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299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包括承载基座、连接轴套、连接架及强化筋板,承载基座包括承载板、定位条及前挡板,连接架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筋板,连接轴套为空心管状结构,其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平行分布,强化筋板为三角形结构,分别与承载底座的承载板上表面和连接架侧表面垂直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能灵活方便,安装及更换作业效率高,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可有效的提高制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提高制动力输出力矩和制动力输出的稳定性。

Connecting support for brake system of rail traffic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bracket for the braking system of a rail traffic vehicle, including a bearing base, a connecting sleeve, a connecting frame and a reinforced bar. The bearing base includes a bearing plate, a positioning bar and a front baffle. The connecting frame includes a left connecting plate, a right connec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rib plate.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a hollow tubular structure with the axis and the bearing. The surface of the loading plate is parallel distributed, and the reinforced rib plate is triangular structure, which is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earing plate and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frame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use, high installation and replacement work efficiency, good loading and positioning 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brake system operation,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braking force output torqu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output of braking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设备,确切地说是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的各类轨道交通工具所采用的制动设备中的连接支架往往均采用的传统结构,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整体结构复杂,加工及使用维护难度大,成本高,同时还存在结构强度相对较弱,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差等不足,从而导致当前轨道交通所使用的制动器在运行时,一方面运行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另一方面也易导致轨道交通工具制动时的制动力输出稳定性相对较差,从而不但严重影响了制动反应距离,同时也导致制动时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专利技术轨道交通制动器连接支架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能灵活方便,安装及更换作业效率高,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可有效的提高制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提高制动力输出力矩和制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包括承载基座、连接轴套、连接架及强化筋板,承载基座包括承载板、定位条及前挡板,承载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其下表面与定位条下表面垂直连接,其中定位条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承载板侧表面平齐并构成横截面呈“L”型的槽状结构,且定位条与承载板侧表面相互平齐的侧表面上设连接槽,连接槽横截面呈“凵字型结构,并与承载板相互平行分布,连接槽内均布至少四个定位螺孔,且定位螺孔与定位条侧表面垂直分布,前挡板分别与承载板、定位条前端面相互垂直连接,且前挡板下端面与定位条下端面平齐,上端面与承载板上表面平齐分布,连接架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筋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筋板相互连接,连接筋板分别与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相互垂直分布,左连接板、右连接板自下向上占左连接板、右连接板总高度1/4—1/2部分与前挡板前表面相互连接,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剩余部分与承载板上表面垂直连接,且位于承载板上表面部分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高度为8—25厘米,且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连接筋板上端面均与连接轴套外表面相互连接,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下端面与定位条下端面间距离为0—10厘米,连接架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呈30°—80°,连接轴套为空心管状结构,其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平行分布,强化筋板为三角形结构,分别与承载底座的承载板上表面和连接架侧表面垂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槽定位条厚度的1/4—1/2。进一步的,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下端面和后端面处均设与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上表面呈100°—140°的坡角。进一步的,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长度为承载板长度的2/3—4/5。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轴套长度为承载板长度的1/5—1/3,连接轴套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间距为10—30厘米。