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138 阅读:5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梁体由底板、两侧的腹板和腹板顶部的翼缘板连成U字形横截面的通道,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承轨台,沿梁体长向固定连接有供电装置、供电电缆支承体和通信信号电缆支承体,其两侧的腹板为不对称形,其中一侧为弯弧形等壁厚腹板,该侧腹板顶部连接的翼缘板为7形翼缘板,即仅有向内侧的凸缘;另一侧为中上段外面隆鼓、平滑加厚的弯弧形不等壁厚腹板,该侧腹板顶部连接的翼缘板为T形翼缘板,即拥有内、外两个凸缘,供电装置是接触网供电装置,U型梁的T形翼缘板上固定连接有接触网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材料用量,提高开口薄壁梁抗扭能力,减小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30米左右中等跨度桥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承轨道的高架桥梁道床支撑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高架桥梁一般采用上承式箱型截面构件或T型截面构件支撑轨道,其缺陷是建筑物的整体高度大,空间利用率低,不仅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对地面人群造成压抑感,而且易对附近居民产生噪音干扰。并且,如果列车脱轨,列车容易冲出桥梁,对周边建筑和人造成危害。公知的U型梁,如公开号为CN 101120140A、名称为“用于铁路轨道的U形跨件”的中国专利申请,其梁体为对称形状,两侧为等壁厚腹板,为了安装接触网立柱和隔声屏障,就必须增加腹板和翼缘板的壁厚,浪费了原材料。对于单线简支开口薄壁U型梁的抗扭计算,我国的桥梁设计规范没有给出明确的公式,公路桥梁规范仅提供了实体构件的抵抗剪扭计算公式,常用的简化计算偏于保守,造成构件截面变化大,施工工艺复杂。另外,公知的U型梁还有维修人员在翼缘板上行走不安全,安全防护性较差的缺陷,这些缺陷制约了U型梁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要解决降低U形构件的材料用量、提高开口薄壁梁抗扭能力的问题,并解决维修人员行走不安全,安全防护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梁体由底板(9)、两侧的腹板(8)和腹板顶部的翼缘板连成U字形横截面的通道,底板(9)的上表面连接承轨台(6),沿梁体长向固定连接有供电装置、供电电缆支承体(3)和通信信号电缆支承体(4),其特征在于: 两侧的腹板(8)为不对称形,其中一侧为弯弧形等壁厚腹板(8.1),该侧腹板顶部连接的翼缘板为7形翼缘板(5),即仅有向内侧的凸缘;另一侧为中上段外面隆鼓、平滑加厚的弯弧形不等壁厚腹板(8.2),该侧腹板顶部连接的翼缘板为T形翼缘板( 2),即拥有内、外两个凸缘,所述供电装置是接触网供电装置,U型梁的T形翼缘板(2)上固定连接有接触网立柱(1)。

【技术特征摘要】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梁体由底板(9)、两侧的腹板(8)和腹板顶部的翼缘板连成U字形横截面的通道,底板(9)的上表面连接承轨台(6),沿梁体长向固定连接有供电装置、供电电缆支承体(3)和通信信号电缆支承体(4),其特征在于:两侧的腹板(8)为不对称形,其中一侧为弯弧形等壁厚腹板(8.1),该侧腹板顶部连接的翼缘板为7形翼缘板(5),即仅有向内侧的凸缘;另一侧为中上段外面隆鼓、平滑加厚的弯弧形不等壁厚腹板(8.2),该侧腹板顶部连接的翼缘板为T形翼缘板(2),即拥有内、外两个凸缘,所述供电装置是接触网供电装置,U型梁的T形翼缘板(2)上固定连接有接触网立柱(1)。【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网立柱(1)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立柱或钢立柱。【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供电方式U型梁,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网立柱(1)与T形翼缘板(2)上用预埋地脚螺栓连接的法兰板固定连接。【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敏华朱自强杨秀仁陈光阙孜佘才高朱悦明许建军任静许巧祥刘立黎庆白唐瀛张伟刘运亮王奕然张晓林王云尹晓李文会王峰康文峰王进张丁军刘继兵汪永新刘静文周岩朱智勇祝岚王怀良王胜许利民朱晨陈亮王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