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31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外筒;其中,消声外筒中设置有空腔室;空腔室的两端预留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空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空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气体从进气口中进入第一腔室中,并依次流经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再从出气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废气从进气口进入第一腔室中,随后穿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二腔室中,再穿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三腔室中,最后从出气口排出外界。整个过程中废气经过三次隔音降噪处理,噪音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汽车的性能。

Exhaust muffl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xhaust muffler, which comprises an external muffler, wherein a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external muffler,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re reserved at both ends of the cavity, a first baffle plate and a second baffle plate are arranged in the cavity, and the first baffle plate and the second baffle plate divide the cavity into a first chamber, a second chamber and a third chamber. The first baff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on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through hole; the gas enters the first chamber from the inlet, flows through the second chamber and the third chamber in turn, and then discharges from the outlet. The exhaust muffle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enters the first chamber from the air inlet, enters the second chamber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 hole, enters the third chamber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nd finally discharges the outside from the air outlet.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e exhaust gas is treated by three times of noise insul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and the noise is obviously reduced, thus improving the driving comfort and vehic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排气消声器。
技术介绍
排气管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设计一直是研发人员的关注要点,目前的汽车发动机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燃烧废气,在通过管路排放到外界时,会附带大量且频率分布较为广泛的气流噪音,该噪音严重影响驾驶舒适性和汽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消声器,以解决上述问题,降低噪音,提高驾驶舒适性,改善汽车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外筒,所述消声外筒中设置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的两端预留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空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空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气体从所述进气口中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中,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再从所述出气口排出。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排气消声器还包括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室中;所述第一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通;所述第一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88个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为3mm。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室中,所述第二内管插设于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第二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通,所述第二内管设有所述第二出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中。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三内管,所述第二内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室中,所述第三内管包括成U形依次连接的短臂管、弧形管和长臂管;所述短臂管远离所述弧形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入口;所述长臂管远离所述弧形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出口;所述弧形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短臂管和所述长臂管均从所述第二腔室中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中,且所述第三入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中,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出气口相通。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长臂管上连接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位于所述第三腔室中。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26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4mm。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185个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4mm。如上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消声外筒包括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固定盖合在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端盖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外筒;其中,消声外筒中设置有空腔室;空腔室的两端预留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空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空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气体从进气口中进入第一腔室中,并依次流经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再从出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废气从进气口进入第一腔室中,随后穿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二腔室中,再穿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三腔室中,最后从出气口排出外界。整个过程中废气经过三次隔音降噪处理,噪音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汽车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另一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的第一内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消声外筒11-筒体12-第一端盖121-进气口13-第二端盖14-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16-第三腔室20-第一挡板21-第一通孔22-第一连接孔23-第一穿孔30-第二挡板31-第二通孔32-第二穿孔33-圆形穿孔40-第一内管41-第三通孔50-第二内管60-第三内管61-短臂管62-弧形管63-长臂管70-虹吸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包括消声外筒10。其中,消声外筒10中设置有空腔室;空腔室的两端预留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空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挡板20和第二挡板30,第一挡板20和第二挡板30将空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14、第二腔室15和第三腔室16;第一挡板2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挡板3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1;气体从进气口121中进入第一腔室14中,并依次流经第二腔室15和第三腔室16,再从出气口排出。优选地,第一挡板20上设置有26个第一通孔21,且第一通孔21的直径为4mm。第二挡板30上设置有185个第二通孔31,且第二通孔31的直径为4mm。该种数目和大小的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31,经实验认证,能达到最优的降噪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废气从进气口121进入第一腔室14中,随后穿过第一通孔21进入第二腔室15中,再穿过第二通孔31进入第三腔室16中,最后从出气口排出外界。整个过程中废气经过三次隔音降噪处理,噪音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汽车的性能。请参考图2和图3,为进一步降噪,可以在第一腔室14中设置第一内管40,第一内管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且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与进气口121和第一连接孔22相通,该第一连接孔22开设在第一挡板20上用于连接第一内管40的孔;第一内管4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41。气体进入第一腔室14时,首先从进气口121进入到第一内管40中,接着从第三通孔41中流通至第一腔室14中,再从第一通孔21中向第二腔室15中流通。气体在经过第一腔室14时,通过第一内管40进行整流并抵消共振,以利于增加降噪效果。优选地,第一内管40的侧壁上设置有88个第三通孔41,第三通孔41的直径为3mm。该第三通孔41分八排,每排11个排列在第一内管40上,且每一排的11个第三通孔41均等间距的围绕第一内管40的径向一圈分布。且相邻排的第三通孔41交错分布。实验证明,该种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第三通孔41,能大幅度有效的进行整流和抵消共振。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还包括第二内管50,第二内管50设置在空腔室中,第二内管50插设于第二挡板30上;第二内管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一出口相通,第二内管50设有第二出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三腔室16中。请参考附图5,可见在第二挡板30上开设有圆形穿孔33,第二内管50穿过该圆形穿孔33插设在第二挡板30上。由于第二内管50与第一内管40相通,因此,气体从第一内管40可以流通至第二内管50,具体地,气体从第一出口进入第二内管50的第二入口,由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声外筒,所述消声外筒中设置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的两端预留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空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空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气体从所述进气口中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中,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再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声外筒,所述消声外筒中设置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的两端预留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空腔室中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空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气体从所述进气口中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中,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再从所述出气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排气消声器还包括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室中;所述第一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通;所述第一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88个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为3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室中,所述第二内管插设于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第二内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相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金贺张鹤吴孟兵杨德银何延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