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403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固定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本申请中的集热管采用陶瓷基体高温烧结而成,耐高温,导热快,相对强度高,比重小,重量轻;同时在陶瓷基体的表面设置纳米电热膜,通过纳米薄膜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阻丝或PTC加热方式,纳米薄膜加热的响应速度更快,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率高,水电分离设计,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寿命长,相对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当今人类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全球性挑战,节能环保和寻求新型能源技术愈发受到各国重视,而电动汽车具有能源转换效率高、零排放、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掀起了一波发展热潮。而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其安全性、续航里程及充电效率等方面的制约。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改善动力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因此,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不仅能使电池组在高温环境下迅速散热,而且要求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对电池进行迅速加热,使电池组工作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以保持电池组最佳的工作性能。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系统中加热装置通常采用电阻丝加热或PTC加热(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一般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存在响应速度慢,加热时间长,效率低,涉及器件复杂,性能可靠性较低,在高低温冲击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存在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效率高、热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的基于纳米薄膜电加热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加热装置。(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加热管的上下两端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固定在高温烧结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加热管的上下两端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固定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本申请中的集热管采用陶瓷基体高温烧结而成,耐高温,导热快,相对强度高,比重小,重量轻;同时在陶瓷基体的表面设置纳米电热膜,通过纳米薄膜加热技术取代传统的电阻丝或PTC加热方式,纳米薄膜加热的响应速度更快,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率高,水电分离设计,可靠性、安全性强,寿命长,相对成本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硅胶防护套,所述硅胶防护套设在所述加热管的外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硅胶防护套由耐高温材料制成,能够提高减震和耐冲击性能,同时能够提高整个加热装置的保温节能性能。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下端和所述下盖的上端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地,加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能够提高加热管的密封性能,严防泄露风险,同时便于加热装置的装配。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环状结构,环状的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或下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加热管上下两端的安装槽内均设有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配合的凸起,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配合与对应的密封圈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密封圈和加热管的两端通过凹槽和凸起进行配合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防止加热管内部容纳腔中的高温介质泄露,加强防护性能,满足IP68防护等级,避免介质泄漏,降低风险,提升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进水接头、出水接头、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接头安装在所述进水口处,并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且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上盖一体烧结成型;所述出水接头安装在所述出水口处,并与所述出水管连通,且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下盖一体烧结成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加热管的出水接头和进水接头与上盖和下盖采用一体浇筑密封处理,结构强度和刚度更好,能够防止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断裂损坏,同时两个电极也是与下盖一体浇筑密封处理的,能够防止外部扭动造成短路虚接,降低失效风险。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横板上设有避位孔,所述安装底座包括横板和多个支腿,多个所述支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板端部相连,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且所述出水接头对应位于所述避位孔的上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底座对所述加热管进行支撑固定,同时在所述横板上设置的避位孔能够降低安装底座的重量,同时也能够降低安装底座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下端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安装支座,每个所述安装支座内均设有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横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相邻的两个支腿之间形成一个过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盖的通过安装支座上的第一安装孔和横板上的第二安装孔经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这样下盖与安装底座之间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同时相邻的两个支腿之间形成一个过道,能够让出水管和电缆经过所述过道伸出至外侧,这样整个结构更加简便,便于组装。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加热管的内壁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加热管的温度,也即检测所述加热管内部容纳腔中流通的介质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固定在所述加热管的内壁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热敏电阻能够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越来越大,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加热温度的自动控制,可以及时调节加热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的总装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所述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所述上盖另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所述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所述上盖另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所述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所述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加热管,11、容纳腔,12、硅胶防护套,13、凸起,2、上盖,21、进水口,22、安装槽,23、进水接头,24、进水管,3、下盖,31、出水口,32、电极,33、出水接头,34、出水管,35、安装支座,351、第一安装孔,4、安装底座,41、横板,411、避位孔,42、支腿,43、第二安装孔,44、过道,5、密封圈,51、凹槽,6、线缆,7、温度传感器,8、线束避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加热管的上下两端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高温烧结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加热管的上下两端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开口筒状的陶瓷基体和高温烧结在所述陶瓷基体表面的纳米电热膜,在所述下盖上设有两个与所述纳米电热膜连接的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硅胶防护套,所述硅胶防护套设在所述加热管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下端和所述下盖的上端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环状结构,环状的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或下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加热管上下两端的安装槽内均设有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配合的凸起,所述加热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配合与对应的密封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武星盛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