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春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9830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主要涉及汽车配件领域。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背部设置主梁,所述壳体与主梁之间设置弧板,所述主梁两端均设置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两侧均设置开槽,所述主梁两端为插板,所述插板上设置限位板,所述开槽前端设置挡片,所述挡片与限位板相接触,所述吸能盒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上设置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缓冲片一端与插板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缓冲瞬时冲击力,延长冲击的持续时间,使主梁和吸能盒得到一定的反应时间,吸收更多碰撞产生的能量,减少车身受损的程度,减小车内乘员受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防撞梁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前防撞梁是安装在汽车前侧底盘上的防撞梁,前防撞梁广泛应用在各类汽车上,现在汽车上使用的前防撞梁大都只能保证低速撞击下起到一定缓冲效果,一旦车速过快发生装机时,前防撞梁会出现以下问题:由于撞击的时间较短,瞬时受力较大,现有前防撞梁的主梁和吸能盒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形变,使撞击力几乎完全传递到车体,对车体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危害车内成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它能够缓冲瞬时冲击力,延长冲击的持续时间,使主梁和吸能盒得到一定的反应时间,吸收更多碰撞产生的能量,减少车身受损的程度,减小车内乘员受伤的概率。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背部设置主梁,所述壳体与主梁之间设置弧板,所述主梁两端均设置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两侧均设置开槽,所述主梁两端为插板,所述插板与开槽滑动连接,所述插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背部设置主梁(2),所述壳体(1)与主梁(2)之间设置弧板(3),所述主梁(2)两端均设置吸能盒(4),所述吸能盒(4)两侧均设置开槽(5),所述主梁(2)两端为插板(6),所述插板(6)与开槽(5)滑动连接,所述插板(6)上设置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与吸能盒(4)侧面相接触,所述开槽(5)前端设置挡片(8),所述挡片(8)与开槽(5)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挡片(8)与限位板(7)相接触,所述吸能盒(4)内设置空腔(9),所述空腔(9)内设置缓冲片(10),所述缓冲片(10)上设置弹簧(11),所述弹簧(11)远离缓冲片(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背部设置主梁(2),所述壳体(1)与主梁(2)之间设置弧板(3),所述主梁(2)两端均设置吸能盒(4),所述吸能盒(4)两侧均设置开槽(5),所述主梁(2)两端为插板(6),所述插板(6)与开槽(5)滑动连接,所述插板(6)上设置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与吸能盒(4)侧面相接触,所述开槽(5)前端设置挡片(8),所述挡片(8)与开槽(5)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挡片(8)与限位板(7)相接触,所述吸能盒(4)内设置空腔(9),所述空腔(9)内设置缓冲片(10),所述缓冲片(10)上设置弹簧(11),所述弹簧(11)远离缓冲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春郝玉莲郑阳王萌萌高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