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89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的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歧管本体(1)一侧设置进气口(2),进气歧管本体(1)另一侧设置歧管腔体(3),歧管腔体(3)内安装多个管状的气道镶块(4),进气歧管本体(1)与发动机缸盖连接,每个气道镶块(4)各与一个气缸进气道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简单,不再需采用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在生产前期准备中可节省焊接夹具加工,无需布置焊接边,能够降低进气歧管的重量,同时有效提高了进气歧管加工效率和使用中的密封可靠性,有效降低进气歧管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在活塞式发动机中已有广泛应用,且在现有技术中塑料进气歧管是由若干模塑件采用模塑件相互作高速摩擦运动,摩擦区产生的摩擦热将其表层材料融化,将两模塑件焊接在一起的振动摩擦焊接方式。振动摩擦焊接的工艺参数有施加在焊接面上的夹紧力、振幅和振动频率,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夹具的下位夹具随着焊接面的熔化逐渐上移,直至达到预设的焊接熔深的深度停止。从以上机理可以看出,振动摩擦焊接能够成型的重点是“熔融”,材料组成中能够熔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树脂——PA6,理论分析:剪切热量温度在高于材料的熔点(PA6为220℃),低于材料的分解温度(10%PA6分解温度约为340℃),振动摩擦焊接才可成型。而目前一般使用的塑料进气歧管材料组分为:PA6+GF30%,里面PA6的质量分数约为70%,且此材料阻燃性能目前只能满足HB阻燃性能等级。若想提升材料的阻燃性能等级必须在现有材料中增加阻燃剂,即成为新的一种材料配方。材料阻燃性能提升需加入阻燃剂,其组分为:PA6+GF30%+阻燃剂,新材料配方里面PA6的质量分数下降到50%,当前推荐的阻燃剂成分为主要是十溴二苯乙烷和三氧化二锑,两者是粒径为1~3μm的固体,其中十溴二苯乙烷为有机物,熔点≥345℃,三氧化二锑为无机物,在340℃是不会融化或分解的。因此PA6+GF30%的材料在增加阻燃剂条件下,其可以满足更高等级阻燃性能的,但因阻燃剂的增多,PA6的质量分数从70%下降到50%、阻燃剂的组分在振动摩擦焊有效的温度范围内(220℃~340℃)是以固体粒径的形式存在,因此大大降低了材料的焊接性能。导致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无法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采用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在生产前期准备中可节省焊接夹具的加工,从而无需布置焊接边,能够降低进气歧管的重量,同时有效提高了进气歧管加工效率和使用中的密封可靠性,降低成本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进气歧管本体一侧设置进气口,进气歧管本体另一侧设置歧管腔体,歧管腔体内安装多个管状的气道镶块,进气歧管本体与发动机缸盖连接,每个气道镶块各与一个气缸进气道口连通。所述的进气歧管本体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的气道镶块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气道镶块设置为固定卡装在歧管腔体内的结构。所述的歧管腔体的腔体上表面设置多个上卡槽,歧管腔体的腔体下表面上设置数量和位置与上卡槽一一对应的下卡槽,每个气道镶块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一个上卡槽和一个下卡槽之间的结构。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数量和位置与气道镶块一一对应的通孔,密封圈安装在气道镶块和发动机缸盖之间。所述的气道镶块上表面设置上凸块,气道镶块下表面设置下凸块,气道镶块安装在歧管腔体内时,所述的上凸块设置为卡装在上卡槽内的结构,下凸块设置为卡装在下卡槽内的结构。所述的进气歧管本体上的进气口与进气阀体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在加工发动机进气歧管时,通过多个气道镶块与进气歧管本体的歧管腔体卡装连接,从而完成进气歧管的加工,每个气道镶块构成一个进气道,从而与发动机缸盖上的气道口连通,气道镶块的数量和位置与气缸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这样的结构,在发动机进气歧管加工时,不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因此不再需要将若干模塑件采用模塑件相互作高速摩擦运动,摩擦区产生的摩擦热将其表层材料融化,将两模塑件焊接在一起的振动摩擦焊接方式,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进气歧管的加工,并且有效提高了进气歧管加工效率和使用中的密封可靠性。