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悬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987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54
混合下臂及上臂,包括:臂体,其由金属材质构成;插入件,其以插入臂体内部的形态与臂体一体注塑成型。臂体相对整体重量具有50%以上90%以下的重量比,能够同时实现增加悬架装置下臂与上臂的刚性及减轻其重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悬架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的悬架臂,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将下控制臂或上控制臂等车辆用悬架臂采用塑料与钢材的复合材料制造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车辆的悬架装置是一种连接车体与车轮的装置。车辆的悬架装置包括:弹簧,其吸收从路面向车体传递的振动或者冲击;减震器,其调节所述弹簧的运转;悬架臂或者悬吊连杆,其控制车轮的运转。另外,控制车轮运转的方式有:摆臂式、横臂式、以及麦花臣式等。其中,采用横臂式控制方式的悬架装置配备有悬架臂(下控制臂),该悬架臂将与车轮紧固的转向节连接至车体。即,悬架臂其一端与构成车体的横梁或者副车架连接;其另一端以球形接头为媒介与转向节连接。悬架臂通过这种构成使车轮支撑在车体上,并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适当控制车轮的前束,从而起到提高车辆的直行行驶性与转向稳定性等的作用。上述依据现有技术的悬架臂采用铸造型与冲压型两种方式制造。具体地,按照铸造型方式,将钢或者铝熔液注入模具内使其凝固成型,从而制造出悬架臂。另外,按照冲压型方式,将钢材质的钢板通过冲压制作成上板与下板,再将两板焊接,从而制造出悬架臂。但是,在上述依据现有技术的悬架臂制造方式中,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即将钢制造成铸件或者利用钢材通过冲压工艺分别制作成上板和下板,然后再通过焊接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即钢材的特性决定了其重量较重,所需制造工序较多,且钢板通过焊接结合容易导致其发生变形及刚性脆弱。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钢或铝材质的悬架臂具有的问题,并实现轻量化,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复合材质的混合悬架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提供了能够同时实现刚性的增加及重量的减轻的车辆用混合悬架臂。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合下臂包括:下臂体,其由金属材质构成;插入件,其以插入下臂体内部的形态,通过注塑成型,与下臂体构成一体。下臂体相对整体重量具有50%以上且90%以下的重量比。下臂体可由钢材质或铝材质形成。在下臂体的一端结合有球形接头,在下臂体的另一端结合有第1衬套,在球形接头与第1衬套之间的下臂体棱角部位结合有第2衬套。下臂体包括:下臂体板,其呈平板状;第1壁凸缘及第2壁凸缘,其沿下臂体板的边缘连续形成,相对下臂体板垂直弯曲。第1壁凸缘的一端与第2壁凸缘的一端彼此分离,形成第1结合槽。球形接头的球形接头管插入第1结合槽内与第1结合槽结合彼此构成一体。第1壁凸缘的另一端与第2壁凸缘的另一端彼此分离,形成第2结合槽。第2衬套的第2套管插入第2结合槽内与第2结合槽结合彼此构成一体。在下臂体板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第1衬套的第1套管凸缘。在第1壁凸缘及第2壁凸缘的各上端一体形成有向下臂体内侧弯曲的弯曲凸缘。在下臂体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孔,在贯通孔内突出有插入件的结合凸起,结合凸起对贯通孔进行填充。插入件包括:插入件体,其形状与下臂体板的形状对应;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其沿插入件体的外缘垂直延长形成,并具有分别与第1壁凸缘及第2壁凸缘对应的形状;以及多个加强肋,其将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与插入件体彼此连接,实施加固。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的一端将球形接头的球形接头管的一部分包裹起来。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的另一端彼此连成一体,与第2衬套的第2套管一部分结合。第1外缘凸缘以裹住第1套管凸缘的形态形成。多个加强肋将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与插入件体连接起来。多个加强肋可形成为格纹形态。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混合上臂包括:上臂体,其由金属材质构成;插入件,其插入上臂体的内部与上臂体结合。上臂体具有相对整体重量50%以上90%以下的重量比。在上臂体上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结合凸缘。结合凸缘插入至插入件内与插入件结合。上臂体包括:两个支柱部;以及接头部,其将两个支柱部连成一体。在两个支柱部的各前端部通过焊接结合有套管,在接头部的前端部也通过焊接结合有球形接头管。球形接头管位于套管之间的中央部位,套管沿水平方向开口配置,球形接头管沿垂直方向开口配置。在套管内分别压入结合有衬套,在球形接头管内压入结合有球形接头。在上臂体上贯通形成有至少一个孔。在插入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结合凸起,结合凸起插入一个以上的孔内进行填充,同时扩展至至少一个孔的周边外缘。上臂体包括两个支柱部及将两个支柱部连成一体的接头部。插入件也包括两个支柱部及将两个支柱部连成一体的接头部。至少一个孔包含至少一个小径孔,其分别沿两个支柱部的长度方向按一定间隔配置。至少一个结合凸起插入至少一个小径孔内进行填充,同时形成为沿半径方向扩展至至少一个小径孔的周边外缘的尺寸。至少一个小径孔包括彼此邻接配置的两个以上小径孔,在两个以上小径孔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直径相对较大的中径孔,插入件的一部分插入中径孔内,在插入件上形成有中径结合外缘,其沿半径方向扩展至中径孔的周边外缘。至少一个孔包含大径孔,大径孔形成于上臂体的接头部上。插入件的一部分插入大径孔内,在插入件上形成有大径结合外缘,其沿半径方向扩展至大径孔的周边外缘。在插入件上一体突出形成有至少一个格纹模样的加强肋。专利技术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合悬架臂,由轻质的塑料材质制造的插入件与金属材质的悬架臂体结合成一体,与依据现有技术采用钢或铝材质制造的悬架臂相比,其重量相对更轻,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加整体的刚性。如果将这种悬架臂用于车辆,通过刚性的增加而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增强耐久性,通过减轻重量来改善车辆的油耗。