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1343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无需在现场进行树脂注入作业、也没有在现场因树脂引起的周边污染、易于进行现场作业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因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采用合成树脂制片材作为材料制作的外袋(1)及在该外袋(1)中收纳的第一内袋(2)、第二内袋(3),在第一内袋(2)中注入作为主剂的第一反应溶液,在第二内袋(3)中注入作为硬化剂的第二反应溶液,第一以及第二内袋(2)及(3)由外压使至少一部分开口地构成,可切离的副袋(11)与外袋(1)连通,由容易剥离的密封部(12)封闭作为外袋(1)与副袋(11)的连通部的副袋(11)的入口,另外在副袋(11)中形成由容易剥离的其他密封部(13)分隔内部而得的多个分隔空间(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铁路轨道中夹装在轨道与轨道支承体之间以用 于支承轨道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这种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例如特开2004-84467号公 报中公开的那样,共知的是这样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其为被夹装 在轨道与轨道支承体之间的衬垫,即,在袋体的一角设有用于注入具 有流动性以及常温硬化性的树脂的注入口 ,在袋体的与注入口呈对角 的位置设有排气口,当由注入口向袋体中注入树脂时,袋体中的空气 就从排气口被排出,同时,袋体中多余的树脂也从排气口被排出。该铁路轨道支承用村垫一般被载置在轨道支承体之上,在其上载 置有橡胶制的衬垫,以支承被栽置在该橡胶制的衬垫上的轨道。铁路隔地配置,将袋状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夹在轨道支承;:橡胶^的衬垫之间而进行配置,在橡胶制的衬垫上栽置轨道,由被注入到袋状 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内部的树脂调整轨道相对于轨道支承体的铁路 轨道的附着力。在所迷特开2004-84467号公报中公开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中, 由注入口向袋体中注入树脂的作业必须在现场进行,而存在该作业费 时费力的问题,另外,在由注入口向袋体中注入树脂时以及将袋体中 多余的树脂从排气口排出时存在污染周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解决这样课题的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必在现场进行树脂的注入作业、而且也没有在现场的因树脂引起的周边污染、易 于进行现场作业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为了达成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如以下所述。技术方案1: 一种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是夹装在轨道支承体和 轨道之间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其中,在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作 为材料制成的外袋中收納有作为主剂的第 一反应溶液和作为硬化剂的 第二反应溶液,由来自外袋的外侧的外压混合第一反应溶液和第二反 应溶液而构成,可分离的副袋与所述外袋连通而设置着,作为所述外 袋和副袋的连通部的副袋入口由容易剥离的密封部关闭,另外在副袋 中形成有由容易剥离的另外的密封部分隔内部而形成的多个分隔空 间。技术方案2:如技术方案1中记述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在外 袋中具有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作为材料制作的、由外压使至少 一部 分开口而构成的内袋,在外袋中放入作为主剂的第一反应溶液或者作 为硬化剂的第二反应溶液,在设于该外袋内的内袋之中放入有作为硬 化剂的第二反应溶液或者作为主剂的第 一反应溶液。技术方案3:如技术方案1中记述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在外 袋中具有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作为材料制作的、由外压使至少 一部 分开口而构成的第一内袋以及第二内袋,在第一内袋中放入作为主剂 的第一反应溶液,在第二内袋中放入作为硬化剂的第二反应溶液。根据所述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构成,可使通过由来自外袋外 侧的外压在外袋中混合第 一反应溶液和第二反应溶液而混合制的溶液 硬化,另外可将第一反应溶液和第二反应溶液的化合物的剩余部分导 入副袋,将该副袋简单地从外袋除去,无需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在现场 进行树脂的注入作业,另外也没有在现场因树脂引起的周边污染,易 于进行现场的作业。另外,通过在副袋中形成内部被容易剥离的密封 部分隔出的多个分隔空间,从而在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上施加轨道的 载荷时,强力地按压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第一反应溶液和第二反应 溶液的化合物的无用部分会作为多余部分流入到副袋侧。此时,通过第一反应溶液和第二反应溶液的化合物的无用部分对分隔出分隔空间 的密封部施加压力,通过该压力使密封部开口并顺次撑开打开密封部 的分隔空间以进入分隔空间,从而可以从外袋去除第一反应溶液和第 二反应溶液的化合物的无用部分。