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839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上支柱的上部设置有上转轴孔,上转轴孔内设置有上转轴,上支柱内设置有减重腔,减重腔的上部设置有缓冲网,上支柱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支环,侧支环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倾斜的加强筋,上支柱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下支柱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槽内,连接槽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下转轴孔,下转轴孔内设置有下转轴,下转轴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内设置有顶柱,缓冲腔的顶面与顶柱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顶柱的底面上连接有支板,支板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件,其使用方便,强度性能和缓冲性能好,防滑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对载重汽车支腿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现有的载重汽车支腿,多采用普通的支腿结构,其多存在使用不方便,强度性能和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以解决使用不方便,强度性能和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包括上支柱,上支柱的上部设置有上转轴孔,上转轴孔内设置有上转轴,上支柱内设置有减重腔,减重腔的上部设置有缓冲网,减重腔的底面上设置有配重槽,配重槽内设置有重力球,上支柱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支环,侧支环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倾斜的加强筋,上支柱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下支柱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槽内,连接槽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下转轴孔,下转轴孔内设置有下转轴,连接槽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栓孔,固定栓孔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固定栓孔均匀分布在下转轴的外部,固定栓孔内分别设置有固定栓,下转轴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腔,缓冲腔内设置有顶柱,缓冲腔的顶面与顶柱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顶柱的底面上连接有支板,支板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件。可选地,上支柱的上端面为圆弧形面。可选地,上支柱的横截面为圆形。可选地,上支柱的纵截面为倒等腰梯形。可选地,侧支环为三角形环。可选地,侧支环的弯折处设置有倒圆角结构。可选地,加强筋设置为圆柱形。可选地,连接板的下端面为圆弧形面。可选地,下支柱的上端面为圆弧形面。可选地,凸起件的下表面为圆弧形面。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能够解决使用不方便,强度性能和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其使用方便,强度性能和缓冲性能好,防滑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支柱,2为上转轴,3为减重腔,4为缓冲网,5为重力球,6为侧支环,7为加强筋,8为下支柱,9为连接槽,10为下转轴,11为固定栓,12为缓冲腔,13为顶柱,14为弹簧,15为支板,16为凸起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参见图1,包括上支柱1,上支柱1的上部设置有上转轴孔,上转轴孔内设置有上转轴2,上支柱1内设置有减重腔3,减重腔3的上部设置有缓冲网4,减重腔3的底面上设置有配重槽,配重槽内设置有重力球5,上支柱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支环6,侧支环6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倾斜的加强筋7,上支柱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下支柱8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9,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槽9内,连接槽9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下转轴孔,下转轴孔内设置有下转轴10,连接槽9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栓孔,固定栓孔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固定栓孔均匀分布在下转轴10的外部,固定栓孔内分别设置有固定栓11,下转轴1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腔12,缓冲腔12内设置有顶柱13,缓冲腔12的顶面与顶柱13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14,顶柱13的底面上连接有支板15,支板15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件16。可见,本实施例的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通过上转轴2能够使得整体支腿与车辆相连接,其缓冲网4和加强筋7及侧支环6能够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减重腔3能够起到减重的作用,重力球5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连接板与连接槽9通过下转轴10的连接结构,能够实现支腿的折叠操作,固定栓11能够将连接板和连接槽9相固定。顶柱13和弹簧14及缓冲腔12的结构,能够实现支腿更为稳定的行走,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支板15能够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凸起件16能够起到防滑作用。本技术的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结构,上支柱1的上端面为圆弧形面。上支柱1的横截面为圆形。上支柱1的纵截面为倒等腰梯形。侧支环6为三角形环。侧支环6的弯折处设置有倒圆角结构。加强筋7设置为圆柱形。连接板的下端面为圆弧形面。下支柱8的上端面为圆弧形面。凸起件16的下表面为圆弧形面。凸起件16为橡胶件。凸起件16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理层。顶柱13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轮。滑轮与缓冲腔12的内壁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未提及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包括上支柱(1),其特征在于,上支柱(1)的上部设置有上转轴孔,上转轴孔内设置有上转轴(2),上支柱(1)内设置有减重腔(3),减重腔(3)的上部设置有缓冲网(4),减重腔(3)的底面上设置有配重槽,配重槽内设置有重力球(5),上支柱(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支环(6),侧支环(6)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倾斜的加强筋(7),上支柱(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下支柱(8)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9),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槽(9)内,连接槽(9)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下转轴孔,下转轴孔内设置有下转轴(10),连接槽(9)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栓孔,固定栓孔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固定栓孔均匀分布在下转轴(10)的外部,固定栓孔内分别设置有固定栓(11),下转轴(1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腔(12),缓冲腔(12)内设置有顶柱(13),缓冲腔(12)的顶面与顶柱(13)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14),顶柱(13)的底面上连接有支板(15),支板(15)的底面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件(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载重汽车支腿,包括上支柱(1),其特征在于,上支柱(1)的上部设置有上转轴孔,上转轴孔内设置有上转轴(2),上支柱(1)内设置有减重腔(3),减重腔(3)的上部设置有缓冲网(4),减重腔(3)的底面上设置有配重槽,配重槽内设置有重力球(5),上支柱(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侧支环(6),侧支环(6)的内部分别连接有倾斜的加强筋(7),上支柱(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下支柱(8)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槽(9),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槽(9)内,连接槽(9)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下转轴孔,下转轴孔内设置有下转轴(10),连接槽(9)的侧壁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栓孔,固定栓孔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固定栓孔均匀分布在下转轴(10)的外部,固定栓孔内分别设置有固定栓(11),下转轴(1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腔(12),缓冲腔(12)内设置有顶柱(13),缓冲腔(12)的顶面与顶柱(13)的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14),顶柱(13)的底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红宽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