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498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主唧咀、分流板、第一阀针、第一驱动组件和设于主唧咀下方的第一热咀,主唧咀、分流板和第一热咀的流道相互连通,第一热咀上设有第一浇口;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活塞轴,主唧咀上设有通槽,活塞轴穿过通槽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通过活塞轴驱动第一阀针在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浇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流道系统能够在主唧咀的下方设置针阀式热咀,提高了热流道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满足了客户需要在主唧咀正下方设置针阀式热咀的需求。

A hot runne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t runner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main pump, a splitter plate, a first valve needle, a first drive component and a first hot nozzle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pump. The main pump, the diversion plate and the first hot nozzle are interconnected, and the first hot nozz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ate, and the first drive assembly includes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piston shaft. The first cylinder is driven by the piston shaft to move the first valve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trough to block or open the first gate through the piston shaft. The hot runner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et needle valve type hot Tsui below the main pump to improve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hot runner system,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stomers to set needle valve type hot Tsui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流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产品成型过程中,针阀热流道系统由于通过活塞控制阀针的开合以控制热咀浇口的开闭,这样浇口漂亮且调机方便。但是,现有的针阀热流道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在主唧咀的下方由于没有设置活塞的空间,因而在该位置无法设置针阀式热咀进行注塑加工,限制了热流道系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其能够在主唧咀的下方设置热咀,该热咀通过阀针运动控制热咀浇口的开闭,提高了热流道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主唧咀、分流板、第一阀针、第一驱动组件和设于所述主唧咀下方的第一热咀,所述主唧咀、所述分流板和所述第一热咀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热咀上设有第一浇口;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活塞轴,所述主唧咀上设有通槽,所述活塞轴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活塞轴驱动所述第一阀针在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一浇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活塞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活塞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活塞轴驱动所述第一阀针在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一浇口。进一步地,所述通槽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浇口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主唧咀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浇口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通槽为腰型槽。进一步地,所述活塞轴与所述第一阀针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主唧咀上设有两个对称的主唧咀流道,所述分流板上设有与所述主唧咀流道连通的分流板流道,所述第一热咀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浇口连通的第一热咀流道,所述分流板流道与所述第一热咀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针、第二热咀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热咀上设有第二浇口,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阀针运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二浇口。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针、第三热咀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热咀上设有第三浇口,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三阀针运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三浇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咀和所述第三热咀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热咀的两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技术方案的热流道系统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活塞轴,热流道系统的主唧咀上设有通槽,活塞轴穿过通槽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通过活塞轴驱动第一阀针在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浇口,因而该热流道系统能够在主唧咀的下方设置第一热咀,第一气缸通过活塞轴驱动第一阀针在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热咀的第一浇口,从而实现在主唧咀的正下方设置针阀式的第一热咀进行注塑产品,提高了热流道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满足了客户需要在主唧咀正下方设置针阀式热咀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热流道系统一角度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1中热流道系统另一角度的部分剖视图。图中:100、主唧咀;101、通槽;102、主唧咀流道;200、分流板;201、分流板流道;300、第一阀针;400、第一驱动组件;401、第一气缸;402、活塞轴;403、第二气缸;500、第一热咀;501、第一热咀流道;600、唧咀头;700、第二阀针;800、第二热咀;900、第二驱动组件;110、第三阀针;120、第三热咀;130、第三驱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主唧咀100、分流板200、第一阀针300、第一驱动组件400和设于主唧咀100下方的第一热咀500,主唧咀100、分流板200和第一热咀500的流道相互连通,第一热咀500上设有第一浇口(未标示);第一驱动组件400包括第一气缸401和活塞轴402,主唧咀100上设有通槽101,活塞轴402穿过通槽101与第一气缸401连接;第一气缸401通过活塞轴402驱动第一阀针300在通槽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浇口。上述技术方案的热流道系统的第一驱动组件400包括第一气缸401和活塞轴402,热流道系统的主唧咀100上设有通槽101,活塞轴402穿过通槽101与第一气缸401连接;第一气缸401通过活塞轴402驱动第一阀针300在通槽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浇口,因而该热流道系统能够在主唧咀100的下方设置第一热咀500,第一气缸401通过活塞轴402驱动第一阀针300在通槽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热咀500的第一浇口,从而实现在主唧咀100的正下方设置针阀式的第一热咀进行注塑产品,提高了热流道系统的空间利用率,满足了客户需要在主唧咀正下方设置针阀式热咀的需求。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组件400还包括第二气缸403,活塞轴402的一端与第一气缸401连接,活塞轴402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403连接;第一气缸401和第二气缸403通过活塞轴402驱动第一阀针300在通槽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浇口,这种结构能够提高活塞轴402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性,从而提高第一阀针300移动的精确性,实现精准控制第一浇口的开闭。通槽10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一浇口的中心线重合。具体的,主唧咀100的中心轴与第一浇口的中心线重合,因而在主唧咀100中心线下方设置针阀式的第一热咀500进行注塑产品,无需将主唧咀100偏心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槽101为腰型槽,活塞轴402与第一阀针300相互垂直,第一阀针300挂在活塞轴40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主唧咀100上设有两个对称的主唧咀流道102,分流板200上设有与主唧咀流道102连通的分流板流道201,第一热咀500上设有与第一浇口连通的第一热咀流道501,分流板流道201与第一热咀流道501连通。可以理解地,该热流道系统还包括唧咀头600,熔胶依次经唧咀头600的流道、主唧咀流道102分流板流道201进入第一热咀流道501,第一气缸401通过活塞轴402驱动第一阀针300在通槽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一浇口,实现控制从第一浇口流出的熔胶的流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针700、第二热咀800和第二驱动组件900,第二热咀800上设有第二浇口(未标示),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阀针700运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二浇口,上述结构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两个针阀式热咀,提高了产品加工的效率。分流板流道201与第二热咀800上的流道连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针110、第三热咀120和第三驱动组件130,第三热咀120上设有第三浇口(未标示),第三驱动组件130驱动第三阀针110运动以堵住或打开第三浇口,上述结构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三个针阀式热咀,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加工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热咀800和第三热咀120对称设置于第一热咀500的两侧。第二驱动组件900和第三驱动组件130均为气缸。上述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热流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唧咀、分流板、第一阀针、第一驱动组件和设于所述主唧咀下方的第一热咀,所述主唧咀、所述分流板和所述第一热咀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热咀上设有第一浇口;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活塞轴,所述主唧咀上设有通槽,所述活塞轴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活塞轴驱动所述第一阀针在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一浇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唧咀、分流板、第一阀针、第一驱动组件和设于所述主唧咀下方的第一热咀,所述主唧咀、所述分流板和所述第一热咀的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热咀上设有第一浇口;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活塞轴,所述主唧咀上设有通槽,所述活塞轴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活塞轴驱动所述第一阀针在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一浇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活塞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活塞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活塞轴驱动所述第一阀针在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堵住或打开所述第一浇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浇口的中心线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唧咀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浇口的中心线重合。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