙方式需要维修人员经常对减速机进行调试,严重影响了机械运行效率的问题,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且位于上蜗杆区5和下蜗杆区7内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后摆槽13,且两个后摆槽13分别与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两个连接板14之间通过螺栓15固定连接,且上外壳1和下外壳2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6,两个限位槽10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封垫17,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槽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承18,且定位轴承18的外表面与弹性封垫1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配合定位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上蜗杆(3)和下蜗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从上至下均依次设置有上蜗杆区(5)、蜗轮区(6)和下蜗杆区(7),所述蜗轮区(6)的表面且位于上外壳(1)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8),且转动柱(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9),所述转动柱(8)远离上外壳(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外壳(2)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上外壳(1)的右侧和下外壳(2)的右侧且位于上蜗杆区(5)和下蜗杆区(7)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0),两个所述限位槽(10)的内表面分别与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均与蜗轮(9)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架(11),所述轴承架(11)远离蜗轮(9)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2),且强力弹簧(12)远离轴承架(11)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分别与上外壳(1)与下外壳(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上蜗杆(3)和下蜗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从上至下均依次设置有上蜗杆区(5)、蜗轮区(6)和下蜗杆区(7),所述蜗轮区(6)的表面且位于上外壳(1)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8),且转动柱(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9),所述转动柱(8)远离上外壳(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外壳(2)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上外壳(1)的右侧和下外壳(2)的右侧且位于上蜗杆区(5)和下蜗杆区(7)的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0),两个所述限位槽(10)的内表面分别与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且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均与蜗轮(9)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上蜗杆(3)的外表面和下蜗杆(4)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架(11),所述轴承架(11)远离蜗轮(9)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2),且强力弹簧(12)远离轴承架(11)的一侧通过固定块分别与上外壳(1)与下外壳(2)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消隙双蜗杆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壳(1)和下外壳(2)的内部且位于上蜗杆区(5)和下蜗杆区(7)内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后摆槽(13),且两个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林沈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静优美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