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52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支撑板、上模、注入孔、控制开关、水循环冷却装置、泵、冷却水箱、XTL300控制器、电动伸缩杆和油缸,所述上模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开关,且上模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上模。设置了起模装置,可以通过起模装置来达到自动升起压模产品,避免了人力取物时被烫伤的问题,且减少人力取物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置了水循环冷却装置,可以使模具起到快速冷却作用,减少脱膜剂的使用,有效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省压铸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粘膜和拉伤及粘铝的情况发生,设置了油缸,便于调节下模高度,可以适应于各种高度的压铸机的使用。

A die casting die with adjustable heigh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casting die with adjustable height, which includes a upper die support plate, an upper die, an injection hole, a control switch, a water circulating cooling device, a pump, a cooling water tank, a XTL300 controller, an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and an oil cylinder. One side of the upper die support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trol switch, and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die support plate is set below. There is a mold. Setting up a mold lifting device, can achieve the automatic rising die product through the lifting device, avoid the problem of being scalded by manpower, reduce the time of the manpower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set up the water circulation cooling device, which can make the mold to be quick cooling, reduce the use of the film stripping agent and prolong the effective delay.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ong mold, the die casting perio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the reduction of the mucous membrane and the tension and the aluminum viscosity, the cylinder is set up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die, and it can be adapted to the use of the die-casting machine at all heigh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压铸模具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起模装置,不能通过起模装置来达到自动升起压模产品,没有设置水循环冷却装置,不能使模具起到快速冷却作用,没有设置油缸,不能便于调节下模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没有设置起模装置,不能通过起模装置来达到自动升起压模产品,没有设置水循环冷却装置,不能使模具起到快速冷却作用,没有设置油缸,不能便于调节下模高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支撑板、上模、注入孔、控制开关、水循环冷却装置、泵、冷却水箱、XTL300控制器、电动伸缩杆、油缸、下模支撑板、水冷散热排、下模、内模、起模圈、进水口、出水口、支撑板、起模装置和定位槽,所述上模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开关,且上模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前表面开设有注入孔,且上模的下方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内模,且下模的上表面靠近内模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下模的下方设置有油缸,且下模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模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且下模的内部靠近内模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起模装置,所述内模的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起模圈,所述起模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表面安装有XTL300控制器,且电动伸缩杆的下方固定有下模支撑板,所述下模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所述水循环冷却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的上方连接有泵,且冷却水箱的另一侧连接有水冷散热排,所述泵与水冷散热排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内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XTL300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模的下端相对应定位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柱。优选的,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冷却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模支撑板与下模支撑板之间通过立柱固定连接,立柱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油缸共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泵与水冷散热排之间均通过水管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起模装置,可以通过起模装置来达到自动升起压模产品,避免了人力取物时被烫伤的问题,且减少人力取物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置了水循环冷却装置,可以使模具起到快速冷却作用,减少脱膜剂的使用,有效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省压铸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粘膜和拉伤及粘铝的情况发生,设置了油缸,便于调节下模高度,可以适应于各种高度的压铸机的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起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上模支撑板;2、上模;3、注入孔;4、控制开关;5、水循环冷却装置;6、泵;7、冷却水箱;8、XTL300控制器;9、电动伸缩杆;10、油缸;11、下模支撑板;12、水冷散热排;13、下模;14、内模;15、起模圈;16、进水口;17、出水口;18、支撑板;19、起模装置;20、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支撑板1、上模2、注入孔3、控制开关4、水循环冷却装置5、泵6、冷却水箱7、XTL300控制器8、电动伸缩杆9、油缸10、下模支撑板11、水冷散热排12、下模13、内模14、起模圈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支撑板18、起模装置19和定位槽20,上模支撑板1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开关4,且上模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