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492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扣合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扣合后形成穿线腔,所述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所述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通过底壳和面壳扣合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穿线腔,有利于纵横交汇处的穿线布线,而且通过扣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先穿线再布线的方式,实现高效穿线。另外,穿线腔内还设置有固定嵌入槽有效固定穿线腔内统一通路的线束,方便线路的整理。

A wire harness protective sleeve for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re harness protective sleeve for a car, which includes a bottom shell and a face shell which is buckled with the bottom shell. The bottom shell is buckled with the shell to form a line cavity, and the thread cavity includes a first opening, a second opening, a third opening, and a fourth opening. Relative to the two opening, the third opening is relative to the fourth opening, and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opening at the third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slip ring,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thread cavit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xed embedding grooves. A wire harness protective sleev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form a line cavity with a plurality of openings through the bottom shell and the face shel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wire wiring of the crossings at the crossings, and by the way of the buckle, the line can be achieved by the way of the first line and rewiring. In addition, there is a fixed insert slot in the threaded cavity to effectively fix the wiring harness of the unified access line in the threaded cavity to facilitate the finishing of th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汽车行业内,汽车线束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厂家对汽车线束的耐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生产需要,汽车的后装市场也越来受重视。在现有技术中,线束在汽车内走线时,通常是采用外包保护层的方式来实现集线以及穿线,当遇到转角区域、分线区域、集线区域以及狭窄区域时,线束会很容易被挤压以及弯折,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车的振动环境,很容易使这部分的线束出现短路或者断路的情况,甚至对汽车造成更大的风险。特别在汽车发动机舱,由于发动机舱内空间较为狭窄,且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分布的线束最多,处于线束分布交叉交汇处时,线束往往很难得到保护,而且穿线也特别困难,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扣合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扣合后形成穿线腔,所述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所述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动环包括多个同心平行设置的等大环形凸脊,所述环形凸脊垂直于所述开口侧壁延伸而出。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嵌入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钩状凸脊,所述底壳的在对称轴处的底面还设有方形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构成纵向穿线线路,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构成横向穿线线路。进一步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均有所述底壳以及面壳扣合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通过多个卡扣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壳外侧壁顶部的卡口以及设置在所述面壳的卡齿。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外侧面延伸出多个用于通过螺丝与汽车固定的壳体固定孔。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通过底壳和面壳扣合形成具有多个开口的穿线腔,有利于纵横交汇处的穿线布线,而且通过扣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先穿线再布线的方式,实现高效穿线。另外,穿线腔内还设置有固定嵌入槽有效固定穿线腔内统一通路的线束,方便线路的整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其中,底壳为1;面壳为2;第一开口为31、第二开口为32、第三开口为33;第四开口为34;防滑动环为4;固定嵌入槽为5;钩状凸脊为51;倒勾为52;方形固定孔为53;卡扣结构为6;卡口为61;卡齿为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实施例1: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该穿线保护套设置在汽车内布线较为密集且通路较复杂的环境中,如汽车发动机舱或者中控台内。具体的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底壳以及面壳,底壳与面壳之间为扣接关系,扣合后,底壳与面壳形成穿线腔,该穿线腔用于收纳保护套所设置位置的汽车线束。在穿线腔部分,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四个开口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且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对,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相对。汽车线束从第一开口进入时,将从第二开口穿出,同理的第三开口进入时,则从第四开口穿出。并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构成纵向穿线线路,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构成横向穿线线路。另外,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之间并不一定是直线通路,其可以有一定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夹角大约早135°之间,第二夹角大约在160°之间。相适应的,穿线腔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的穿线线路高度较高,为避开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的线路通路提供足够的空间。另外,为了实现穿线的固定,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本实施例中,防滑动环包括多个凸脊,这些凸脊大小相等,由开口侧壁延伸而出,呈环形凸脊状,而且多个平行设置,每个开口优选设置有三个环形凸脊。穿线的时候,可以在线束外围设置一定的凸起,凸起与防滑动环配合下,可以有效地避免穿好的线束滑动。特别是线束通过外包尼龙层时,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线束外围大多数包有尼龙层,而尼龙层外部也具有多个环形凸起,使用本技术的保护套时效果更加。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方便的穿线布线,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均有底壳以及面壳扣合组成。因此在穿线时,线束是通过放入的方式布置在底壳中,而非穿入底壳中。当所述线束完成布置后,将面壳扣入底壳上,即可以完成穿线。大大提高了穿线的效率。为了实现保护套内的线束固定,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固定嵌入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钩状凸脊,底壳的在对称轴处的底面还设有方形固定孔。同时在方形固定孔上方的侧壁还有倒勾,保护套内的线束固定时,可以线束连接片状体,在完成穿线后,将片状体嵌入该固定嵌入槽中,片状体下端卡入方形固定孔上,同时顶部卡入倒勾内,即可实现固定,并且有效防止在面壳扣合时造成线束移位。在底壳与面壳的具体连接方面,底壳与面壳通过多个卡扣结构连接。其中,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壳外侧壁顶部的卡口以及在所述面壳的卡齿。在保护套与汽车连接方面,底壳的外侧面延伸出多个固定孔,这些固定孔用于通过螺丝与汽车固定。为了增强连接作用,固定孔设置在有底壳延伸出的平台上,且平台与底壳上还设置有加强筋。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扣合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扣合后形成穿线腔,所述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 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所述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扣合的面壳,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扣合后形成穿线腔,所述穿线腔内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以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开口处设有防滑动环;所述穿线腔的内侧壁还设有多个固定嵌入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动环包括多个同心平行设置的等大环形凸脊,所述环形凸脊垂直于所述开口侧壁延伸而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嵌入槽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钩状凸脊,所述底壳的在对称轴处的底面还设有方形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穿线线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廷东张成彬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