而不再需要采用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在生产前期准备中可节省焊接夹具的加工,从而无需布置焊接边,能够降低进气歧管的重量,最终有效降低了发动机进气歧管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简单,不再需要采用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在生产前期准备中可节省焊接夹具的加工,无需布置焊接边,能够降低进气歧管的重量,同时有效提高了进气歧管加工效率和使用中的密封可靠性,有效降低进气歧管加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进气歧管本体;2、进气口;3、歧管腔体;4、气道镶块;5、腔体上表面;6、上卡槽;7、腔体下表面;8、下卡槽;9、密封圈;10、通孔;11、上凸块;12、下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歧管本体1一侧设置进气口2,进气歧管本体1另一侧设置歧管腔体3,歧管腔体3内安装多个管状的气道镶块4,进气歧管本体1与发动机缸盖连接,每个气道镶块4各与一个气缸进气道口连通。上述结构设置,在加工发动机进气歧管时,通过多个气道镶块4与进气歧管本体的歧管腔体卡装连接,从而完成进气歧管的加工,每个气道镶块构成一个进气道,从而与发动机缸盖上的气道口连通,气道镶块的数量和位置与气缸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这样的结构,在发动机进气歧管加工时,不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因此不再需要将若干模塑件采用模塑件相互作高速摩擦运动,摩擦区产生的摩擦热将其表层材料融化,将两模塑件焊接在一起的振动摩擦焊接方式,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进气歧管的加工,并且有效提高了进气歧管加工效率和使用中的密封可靠性。而不再需要采用振动焊接工艺方式制作进气歧管,在生产前期准备中可节省焊接夹具的加工,从而无需布置焊接边,能够降低进气歧管的重量,最终有效降低了发动机进气歧管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结构简单,在生产前期准备中可节省焊接夹具的加工,从而无需布置焊接边,能够降低进气歧管的重量,同时有效提高了进气歧管加工效率和使用中的密封可靠性,有效降低进气歧管加工成本。所述的进气歧管本体1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气道镶块4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气道镶块4设置为固定卡装在歧管腔体3内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先行通过铸造方式分别加工进气歧管本体和气道镶块,气道镶块的形状与进气歧管本体配合,装配时只需要将进气镶块插装固定在进气歧管本体的歧管腔体内,就完成了进气歧管加工,简化了工艺,确保性能可靠。所述的歧管腔体3的腔体上表面5设置多个上卡槽6,歧管腔体3的腔体下表面7上设置数量和位置与上卡槽6一一对应的下卡槽8,每个气道镶块4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一个上卡槽6和一个下卡槽8之间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确保每个进气镶块可靠地卡装在一个上卡槽和一个下卡槽之间,不仅实现了进气镶块与歧管腔体的可靠连接,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歧管本体(1)一侧设置进气口(2),进气歧管本体(1)另一侧设置歧管腔体(3),歧管腔体(3)内安装多个管状的气道镶块(4),进气歧管本体(1)与发动机缸盖连接,每个气道镶块(4)各与一个气缸进气道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本体(1),进气歧管本体(1)一侧设置进气口(2),进气歧管本体(1)另一侧设置歧管腔体(3),歧管腔体(3)内安装多个管状的气道镶块(4),进气歧管本体(1)与发动机缸盖连接,每个气道镶块(4)各与一个气缸进气道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歧管本体(1)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所述的气道镶块(4)设置为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气道镶块(4)设置为固定卡装在歧管腔体(3)内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歧管腔体(3)的腔体上表面(5)设置多个上卡槽(6),歧管腔体(3)的腔体下表面(7)上设置数量和位置与上卡槽(6)一一对应的下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