上模2,上模2的前表面开设有注入孔3,且上模2的下方设置有下模13,下模13的上表面开设有内模14,且下模13的上表面靠近内模14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20,下模13的下方设置有油缸10,且下模13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6,下模13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7,且下模13的内部靠近内模14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起模装置19,内模14的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起模圈15,起模装置19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下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9,电动伸缩杆9的表面安装有XTL300控制器8,且电动伸缩杆9的下方固定有下模支撑板11,下模支撑板11的下方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5,水循环冷却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箱7,冷却水箱7的上方连接有泵6,且冷却水箱7的另一侧连接有水冷散热排12,泵6与水冷散热排12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开关4的输入端与内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XTL300控制器8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为了使上模2与下模13之间便于稳定结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模2的下端相对应定位槽20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柱。为了便于对下模13起到快速降温作用,且可以使冷却水达到循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模1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进水口16与出水口17之间通过冷却管固定连接。为了防止压合力度过高对模具造成损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模支撑板1与下模支撑板11之间通过立柱固定连接,立柱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为了可以稳定的对下模13起到支撑作用,且可以便于调节下模13的高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油缸10共设置有四个。为了便于冷却水传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冷却水箱7、泵6与水冷散热排12之间均通过水管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时:首先将压铸模具安装在压铸机上,并通过油缸10调节下模13高度,油缸10共设置有四个,便于调节下模高度,可以适应于各种高度的压铸机的使用,然后通过压铸机对压铸模具进行压模,下模13的一侧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5,可以使模具起到快速冷却作用,减少脱膜剂的使用,有效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省压铸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粘膜和拉伤及粘铝的情况发生,最后上模2上升,并通过控制开关4使起模装置19运作,可以通过起模装置19来达到自动升起压模产品,避免了人力取物时被烫伤的问题,且减少人力取物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支撑板(1)、上模(2)、注入孔(3)、控制开关(4)、水循环冷却装置(5)、泵(6)、冷却水箱(7)、XTL300控制器(8)、电动伸缩杆(9)、油缸(10)、下模支撑板(11)、水冷散热排(12)、下模(13)、内模(14)、起模圈(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支撑板(18)、起模装置(19)和定位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支撑板(1)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开关(4),且上模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上模(2),所述上模(2)的前表面开设有注入孔(3),且上模(2)的下方设置有下模(13),所述下模(13)的上表面开设有内模(14),且下模(13)的上表面靠近内模(14)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20),所述下模(13)的下方设置有油缸(10),且下模(13)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6),所述下模(13)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7),且下模(13)的内部靠近内模(14)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起模装置(19),所述内模(14)的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起模圈(15),所述起模装置(19)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的下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9),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表面安装有XTL300控制器(8),且电动伸缩杆(9)的下方固定有下模支撑板(11),所述下模支撑板(11)的下方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5),所述水循环冷却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箱(7),所述冷却水箱(7)的上方连接有泵(6),且冷却水箱(7)的另一侧连接有水冷散热排(12),所述泵(6)与水冷散热排(12)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4)的输入端与内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XTL300控制器(8)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高度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支撑板(1)、上模(2)、注入孔(3)、控制开关(4)、水循环冷却装置(5)、泵(6)、冷却水箱(7)、XTL300控制器(8)、电动伸缩杆(9)、油缸(10)、下模支撑板(11)、水冷散热排(12)、下模(13)、内模(14)、起模圈(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支撑板(18)、起模装置(19)和定位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支撑板(1)的一侧连接有控制开关(4),且上模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上模(2),所述上模(2)的前表面开设有注入孔(3),且上模(2)的下方设置有下模(13),所述下模(13)的上表面开设有内模(14),且下模(13)的上表面靠近内模(14)的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20),所述下模(13)的下方设置有油缸(10),且下模(13)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6),所述下模(13)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7),且下模(13)的内部靠近内模(14)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起模装置(19),所述内模(14)的的内部底端设置有起模圈(15),所述起模装置(19)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的下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9),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表面安装有XTL300控制器(8),且电动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宏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佑旺五金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