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315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消声器外部的上片蚌壳与下片蚌壳上下连接构成蚌壳,蚌壳内通过第一和第二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第一弯管与第二弯管连接,第二弯管与第一孔管连接,第一孔管贯穿第一、第二隔板;U型弯管置于第一腔室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其中一端与直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一端连接,第二孔管贯穿第二隔板,并与尾管连接;第三孔管贯穿第一、第二隔板;高频消音腔由第二孔管、左端盖、筒体和右端盖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消声器结构,提高消声性能,拓宽消声频带,克服了目前消声器只能消除中低频噪声或高频噪声的缺点,实现对发动机整个频段噪声的控制,能够将车辆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消声器,尤其是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属于汽油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法规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对车辆噪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的排气噪声是车辆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对排气噪声的有效控制对于改善整车噪声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发动机后安装排气消声器是降低车辆噪声的有效措施。抗性消声器和阻性消声器是消声器当中应用最广泛的消声结构,抗性消声器一般适用于中低频段的噪声,而阻性消声器一般适用于高频段的噪声。在不同工况下,发动机进排气噪声覆盖从低频到高频的整个频段,单一采用抗性消声器或阻性消声器,不能满足降低所有频段噪声的需求,无法使车辆进排气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消声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该消声器实现对发动机整个频段噪声的控制,使车辆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外部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上片蚌壳、下片蚌壳及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蚌壳与下片蚌壳上下连接构成蚌壳,所述蚌壳内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弯管的进气口与进气法兰连接,出气口与第二弯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弯管的另一端插入蚌壳内,并与蚌壳内的第一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孔管贯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另一端通过堵头密封;还包括U型弯管,所述U型弯管置于第一腔室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其中一端与直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孔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并穿出蚌壳与尾管连接;还包括第三孔管,所述第三孔管贯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置于第一腔室一端的端口连接有堵盖;还包括高频消音腔,所述高频消音腔包括第二孔管、左端盖、筒体和右端盖,所述筒体左端通过左端盖密封,右端通过右端盖密封,左端盖和右端盖均与第二孔管连接,且高频消音腔贯穿第二隔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垂直连接在蚌壳内。进一步地,所述尾管的管端为喇叭口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管置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进一步地,构成高频消音腔侧壁的第二孔管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孔管置于第二腔室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通过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消声器的消声性能,拓宽了消声器的消声频带,克服了目前大多数消声器只能消除中低频噪声,或只能消除高频噪声的缺点,实现对发动机整个频段噪声的控制,能够将车辆噪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除去蚌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频消音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蚌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法兰、2-第一弯管、3-第二弯管、4-第一孔管、5-堵头、6-直管、7-U型弯管、8-第二孔管、9-左端盖、10-筒体、11-右端盖、12-尾管、13-堵盖、14-第三孔管、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17-上片蚌壳、18-下片蚌壳、19-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和21-第三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附图1~3所示,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外部包括第一弯管2、第二弯管3、上片蚌壳17、下片蚌壳18及尾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蚌壳17与下片蚌壳18上下连接构成蚌壳,所述蚌壳内通过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9、第二腔室20和第三腔室21,所述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垂直连接在蚌壳内;所述第一弯管2的进气口与进气法兰1连接,出气口与第二弯管3的一端连接,第二弯管3的另一端插入蚌壳内,并与蚌壳内的第一孔管4的一端连接,第一孔管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另一端通过堵头5密封;还包括U型弯管7,所述U型弯管7置于第一腔室19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15,其中一端与直管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孔管8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16,并穿出蚌壳与尾管12连接,所述尾管12的管端为喇叭口形状;还包括第三孔管14,所述第三孔管1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且置于第一腔室19一端的端口连接有堵盖13;还包括高频消音腔,所述高频消音腔由第二孔管8、左端盖9、筒体10和右端盖11构成,所述筒体10左端通过左端盖9密封,右端通过右端盖11密封,左端盖9和右端盖11均与第二孔管8连接,且高频消音腔贯穿第二隔板16。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5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所述第一孔管4置于第一腔室19和第三腔室21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构成高频消音腔侧壁的第二孔管8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所述第三孔管14置于第二腔室20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5mm~4.5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尾气的气流由进气法兰1经第一弯管2、第二弯管3进入蚌壳,气流经第二弯管3进入第一孔管4,第一腔室19和第三腔室21内的第一孔管4上均开有若干个直径约为3.5mm的小孔,第一孔管4的管端连接堵头5,气流进入第一孔管4后,从第一孔管4上的小孔分别进入第一腔室19和第三腔室21,第一腔室19的气体从通过第一隔板15上的小孔进入第二腔室20,第三腔室21内的气体从第三孔管14的右端进气口经第三孔管14进去第二腔室20,第二腔室20内的气体经直管6进入U型弯管7,经U型弯管7进入第二孔管8,由第二孔管8上小孔进入高频消音腔,经过高频消音腔消除高频噪音,最后通过尾管12将发动机尾气排出。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外部包括第一弯管(2)、第二弯管(3)、上片蚌壳(17)、下片蚌壳(18)及尾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蚌壳(17)与下片蚌壳(18)上下连接构成蚌壳,所述蚌壳内通过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9)、第二腔室(20)和第三腔室(21);所述第一弯管(2)的进气口与进气法兰(1)连接,出气口与第二弯管(3)的一端连接,第二弯管(3)的另一端插入蚌壳内,并与蚌壳内的第一孔管(4)的一端连接,第一孔管(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另一端通过堵头(5)密封;还包括U型弯管(7),所述U型弯管(7)置于第一腔室(19)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15),其中一端与直管(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孔管(8)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16),并穿出蚌壳与尾管(12)连接;还包括第三孔管(14),所述第三孔管(1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且置于第一腔室(19)一端的端口连接有堵盖(13);还包括高频消音腔,所述高频消音腔包括第二孔管(8)、左端盖(9)、筒体(10)和右端盖(11),所述筒体(10)左端通过左端盖(9)密封,右端通过右端盖(11)密封,左端盖(9)和右端盖(11)均与第二孔管(8)连接,且高频消音腔贯穿第二隔板(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阻抗复合型蚌壳式消声器,所述消声器的外部包括第一弯管(2)、第二弯管(3)、上片蚌壳(17)、下片蚌壳(18)及尾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蚌壳(17)与下片蚌壳(18)上下连接构成蚌壳,所述蚌壳内通过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分隔成三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9)、第二腔室(20)和第三腔室(21);所述第一弯管(2)的进气口与进气法兰(1)连接,出气口与第二弯管(3)的一端连接,第二弯管(3)的另一端插入蚌壳内,并与蚌壳内的第一孔管(4)的一端连接,第一孔管(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另一端通过堵头(5)密封;还包括U型弯管(7),所述U型弯管(7)置于第一腔室(19)内,且两端均贯穿第一隔板(15),其中一端与直管(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孔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孔管(8)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16),并穿出蚌壳与尾管(12)连接;还包括第三孔管(14),所述第三孔管(14)贯穿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16),且置于第一腔室(19)一端的端口连接有堵盖(13);还包括高频消音腔,所述高频消音腔包括第二孔管(8)、左端盖(9)、筒体(10)和右端盖(11),所述筒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相雪陈增响吕纪威郭鑫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