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技术介绍
对于混合动力车型而言,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低,并且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工作,其会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的,在该低温环境下,电池是不会进行充放电工作的。在低温环境下,传统技术主要是由发动机在暖机工况点进行工作,以为车辆提供动力。但是,在该工作状态下,车辆存在动力不足并且排放油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其能够解决传统技术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着动力不足并且排放油耗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开始进行热交换;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且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大于第四预设阈值时,停止进入所述热交换循环状态,并且控制所述电池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发动机进入冷却内循坏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包括: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控制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与所述电池的第二冷却液进入热交换循环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包括:通过加热器加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和/或,通过暖风机风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冷却液。6.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其设置有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一冷却液;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电池,其设置有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流淌有第二冷却液,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连通;第二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温度;第一开关单元,其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内循环通道的出口连接;换热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攀,贾学宏,董秋林,高勇飞,蒋恩杰,李连豹,韦虹,李军,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