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054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抗压减震结构,所述抗压减震结构包括抗压弹簧和气孔橡胶层,所述线束本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环、第一缓冲套、缓冲凸起、第二缓冲套和绒毛层,所述缓冲环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缓冲环均匀并排分布在线束本体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粘附设置在缓冲环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内侧面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缓冲凸起,所述第二缓冲套粘附设置在第一缓冲套的内侧,所述第二缓冲套内侧均匀设置有绒毛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油发动机的
,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的

技术介绍
柴油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其性能越来越优良,结构也原来越复杂,配套的线束也越来越多,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震动,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线束的抗震效果较差,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线束出现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能够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抗压减震结构,所述抗压减震结构包括抗压弹簧和气孔橡胶层,所述抗压弹簧均匀环绕设置在线束本体外侧,所述气孔橡胶层均匀包覆在抗压弹簧外侧面上,所述线束本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环、第一缓冲套、缓冲凸起、第二缓冲套和绒毛层,所述缓冲环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缓冲环均匀并排分布在线束本体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粘附设置在缓冲环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内侧面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缓冲凸起,所述第二缓冲套粘附设置在第一缓冲套的内侧,所述第二缓冲套内侧均匀设置有绒毛层。作为优选,所述抗压弹簧为镀锌钢丝弹簧,所述抗压弹簧层固定粘附在线束本体外侧。作为优选,所述气孔橡胶层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密封气囊,所述气孔橡胶层为耐磨软橡胶层。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环为中空硅胶圆环,所述缓冲环内填充有冷却液。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缓冲套为导热橡胶套,所述缓冲凸起为圆柱形的软凸起。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缓冲套为导热橡胶套,所述第二缓冲套与第一缓冲套不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缓冲套与第一缓冲套通过缓冲凸起相连,所述绒毛层为特氟龙短植绒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线束本体、抗压减震结构和缓冲结构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抗压减震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界挤压对线束本体内侧的影响,缓冲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线束本体、2-抗压减震结构、3-抗压弹簧、4-气孔橡胶层、5-缓冲结构、6-缓冲环、7-第一缓冲套、8-缓冲凸起、9-第二缓冲套、10-绒毛层、11-密封气囊。【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线束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抗压减震结构2,所述抗压减震结构2包括抗压弹簧3和气孔橡胶层4,所述抗压弹簧3均匀环绕设置在线束本体1外侧,所述气孔橡胶层4均匀包覆在抗压弹簧3外侧面上,所述线束本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缓冲结构5,所述缓冲结构5包括缓冲环6、第一缓冲套7、缓冲凸起8、第二缓冲套9和绒毛层10,所述缓冲环6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缓冲环6均匀并排分布在线束本体1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7粘附设置在缓冲环6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7内侧面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缓冲凸起8,所述第二缓冲套9粘附设置在第一缓冲套7的内侧,所述第二缓冲套9内侧均匀设置有绒毛层10,所述抗压弹簧3为镀锌钢丝弹簧,所述抗压弹簧3层固定粘附在线束本体1外侧,所述气孔橡胶层4内均匀设置有多个密封气囊11,所述气孔橡胶层4为耐磨软橡胶层,所述缓冲环6为中空硅胶圆环,所述缓冲环6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第一缓冲套7为导热橡胶套,所述缓冲凸起8为圆柱形的软凸起,所述第二缓冲套9为导热橡胶套,所述第二缓冲套9与第一缓冲套7不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缓冲套9与第一缓冲套7通过缓冲凸起8相连,所述绒毛层10为特氟龙短植绒层。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线束本体1、抗压减震结构2和缓冲结构5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抗压减震结构2可以有效降低外界挤压对线束本体1内侧的影响,缓冲结构5能够进一步降低外界震荡对线束内部的影响,提升线束的使用效果,避免由于线束问题导致的断裂或接触不良的问题。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线束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抗压减震结构(2),所述抗压减震结构(2)包括抗压弹簧(3)和气孔橡胶层(4),所述抗压弹簧(3)均匀环绕设置在线束本体(1)外侧,所述气孔橡胶层(4)均匀包覆在抗压弹簧(3)外侧面上,所述线束本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缓冲结构(5),所述缓冲结构(5)包括缓冲环(6)、第一缓冲套(7)、缓冲凸起(8)、第二缓冲套(9)和绒毛层(10),所述缓冲环(6)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缓冲环(6)均匀并排分布在线束本体(1)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7)粘附设置在缓冲环(6)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7)内侧面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缓冲凸起(8),所述第二缓冲套(9)粘附设置在第一缓冲套(7)的内侧,所述第二缓冲套(9)内侧均匀设置有绒毛层(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缓冲防护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本体(1),所述线束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抗压减震结构(2),所述抗压减震结构(2)包括抗压弹簧(3)和气孔橡胶层(4),所述抗压弹簧(3)均匀环绕设置在线束本体(1)外侧,所述气孔橡胶层(4)均匀包覆在抗压弹簧(3)外侧面上,所述线束本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缓冲结构(5),所述缓冲结构(5)包括缓冲环(6)、第一缓冲套(7)、缓冲凸起(8)、第二缓冲套(9)和绒毛层(10),所述缓冲环(6)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缓冲环(6)均匀并排分布在线束本体(1)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7)粘附设置在缓冲环(6)内侧,所述第一缓冲套(7)内侧面上均匀环绕设置有多个缓冲凸起(8),所述第二缓冲套(9)粘附设置在第一缓冲套(7)的内侧,所述第二缓冲套(9)内侧均匀设置有绒毛层(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益军章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