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弹簧、车轮的转向机构、车轮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388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弹簧、配置有该油气弹簧的车轮转向机构、配置有该车轮转向机构的车轮及采用该车轮的电动车,该油气弹簧包括油缸、导向轴、阻尼板和浮动活塞;油缸包括缸筒和中空且与缸筒油腔导通的活塞杆,导向轴同轴固定于缸筒顶部且底端伸至活塞杆的内腔中;阻尼板滑设于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与导向轴底端固接,阻尼板上设置有阻尼过油通道;浮动活塞滑设于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位于阻尼板下方,将活塞杆内腔分隔为上方油室和下方气室。通过浮动活塞的分隔作用和阻尼板的阻尼作用,以及基于活塞杆与缸筒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气室的压缩或膨胀效果,可以保证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可以起到较好的弹性阻尼效应,提高车辆的操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弹簧、车轮的转向机构、车轮及电动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气弹簧、配置有该油气弹簧的车轮转向机构、配置有该车轮转向机构的车轮及采用该车轮的电动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轮式车辆的转向系统中左右转向轮之间均采用转向横拉杆机械连接以便形成所谓“转向梯形”,再加上现有轮式车辆的悬架系统的导向机构的制约,一般车辆能实现常规转向行驶,但不能实现各轮绕车辆中心纯滚动的原地转向、各轮全部转90°实现侧向平移、以及各轮全部转相同转向角实现斜向平移等行驶方式,从而限制了机动性。现有的轮式车辆都将转向主销设计成有一定内倾和后倾并有一定的转向偏置距,目的是为了获得低速及高速的自动回正能力,但同时也就带来转向阻力增加、轮胎磨损增大、转向轮占用空间增大等弊端。另外,车辆在沿各种曲线路径转弯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地面对各轮会产生向心力,轮胎滚动中在向心力作用下会产生侧偏角,而且侧偏角的大小与轮胎刚度、轮胎气压、轮胎垂直负荷有关,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则每个车轮会有一新的实际运动方向线,它与车轮平面的偏差就是轮胎侧偏角。由于轮胎侧偏角的产生会使轮胎与地面产生侧向滑磨,并影响操稳性。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气弹簧、车轮的转向机构、车轮及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导向轴、阻尼板和浮动活塞;所述油缸包括缸筒和中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端滑设于所述缸筒内且底端位于所述缸筒外,所述活塞杆内腔与所述缸筒油腔通过开设于所述活塞杆顶端的过油孔导通;所述导向轴同轴固定于所述缸筒顶部且底端伸至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所述阻尼板嵌装滑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与所述导向轴底端固接,于所述阻尼板上设置有阻尼过油通道;所述浮动活塞滑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阻尼板下方,并将所述活塞杆的内腔分隔为上方油室和下方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导向轴、阻尼板和浮动活塞;所述油缸包括缸筒和中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端滑设于所述缸筒内且底端位于所述缸筒外,所述活塞杆内腔与所述缸筒油腔通过开设于所述活塞杆顶端的过油孔导通;所述导向轴同轴固定于所述缸筒顶部且底端伸至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所述阻尼板嵌装滑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与所述导向轴底端固接,于所述阻尼板上设置有阻尼过油通道;所述浮动活塞滑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阻尼板下方,并将所述活塞杆的内腔分隔为上方油室和下方气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过油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阻尼板上的压缩阻尼孔和伸张阻尼孔,所述压缩阻尼孔配置有用于控制其过油方向为自上而下方向的第一单向控制单元,所述伸张阻尼孔配置有用于控制其过油方向为自下而上方向的第二单向控制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控制单元包括安设于所述阻尼板下表面上的第一弹性盖片,所述第二单向控制单元包括安设于所述阻尼板上表面上的第二弹性盖片,所述第一弹性盖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盖片均与所述阻尼板的板面平行贴合且分别覆盖对应的阻尼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阻尼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伸张阻尼孔的孔径。5.一种车轮的转向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德钧朱恒
申请(专利权)人:欧孚迪汽车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