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超行程防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93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门(1)包括门外部板件(2)和门内部板件(3),二者一体地设置有限定窗开口(10)的框部(11),并且二者的周缘部互相连接。超行程防止结构包括:安装在门内部板件上以防止因门的关闭操作引起的超行程的弹性的阻止器(6)、以及在所述窗开口侧的框部内上下延伸的内部加固件(4)。所述内部加固件具有从所述窗开口向下延伸的下端部,从而提供与所述门内部板件的阻止器安装部(35)的后表面接触的支承表面(45)。因此,由所述门的反复打开和关闭引起的所述阻止器安装部中的变形或开裂能够得到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门关闭操作的超行程防止结构。
技术介绍
由挠性弹性材料如橡胶等制成的阻止器已被设置在车身或门内部 板件上以防止在门被关闭时门边缘与车身的门开口部接触(参考JP07-257188A号和JP3173337B号文献)。但是,由于提供用于接纳阻止器或附连阻止器的门内部板件具有 中空构造以及相对小的板件厚度,因而在比假定的使用条件更恶劣的 条件下进行的耐久性测试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即,车身板件的接收部 由于反复接收所述阻止器而变形,或者车身板件上的阻止器安装部由 于阻止器的反复碰撞而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的,因而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车门 的超行程防止结构,其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所述门的反复打开和关闭操 作所引起的阻止器安装部的变形和开裂。为了解决现有
中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车门的超 行程防止结构,所述门包括门外部板件和门内部板件,门外部板件和 门内部板件二者一体地设置限定窗开口的框部,并且二者的周缘部互 相连接,所述结构包括弹性的阻止器,其安装在门内部板件上以防 止因门的关闭操作引起的超行程;以及内部加固件,其在所述窗开口 侧的所述框部内向上和向下延伸;其中所述内部加固件具有>^人所述窗 开口向下延伸的下端部,从而提供与所述门内部板件的阻止器安装部 的后表面接触的支承表面。置,所以能够在不增加门内部板件的板件厚度或者另外添加加固板的 情况下提高阻止器安装部的强度。特别地,在门的框部内延伸的内部 加固件自身具有高的强度,另外门板件在相对宽的区域内被紧密地结 为 一体/人而对门主体部和框部之间的连^妻部附近的部分进行加固。因 此,在超行程发生时施加在阻止器上的应力能分散在宽的范围内,这 对于提高超行程防止效果是有利的。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阻止器安装部由用于安装所述阻止器的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内部加固件的支承表面中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对 应的通孔;并且所述内部加固件在邻近所述支承表面中的所述通孔的 位置被点焊到所述门内部板件上,通过以上模式,所述支承表面围绕 安装所述阻止器的所述安装孔布置,从而获得高的支承强度,并且通 过靠近所述安装孔的所述焊接部,即使在所述内部加固件中出现如扭 曲的临时变形,也能避免对所述阻止器安装部带来影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阻止器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门内部板的凹陷部中, 并且所述支承表面与所述凹陷部的后表面接触,通过以上模式能够获 得内部加固件的支承表面和所述阻止器安装部之间的良好接触,另外 通过所述凹陷部能够对所述阻止器设定充分的厚度(高度),这对于提 高緩冲作用是有利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部加固件具有与沿所述门内部板件的窗开 口设置的边缘部连接的内周侧凸缘部、以及与沿着所述门内部板件的 周缘部设置的台阶部连接的外周侧凸缘部,并且所述支承表面置于所 述内周侧凸缘部和所述外周侧凸缘部之间,通过以上模式,所述阻止 器的支承表面布置在与所述框部的内周部和外周部连接的内部加固件 的中部中,从而在超行程发生时施加在所述阻止器上的应力能够有效 地分散,这对于提高所述超行程防止作用是有利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门外部板件设有沿所述窗开口的下缘延伸的外 部加固件,所述外部加固件的端部相对于车厢横3争所述内部加固件的 外侧延伸,并在所述外部加固件的端部重叠在所述内部加固件的各凸 缘上的部分中被点焊在所述门内部板件上,通过以上模式,所述阻止 器安装部由所述内部加固件的所述支承表面直接加固,并由所述外部加固件的端部间接地加固,从而在所述阻止器安装部中获得非常高的 强度,并且施加在所述阻止器上的所述应力通过所述外部加固件分散 到不同于所述框部方向的所述带状线方向,这对于提高所述超行程防 止作用是有利的。