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能灵活方便,安装及更换作业效率高,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可有效的提高制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提高制动力输出力矩和制动力输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包括承载基座1、连接轴套2、连接架3及强化筋板4,承载基座1包括承载板11、定位条12及前挡板13,承载板11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其下表面与定位条12下表面垂直连接,其中定位条12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承载板11侧表面平齐并构成横截面呈“L”型的槽状结构,且定位条12与承载板11侧表面相互平齐的侧表面上设连接槽5,连接槽5横截面呈“凵字型结构,并与承载板11相互平行分布,连接槽5内均布至少四个定位螺孔,6且定位螺孔6与定位条12侧表面垂直分布,前挡板13分别与承载板11、定位条12前端面相互垂直连接,且前挡板13下端面与定位条12下端面平齐,上端面与承载板12上表面平齐分布,连接架3包括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及连接筋板33,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筋板33相互连接,连接筋板33分别与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相互垂直分布,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自下向上占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总高度1/4—1/2部分与前挡板13前表面相互连接,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剩余部分与承载板11上表面垂直连接,且位于承载板11上表面部分的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高度为8—25厘米,且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和连接筋板33上端面均与连接轴套2外表面相互连接,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下端面与定位条12下端面间距离为0—10厘米,连接架3轴线与承载板11上表面呈30°—80°,连接轴套2为空心管状结构,其轴线与承载板11上表面平行分布,强化筋板4为三角形结构,分别与承载底座1的承载板11上表面和连接架3侧表面垂直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槽5定位条厚度的1/4—1/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下端面和后端面处均设与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上表面呈100°—140°的坡角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连接板31、右连接板32长度为承载板11长度的2/3—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轴套2长度为承载板11长度的1/5—1/3,连接轴套2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间距为10—30厘米。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首先根据使用需要通过铸造加工进行整体铸造加工成型作业,获得连接支架的毛坯件,然后对毛坯件通过机加工设备进行静加工和热处理对毛坯件的结构强度进行调制并消除内部应力后即可得到成品的连接支架。本专利技术连接支架在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承载基座的定位条安装到制动器指定位置处,然后通过连接轴套与制动器其他部件连接即可实现设备的组装。在运行时,承载基座和连接架一方面为连接轴套提供有效的支撑定位能力,另一方面为连接轴套提供良好的韧性和弹性形变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制动器动力输出稳定性和提高制动器抗冲击能力。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能灵活方便,安装及更换作业效率高,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可有效的提高制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提高制动力输出力矩和制动力输出的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

【技术保护点】
1.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包括承载基座、连接轴套、连接架及强化筋板,所述的承载基座包括承载板、定位条及前挡板,所述的承载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其下表面与定位条下表面垂直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条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承载板侧表面平齐并构成横截面呈“L”型的槽状结构,且所述的定位条与承载板侧表面相互平齐的侧表面上设连接槽,所述的连接槽横截面呈“凵字型结构,并与承载板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连接槽内均布至少四个定位螺孔,且所述的定位螺孔与定位条侧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前挡板分别与承载板、定位条前端面相互垂直连接,且所述的前挡板下端面与定位条下端面平齐,上端面与承载板上表面平齐分布,所述的连接架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筋板,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筋板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筋板分别与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相互垂直分布,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自下向上占左连接板、右连接板总高度1/4—1/2部分与前挡板前表面相互连接,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剩余部分与承载板上表面垂直连接,且位于承载板上表面部分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高度为8—25厘米,且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和连接筋板上端面均与连接轴套外表面相互连接,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下端面与定位条下端面间距离为0—10厘米,所述的连接架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呈30°—80°,所述的连接轴套为空心管状结构,其轴线与承载板上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强化筋板为三角形结构,分别与承载底座的承载板上表面和连接架侧表面垂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连接支架包括承载基座、连接轴套、连接架及强化筋板,所述的承载基座包括承载板、定位条及前挡板,所述的承载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其下表面与定位条下表面垂直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条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承载板侧表面平齐并构成横截面呈“L”型的槽状结构,且所述的定位条与承载板侧表面相互平齐的侧表面上设连接槽,所述的连接槽横截面呈“凵字型结构,并与承载板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连接槽内均布至少四个定位螺孔,且所述的定位螺孔与定位条侧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前挡板分别与承载板、定位条前端面相互垂直连接,且所述的前挡板下端面与定位条下端面平齐,上端面与承载板上表面平齐分布,所述的连接架包括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筋板,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相互平行分布,且通过连接筋板相互连接,所述的连接筋板分别与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相互垂直分布,所述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自下向上占左连接板、右连接板总高度1/4—1/2部分与前挡板前表面相互连接,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剩余部分与承载板上表面垂直连接,且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述全孙雄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