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19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包括液压泵齿轮、液压泵座、角接触球轴承、压套、孔用弹性挡圈、螺母、盖板组件、吸油器和控制器,所述液压泵座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轴腔的注油通道和吸油开口,所述吸油器包括壳体、塞体、油毡、弹簧和电磁铁,所述壳体安装在吸油开口处,所述塞体位于壳体的壳腔之中且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油毡和弹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底壁相连接,所述弹簧具有拉动油毡缩入壳体的壳腔之中的趋势,两块所述电磁铁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底壁和塞体之中且在通电时相互磁性排斥从而迫使油毡伸出壳体的壳腔之外,能够利用注油通道直接向轴腔之中注入润滑油,又能够利用吸油器快速抽吸走轴腔内多余的润滑油。润滑油。润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泵座总成的
,特别是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的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中,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重要一环,能够为高压管路提供足够的压力。但是,现有的液压泵的齿轮通常没有机油润滑或者润滑不足,存在着齿轮、花键啮合磨损故障的巨大风险。此外,在机油添加过多时,机油还容易因油压过大而从缝隙内渗出,造成部件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能够利用注油通道直接向轴腔之中注入润滑油,从而充分润滑压泵齿轮的中心轴、角接触球轴承和压套,有效解决因润滑不足而导致磨损故障,提高发动机的质量,又能够在不拆开液压泵座总成的条件下,利用吸油器快速抽吸走轴腔内多余的润滑油,从而避免因油压过大而导致的润滑油渗漏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包括液压泵齿轮、液压泵座、角接触球轴承、压套、孔用弹性挡圈、螺母、盖板组件、吸油器和控制器,所述液压泵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齿轮(1)、液压泵座(2)、角接触球轴承(3)、压套(4)、孔用弹性挡圈(5)、螺母(6)、盖板组件、吸油器(9)和控制器,所述液压泵齿轮(1)的中心轴从液压泵座(2)的一侧伸入轴腔之中,若干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3)和压套(4)依次套设在中心轴之外并形成轴套组,所述螺母(6)螺纹连接在中心轴的自由端处,所述孔用弹性挡圈(5)套设在中心轴之外且位于轴套组和螺母(6)之间,所述盖板组件在液压泵座(2)的另一侧密封住轴腔,所述液压泵座(2)的侧壁上设有贯通轴腔的注油通道(21)和吸油开口(22),所述吸油器(9)包括壳体(91)、塞体(92)、油毡(93)、弹簧(94)和电磁铁(95),所述壳体(91)安装在吸油开口(22)处,所述塞体(92)位于壳体(91)的壳腔之中且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油毡(93)和弹簧(9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弹簧(94)的另一端与壳体(91)的底壁相连接,所述弹簧(94)具有拉动油毡(93)缩入壳体(91)的壳腔之中的趋势,两块所述电磁铁(95)分别安装在壳体(91)的底壁和塞体(92)之中且在通电时相互磁性排斥从而迫使油毡(93)伸出壳体(91)的壳腔之外,所述控制器与吸油器(9)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磨型液压泵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液压泵内板体(7)、液压泵外板体(8)、垫片和螺栓,所述液压泵内板体(7)位于液压泵座(2)的另一侧的台阶处,所述液压泵外板体(8)位于液压泵座(2)的另一侧的端面处,所述垫片设置在液压泵内板体(7)和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瀚章志明郭建栋吴海锋方刚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