附图说明图1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外袋、 第一内袋、第二内袋、玻璃纤维布的分解斜视图。图2 (A)为第一内袋的平面图,(B)为第二内袋的平面图。 图3为第一以及第二内袋的放大断面图。 图4为示出树脂的取向性的说明图。图5为示出热密封部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树脂部和聚丁烯-1的树脂部的组合状态的说明图。图6为短边侧的热密封部分的密封边缘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为长边侧的热密封部分的密封边缘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8为铁路轨道支承用村垫的斜视图。图9为示出铁路轨道支承用村垫的使用状态的斜视图。图IO为示出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使用状态的正面图。图11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外袋、内袋、玻璃纤维布的分解斜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平面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平面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IO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至图10中,l为外袋,2为具有与外袋1的内部大小大致 相同大小的在外袋l中收纳的第一内袋,3为比第一内袋2小的在同 一外袋1中收纳的第二内袋,这些外袋1、第一内袋2、第二内袋3以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为材料制作。所述外袋1、第一以及第二内袋2及3在工作台等的上面放倒放 置的状态下各自的平面形状分别呈矩形、详细地说是呈长方形,通过 四侧密封而制成。而且,在这些外袋l、第一以及第二内袋2及3中, 外袋l由内层以低融点的薄膜材料例如聚乙烯构成、而外层以相比内 层高融点的薄膜材料例如尼龙构成那样的 一般的片材材料制成,通过 将两层片材材料的四边的内层之间热密封而制成外袋1。另外,虽然第一以及第二内袋2以及3基本上与所述外袋1同样 地,通过内层以低融点的薄膜材料构成、而外层以相比内层高融点的 薄膜材料构成的片材材料制成,但是构成内层4的薄膜材料是混合了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聚丁烯-1而成的材料,作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 烯使用了密度在0.915至0.950范围内的材料,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与 聚丁烯-1的混合比率"i殳定在70: 30至98: 2的范围。而且,在采用 混合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丁烯-1制成的薄膜材料经由热密封制 作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内袋2及3时,在相对于薄膜流延方向(流:Tl方 向)(箭头A方向)的垂直(X)方向的热密封部分和相对于薄膜流延 方向(箭头A方向)的平行(Y)方向的热密封部分中,发现在其密 封强度上存在差异。即,出现了垂直(X)方向的热密封部分中朝向 薄膜流延方向(箭头A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强度比平行(Y)方向的 热密封部分中垂直朝向于薄膜流延方向(箭头A方向)的宽度方向的 强度弱的倾向。这是由于下述这样的理由。虽然构成所述第一以及第 二内袋2及3的内层4的材料的树脂是混合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聚 丁烯-1而成的材料,但是在对由该混合制成的薄膜材料构成的内层4 和由尼龙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构成的外层5进行层压时,有加 工速度作用,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丁烯-1之间显现出单轴取向 性。也就是说,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树脂和聚丁烯-1的树脂不规则 地并列而制膜。在图4中示出该状态,在同一图中6表示直链状低密 度聚乙烯树脂,7表示聚丁烯-l树脂。这样,由于内层4具有单轴取 向性,在为了制作四周密封的内袋2以及3而将所述两层构造的薄膜材料重叠两张并热密封其周边部时,如图5中示出的那才半,可以形成 以如下三种方式相向的组合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6部与直链状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6部,聚丁烯-l树脂7部与聚丁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其是夹装在轨道支承体与轨道之间的铁路轨道支承用衬垫,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作为材料制成的外袋中收纳有作为主剂的第一反应溶液和作为硬化剂的第二反应溶液,通过来自外袋外侧的外压使第一反应溶液与第二反应溶液混合地构成,在所述外袋上以连通的方式设置有能够分离的副袋,作为所述外袋与副袋连通的连通部的副袋入口由容易剥离的密封部关闭,另外在副袋中形成有由另外的容易剥离的密封部分隔内部得到的多个分隔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昭司
申请(专利权)人:大和彩色凹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