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783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却,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回路;冷却液泵,包括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分别连通冷却回路;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冷却回路,散热器安装于电动汽车的底盘的侧梁;通风孔,开设于电动汽车的壳体的侧壁上,用于为散热器提供散热空气。通过将开设于电动汽车的壳体的侧壁上,且将散热器安装于电动汽车的底盘的侧梁,能够有效的利用侧风对散热器进行冷却。

Automobile and Cooling System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oling system for the cool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cooling system includes a cooling circuit; a coolant pump, including a pump outlet and a pump inlet, connects the cooling circuit separately between the pump outlet and the pump inlet; and a radiator, including a radiator inlet and a radiator outlet, a radiator outlet and a radiator inlet, connects the cooling circuit separately and disperses. The heat exchanger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beam of the chassis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 ventila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hell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to provide heat dissipation air for the radiator. By installing the radiator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shell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 side beam of the chassis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the radiator can be effectively cooled by the cross w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及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清洁、无污染、低碳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日益受到人们认可。不同于传统燃油燃气汽车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则以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以驱动电机作为动力装置。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同样,蓄电池来回充电放电也会产生热量,驱动电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虽然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时各部件都具有很高的阻燃性,但是热量的堆积仍会增加发生自燃等危险的概率。更为关键的是热量会造成电机、电控系统等部件故障,妨碍驱动系统的正常工作。然而,当前汽车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及冷却系统,以优化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却,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回路;冷却液泵,包括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所述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的侧梁;通风孔,开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壳体的侧壁上,用于为所述散热器提供散热空气可选地,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冷却回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一共享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一共享支路相互连通;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共享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所述冷却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且所述泵出水口和所述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支路。可选地,所述冷却液泵包括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泵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泵的泵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泵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泵的泵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连通。可选地,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连通。可选地,所述冷却回路还包括:第二共享支路,所述第二共享支路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入水阀口和第一出水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二出水阀口与所述第二共享支路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共享支路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共享支路穿过所述冷却系统的空调热交换器。可选地,所述第二共享支路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二进水阀口和出水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共享支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第一进水阀口和出水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可选地,所述通风孔开设于所述汽车的轮眉上,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汽车的车轮的上方。可选地,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通风孔沿所述车轮附近的壳体圆周分布。可选地,所述电动汽车为后轮驱动,所述通风孔开设于所述汽车的后轮附近的轮眉上,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后轮上方的空间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用于所述汽车的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及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却,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回路;冷却液泵,包括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所述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的侧梁;通风孔,开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壳体的侧壁上,用于为所述散热器提供散热空气。通过将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底盘两侧,且将通风孔开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壳体上,利用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的侧风通过通风孔带走所述散热器的热量,从而能够利用侧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同时避免了当前车辆利用前风散热时所述散热器需要置于底盘中间位置造成的与空调冷却系统的散热器之间热量的相互影响,而且通过将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底盘的侧梁(侧边),由于侧风在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并可以充分吹到散热器,因而所述冷却系统里可以不使用电扇来带动空气的流动,从而减少了电扇的设置,简化了冷却系统。可选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及冷却系统,所述冷却液泵包括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泵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泵的泵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泵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泵的泵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连通。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两侧车轮的运行情况不同,而需要的驱动力不同的情况,为此会设置两个电机分别来驱动车轮,而当所需要的驱动力不同时,电机所产生的热量也会不同,比如拐弯或者冰雪路面上打滑时等各种工况下,为此,通过将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分别采用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单独控制,能够避免在两轮扭矩不等造成的电机产生热量不均的情况下,用于冷却第一循环回路的电机和用于冷却第二循环回路的电机二者的热量不同,而使用同一个冷却液泵无法进行调整的情况。通过设置两个回路,热量较高的电机的冷却液泵就可以通过调节出水量大小来针对性的调节电机热量,与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共用同一个冷却液泵相较,每个循环回路采用一个冷却液泵分别控制,能够分别控制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流速,因而在产生热量较多的冷却回路中增加冷却液的流速,在产生热量较低的冷却回路中降低冷却液的流速,从而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可选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及冷却系统,用于后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冷却,所述通风孔开设于所述汽车的后轮附近的轮眉上,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后轮上方的空间内,一方面,所述冷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所述后轮附近的不规则空间,避免管路延伸到所述前轮附近空间导致的管道过长问题,从而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后轮上方的空间内,能够避免将过多重量集中于前轮,以及避免所述汽车前舱的空间由于管道过多造成过于拥挤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系统,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回路;冷却液泵,包括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所述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的侧梁;通风孔,开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壳体的侧壁上,用于为所述散热器提供散热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用于电动汽车的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回路;冷却液泵,包括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所述泵出水口和泵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入水口和散热器出水口,所述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冷却回路,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的侧梁;通风孔,开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壳体的侧壁上,用于为所述散热器提供散热空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冷却回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一共享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一共享支路相互连通;第二冷却回路,包括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共享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所述冷却液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且所述泵出水口和所述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共享支路连通;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支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泵包括第一冷却液泵和第二冷却液泵,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泵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泵的泵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口和散热器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连通;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泵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泵的泵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液泵的泵入水口均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瑾冯挽强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