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99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记载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若干个车轮、踏板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车轮的外侧;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所述电源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至少两车轮的外侧设置踏板,驾驶者将两脚放在相邻车轮的外侧踏板上驾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还可以在车轮外侧和相邻车轮之间都设置踏板,使得驾驶者可以在驾驶中灵活改变双脚的位置,最终提高了娱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本申请要求2017年3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1720244543.7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上述申请全文并入本申请。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由驾驶者通过自身平衡或双脚扭转承载平台而驱动的电动平衡车。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是一种在近年内引起极大风潮的崭新交通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即车辆自身的自动平衡能力。先通过感测车体所处的枢转状态,在利用中央微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操控电动机进行相应的动作,进而达到平衡车的动态稳定。从外型上看,常见的电动平衡车一般由两个车轮组成,分别分布在驾驶者的左右两侧,在两个车轮之间设置有可以相对转动的两个承载平台,驾驶者的双脚分别站在两个承载平台上,再通过驾驶者的双脚或重心的变化使其所站立的承载平台产生枢转,从而达到操控车体前进、后退、停止以及旋转等动作。另外,电动平衡车还包括独轮车,独轮车在一个车轮的两侧有两个承载平台,驾驶者先后将脚放在两个承载平台,保持独轮车平衡,操控独轮车动作。独轮车占地面积小,车体结构简单,但独轮车与地面仅有一个接触点,动态不平衡性更明显,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因此,现有的两轮电动平衡车一般两个踏板设置在两个车轮的内侧,此种结构较为单一;独轮电动平衡车操作灵敏,但安全性不高,从而导致了驾驶者乐趣较低或其他人不敢轻易尝试的缺陷。综上所述,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仍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驾驶乐趣较低和安全稳定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在车轮的外侧设置了踏板,车轮至少为两个,从而极大的丰富了驾驶的操作方式,提高了驾驶的乐趣,并保障了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若干个车轮、踏板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所述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车轮的数量为2个,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可选地,所述踏板的数量为2个,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可选地,所述踏板机构还包括踏板盖,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踏板盖连接,所述踏板盖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车轮的间距。可选地,所述踏板盖连接于所述踏板,所述踏板盖包括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所述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分别从对应车轮的外侧延伸至对应车轮的上方和内侧。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轴管和轴承,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选地,所述踏板盖包括一固定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为与所述轴承相对应的圆柱形筒体,所述轴承伸入到所述套管内,所述套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转轴管,所述转轴管相对所述套管在所述转轴管上的限位孔所限定的范围内转动。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集成为一体。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还连接有把手。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贯穿所述车轮,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左踏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另一端与右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踏板机构还包括中心踏板,所述中心踏板位于相邻车轮之间。可选地,所述中心踏板的数量为1个。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固定于左、右踏板的底面上。可选地,所述电源优选为锂电池。可选地,所述左、右踏板和中心踏板均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可选地,所述车轮设置有桥接装置。可选地,所述侧踏板的上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中心踏板的上表面的面积。可选地,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固定于踏板的底面上。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和电池均固定于中心踏板的底面上。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相比现有的独轮平衡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通过在至少两车轮的外侧设置踏板,在相邻车轮间设置连接机构,驾驶者将两脚放在相邻车轮外侧踏板上驾驶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吸引更多人驾乘。另外,还可以在车轮外侧和相邻车轮之间都设置踏板,使得驾驶者可以在驾驶中灵活改变双脚的位置,从而实现多样化的操作方式,最终达到了提高驾驶娱乐性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俯视图。图2B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底部朝前的示意图。图2C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侧视图。图2D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右视图。图2E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部件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底部结构图,为展示目的,电源没有展示。图5为图1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纵向剖面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俯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新型电动平衡车的部分壳体拆解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示意图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包括车轮、踏板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系统和电源;踏板机构包括踏板,踏板位于车轮的外侧;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连接机构的端部与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1,包括车轮2、踏板机构3、连接机构4、控制系统和电源6。车轮2的数量为2个,车轮2包括第一车轮21和第二车轮22。踏板机构3包括踏板30,踏板位于车轮2的外侧,踏板30的数量为2个,包括左踏板31和右踏板32。在该实施例中,左踏板31和右踏板32为片状,外侧有防滑挡片。连接机构4位于相邻车轮2之间,连接机构4的端部与踏板机构3相连,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车轮的间距。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2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5,控制器5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2转动;电源6位于相邻车轮之间。其中,踏板机构3还包括踏板盖33,踏板盖33与车轮2固定连接,连接机构4与踏板盖33连接。踏板盖33包括第一踏板盖331和第二踏板盖332,第一踏板盖331连接于左踏板31,第二踏板盖332连接于右踏板32。第一踏板盖331从第一车轮21的外侧延伸至第一车轮21的上方和内侧,第二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车轮;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4 CN 20172024454371.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车轮;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位于所述车轮的外侧;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连接机构的端部与所述踏板机构相连;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位于相邻车轮之间,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传感器检测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控制系统以及轮毂电机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还包括踏板盖,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踏板盖连接,所述踏板盖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相邻车轮的间距。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盖连接于所述踏板,所述踏板盖包括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所述第一踏板盖和第二踏板盖分别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彬黄智威吕士成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锐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