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下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下臂的下部的立体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下臂的金属材质的下臂体的立体图;图4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下臂的采用塑料材质注塑的插入件的立体图;图5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上臂的立体图;图6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上臂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混合上臂的下部的立体图;图8是图5的A-A线截面图;图9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相比于混合悬架臂的重量的最大荷重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列举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以下列举的实施例或者对这些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只要没有另行定义,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技术用语及科学术语具有以下涵义,该涵义为具有本专利技术所属
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涵义。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术语均是出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明确地说明而选择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而选择。关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包含”、“具备”、“具有”等表述,只要含有相关表述的语句或文章中没有另作说明,就应当将其理解为蕴含“可能包含其它实施例”的“开放式术语(open-endedterms)”。除非另有说明,本专利技术记述的“单数形式”的表述可包含“复数形式”的涵义,这也同样适用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单数形式”的表述。在本专利技术,如果提到某种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连接”或者“耦合”,就应当理解为,所述某种构成要素既能够直接与所述其它构成要素连接或者耦合,或者能够以新的其它构成要素为媒介进行连接或者耦合。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或者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编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臂体,其由金属材质形成;插入件,其以插入所述下臂体的内部的形态与所述下臂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下臂体相对整体重量具有50%以下90%以下的重量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30 KR 10-2015-0189881;2016.11.02 KR 10-2011.一种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臂体,其由金属材质形成;插入件,其以插入所述下臂体的内部的形态与所述下臂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下臂体相对整体重量具有50%以下90%以下的重量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体由钢材质或铝材质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臂体的一端结合有球形接头;在所述下臂体的另一端结合有第1衬套;在所述球形接头与第1衬套之间的所述下臂体的棱角部位结合有第2衬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体包括:下臂体板;以及第1壁凸缘及第2壁凸缘,其沿所述下臂体板的边缘连续设置,并相对所述下臂体板垂直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壁凸缘的一端与所述第2壁凸缘的一端彼此分离,形成第1结合槽;在所述第1结合槽内插入有所述球形接头的球形接头管,彼此结合成一体;所述第1壁凸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壁凸缘的另一端彼此分离,形成第2结合槽;在所述第2结合槽内插入有所述第2衬套的第2套管,彼此结合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臂体板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第1衬套的第1套管凸缘。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壁凸缘及所述第2壁凸缘的各上端一体形成有向所述下臂体内侧弯曲的弯曲凸缘。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臂体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突出有所述插入件的结合凸起,对所述贯通孔进行填充。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包括:插入件体,其形状与所述下臂体板的形状对应;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其沿所述插入件体的外缘垂直延长形成,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1壁凸缘及第2壁凸缘对应的形状;以及多个加强肋,其将所述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与所述插入件体彼此连接起来,实施加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的一端包裹所述球形接头的球形接头管的至少一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外缘凸缘及第2外缘凸缘的另一端彼此连成一体,与所述第2衬套的第2套管的一部分结合。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外缘凸缘以包裹所述第1套管凸缘的形态形成。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根金贤禹权泰星俞炳石郑世雄权赫权益珍尹永仁朴珉局权纯灿李大柱
申请(专利权)人:日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