附图说明图1是从其内侧观察到的车门侧视图,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行程防止结构应用于该车门上;图2是示出图1所示车门的拆解状态的立体图3是从车厢外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车门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其 中门外部板件已被拆除;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5是沿图3中B-B线的截面图;以及图6是沿图3中C-C线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从内侧观察到的车门侧视图,其中在该车门上应用了本发 明所述的超行程防止结构。在图1中,门l表示布置于车辆侧面的各 门之中的位于后座侧面的后门。如分解立体图(图2)和截面图(图4 和5)所示,门1主要由具有中空构造的门板件构成,其中,形成车 厢外表面的门外部;f反件2和形成车厢内表面的门内部板件3通过在其 外缘部进行巻边或类似工艺一体地接合,而门外部板件2和门内部板 件3的中间部分彼此分离。门l是与窗框成一体的门,其中在门板件 的上部一体地形成限定窗开口 lO的框部ll。窗开口 10由分隔框12 (中央框)分隔成前部和后部。在窗开口 10的前部设置有通过向上和向下移动能够关闭和打开的可升降玻璃 13,而另一方面,在其后部设置有固定玻璃14。由树脂等形成的门装 饰板15覆盖在位于窗开口 10下方的门内部板件3的车厢侧表面上, 其中在(门主体部的)所述窗开口中设置有可升降玻璃13和固定玻璃14。门1通过车辆前侧边缘端部中的铰链机构16安装到车身的门开口 部以使其能够打开和关闭。在关闭位置,设置在车辆后侧边缘端部且 位于铰链机构16相对侧的门锁机构17与未示出的设置在车身侧的门 锁撞针接合,由此使门1保持在关闭状态。在邻近门锁^U勾17的上部且位于窗开口 10 (固定玻璃14)下端 的带状线下方的门内部板件3的车厢侧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在门1的关 闭操作时防止超行程的阻止器6。阻止器6由具有挠性的弹性材料如 橡胶等模制而成。如图2和6所示,阻止器6的主体部的底部表面中 央突出地设置有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且实质上为截锥形的带锥度圆柱 形安装部66,另外在所述主体部的底部表面的周缘部周向地设置密封 圈,并在安装部66的基座端侧的侧面上突出地设置有锁定突起。另一方面,在门内部板件3的安装部中设置有向门后端侧开放的 凹陷部35 (安装座表面),并在凹陷部35中形成有安装孔36。将阻止 器6的安装部66插入安装孔36中,并将安装部66的侧面上的锁定突 起锁定在安装孔36的边缘部上,由此在密封圈被压靠在安装座表面上 的状态下将阻止器6装配在安装孔36中。设置阻止器6的接触条件及 布置以便不影响门锁机构17的接合操作。另外,如后所述,凹陷部 3 5相对于阻止器6所需的安装空间向下伸展以确保进行点焊的空间。图2是示出图1所示车门拆解状态的立体图。在图2中,在门外 部板件2的带状线部20的后表面侧上设置有外侧加固件5从而加固沿 着窗开口 10的下边缘设置的带状线部20。由于不能在形成车辆外表 面的门内部板件3的中间部分中进行焊接,所以要预先将外侧加固件 5的前端部51和后端部52和53焊接在门内部板件3侧(在后面描述) 上,当门外部板件2接合到门内部板件3时,通过巻边将外侧加固件 5的上边缘部50与带状线部20接合,并且通过具有粘性的密封材料 (未示出)将外侧加固件5的下边缘部54与门外部板件2的后表面粘 结起来。另一方面,对于门内部板件3,由于在其内侧的表面上覆盖有前 述的门装饰板15,所以允许包含具有加固作用的加强筋的模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车门的超行程防止结构,所述门包括门外部板件和门内部板件,门外部板件和门内部板件两者一体地设置有限定窗开口的框部并且两者的外周部互相接合,所述结构包括: 弹性的阻止器,其安装到门内部板件以防止因门的关闭操作引起的超行程;以及  内部加固件,其在所述窗开口侧的所述框部内向上和向下延伸; 其中,所述内部加固件具有从所述窗开口向下延伸的下端部,以提供与所述门内部板件的阻止器安装部的后表面接触的支承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谷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