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937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所述机油尺安装结构包括:挡油板以及机油尺,所述挡油板具有机油尺安装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设有第一防转部,所述机油尺安装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上且所述机油尺具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配合的第二防转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尺安装结构,通过在挡油板上设置第一防转部、在机油尺上设置第二防转部,进而通过第一防转部与第二防转部对机油尺进行配合限位,进而降低了机油尺相对发动机的转动,提高了机油尺的测量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发动机的气门室罩盖上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机油尺以方便查看机油剩余情况以及机油是否变质。然而,传统的机油尺直接插入到发动机内部,无法对机油尺进行限位,进而机油尺容易相对发动机转动,导致机油尺测量的误差较大,而且需要使发动机壳体内部件避让机油尺,使发动机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机油尺测量准确的机油尺安装结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油尺安装结构的发动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包括:挡油板以及机油尺,所述挡油板具有机油尺安装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设有第一防转部,所述机油尺安装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上且所述机油尺具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配合的第二防转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尺安装结构,通过在挡油板上设置第一防转部、在机油尺上设置第二防转部,进而通过第一防转部与第二防转部对机油尺进行配合限位,进而降低了机油尺相对发动机的转动,提高了机油尺的测量准确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尺的上部被构造成可与发动机的气门室罩盖插接配合,所述机油尺的下部被构造成可经所述挡油板插入发动机的油底壳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尺安装部为安装孔,所述机油尺与所述安装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防转部在插接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防转部相止抵。进一步地,第一防转部为设置在安装孔的内壁上的阶梯面,第二防转部为设置在机油尺的中部且与所述阶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合的弯折段。可选地,所述阶梯面的纵截面和所述弯折段的纵截面为弧形。可选地,所述阶梯面的弧形呈内凹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插入端具有扩张孔段,所述扩张孔段包括扩张段和至少一个阶梯过渡段,所述阶梯面形成在所述阶梯过渡段的内壁上。可选地,所述安装孔还包括导向孔段,所述导向孔段与所述扩张孔段连接,所述机油尺具有分布在所述弯折段两端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导向孔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相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段位于所述扩张孔段的下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机油尺安装结构。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尺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油尺安装结构的机油尺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机油尺安装结构100,挡油板10,安装孔11,第一防转部111,扩张孔段112,扩张段1121,阶梯过渡段1122,导向孔段113,机油尺20,第二防转部21,第一直线段22,第二直线段23,气门室罩盖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包括:挡油板10以及机油尺20,挡油板10具有机油尺安装部,机油尺安装部设有第一防转部111,机油尺20安装在机油尺安装部上且机油尺20具有与第一防转部111配合的第二防转部2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机油尺安装结构100,通过在挡油板10上设置第一防转部111、在机油尺20上设置第二防转部21,从而机油尺20可以穿过机油尺安装部,进而通过机油尺安装部上的第一防转部111与机油尺20上的第二防转部21对机油尺20进行配合限位,进而降低了机油尺20相对发动机的转动,提高了机油尺20的测量准确性。在图1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机油尺20的上部被构造成可与发动机的气门室罩盖30插接配合,机油尺20的下部被构造成可经挡油板10插入发动机的油底壳内。具体而言,机油尺20竖直插入到气门室罩盖30内,并与气门室罩盖30插接配合,从而当机油尺20完全插入到气门室罩盖30内时,机油尺20的下部穿过挡油板10并伸入到油底壳内,进而通过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21使机油尺20在穿过挡油板10时有一定的折弯,以使机油尺20被限位,降低机油尺20相对挡油板10的晃动以及旋转,并使机油尺20具有更高的拔脱力。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机油尺20与气门室罩盖30也可以是卡接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油尺20安装部为安装孔11,机油尺20与安装孔11插接配合,第一防转部111在插接方向上与第二防转部21相止抵。换言之,机油尺20的第二防转部21可以在第一防转部111的任意一侧与第一防转部111止抵配合。由此,提高了机油尺20与挡油板10连接的紧密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防转部111为设置在安装孔11的内壁上的阶梯面,第二防转部21为设置在机油尺20的中部且与阶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合的弯折段。这样,安装孔11内壁上的阶梯面与机油尺20的中部与弯折段(即第二防转部21)配合,使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21的贴合更加紧密,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21对机油尺20的限位效果更好。可选地,阶梯面的纵截面和弯折段纵截面为弧形。由此,在机油尺20的安装过程中,纵截面为弧形的弯折段更容易使机油尺20通过,并且在机油尺20通过纵截面为弧形的弯折段时,机油尺20的运动更加平稳,进而方便机油尺20的安装。可选地,阶梯面的弧形呈内凹状。由此,内凹状的阶梯面使油底壳与机油尺20更加贴合,安装孔11对机油尺20的限位更好。如图3所示,安装孔11的插入端具有扩张孔段112,扩张孔段112包括扩张段1121和至少一个阶梯过渡段1122,阶梯面形成在阶梯过渡段1122的内壁上。具体而言,扩张孔段112自下向上逐渐扩张,扩张孔段112的内壁上形成有阶梯面,阶梯面形成为第一防转部111。其中,扩张孔段112的尺寸大于安装孔11的其他孔段的尺寸(也就是说,在安装孔11的轴向上,由上向下俯视安装孔11时,扩张孔段112可以遮挡住安装孔11的其他孔段),进而在安装机油尺20时,机油尺20底部会先与扩张孔段112接触并沿着扩张孔段112继续下降至油底壳内,当机油尺20到位后机油尺20的第二防转部21与第一防转部111贴合。由此,不仅使机油尺20与油底壳的连接更加紧密,降低机油尺20相对油底壳的晃动,还使插接机油尺20时有明显的顿挫感,进而带给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明显感觉到机油尺20插入油底壳内。此外,扩张孔段112包括扩张段1121和至少一个阶梯过渡段1122,机油尺20具有与阶梯过渡段1122的至少一部分配合的弯折段,弯折段与阶梯过渡段1122在机油尺20的插接方向上相止抵。由此,弯折段与阶梯过渡段1122共同对机油尺20进行防转限位,而在插接方向上相止抵的弯折段与阶梯过渡段1122使油底壳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的机油尺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油板(10),所述挡油板(10)具有机油尺安装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设有第一防转部(111);以及机油尺(20),所述机油尺(20)安装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上且所述机油尺(20)具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111)配合的第二防转部(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油板(10),所述挡油板(10)具有机油尺安装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设有第一防转部(111);以及机油尺(20),所述机油尺(20)安装在所述机油尺安装部上且所述机油尺(20)具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111)配合的第二防转部(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尺(20)的上部被构造成可与发动机的气门室罩盖(30)插接配合,所述机油尺(20)的下部被构造成可经所述挡油板(10)插入发动机的油底壳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尺安装部为安装孔(11),所述机油尺(20)与所述安装孔(11)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防转部(111)在插接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防转部(21)相止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尺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第一防转部(111)为设置在安装孔(11)的内壁上的阶梯面,第二防转部(21)为设置在机油尺(20)的中部且与所述阶梯面的至少一部分配合的弯折段。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琛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