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六轴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大多采用串联构型,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深入发展和人机协作概念的兴起,这类机器人的应用在继续拓展。拓展的应用对机器人的控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器人的运动规律由一组动力学方程描述,方程中出现的参数称为动力学参数。动力学方程是实现机器人复杂精确控制的理论基础,也是提升机器人性能必须深入研究的,因而准确获取机器人动力学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动力学参数包含惯性参数和摩擦力参数两类。惯性参数表示的是机器人各个杆件的质量及其分布,摩擦力参数的定义则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摩擦力模型。由机器人本体三维模型可以计算惯性参数,但由于加工误差,装配等因素,计算的惯性参数可能存在较大偏差。设计试验辨识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控制机器人按预定轨迹运动,采集关节位置、电机电流等数据,由采集的数据反求动力学参数是通用可行的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摩擦力模型,设计试验同时辨识所有惯性参数和摩擦力参数。但这会带来问题。其一,对于同样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的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确定串联机器人最小惯性参数集φ并建立关于φ线性形式的动力学方程;步骤三、从φ的最后一组分量开始,设计试验逆序辨识φ的每组分量;对于每组分量,设计多对运动状态,控制机器人到达每对状态,采集关节驱动力数据;步骤四、分离每对状态下关节驱动力的摩擦项和惯性项,由惯性项辨识φ分量;步骤五、待完成φ所有分量的辨识后,汇集摩擦项数据,形成摩擦力辨识数据,结合摩擦力模型,进行摩擦力参数辨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的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确定串联机器人最小惯性参数集φ并建立关于φ线性形式的动力学方程;步骤三、从φ的最后一组分量开始,设计试验逆序辨识φ的每组分量;对于每组分量,设计多对运动状态,控制机器人到达每对状态,采集关节驱动力数据;步骤四、分离每对状态下关节驱动力的摩擦项和惯性项,由惯性项辨识φ分量;步骤五、待完成φ所有分量的辨识后,汇集摩擦项数据,形成摩擦力辨识数据,结合摩擦力模型,进行摩擦力参数辨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依据能量等效原理确定最小惯性参数集φ,φ包含n组分量φ1~φn,n为串联机器人的活动连杆数或关节数;第i组分量φi包含ci个参数,其中每个参数都是连杆i~n惯性参数的线性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首先不考虑摩擦,根据Newton-Euler方程建立关于φ线性形式的动力学方程:上式q=(q1,q2,…,qn)T为关节位置,qi(i=1~n)为第i关节的位置,分别为关节速度和加速度,完全描述了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为不考虑摩擦的关节驱动力,简称惯性项;为系数矩阵,形式如下:式(2)中分块矩阵Kij维数为1×ci,引入记号qr:s=(qr,qr+1,…,qs)T,i>j有Kij=0,i≤j有Kij与前j个关节的运动状态有关,即再考虑摩擦,动力学方程为:上式为考虑摩擦的关节驱动力,包含两项:惯性项和摩擦项的具体表达式依赖于摩擦力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式(1)和式(2)得到第i关节驱动力的惯性项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王彤,瞿喜锋,郭庆洪,于振中,李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