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142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结构,其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以及第一出线孔;盖体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系统的模组连接的固定装置,壳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电池系统的模组上;导线的一端贯穿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并裸露在第一出线孔外部,导线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纸;盖体与壳体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盖体以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层。通过设置线束结构,将导线整齐排列在壳体中,提高导线的整齐性,导线设置在壳体中,壳体对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导线受到外界磨损,便于拆解维护,可调节出线长度,提高抗干扰能力。

A kind of harness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动汽车所需电池供电系统(又称电池包),由许多模组、部件及箱体组成,每个模组由许多电芯组成,每个模组均需要将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采集到BMS电池能量管理控制系统,以便监控运行状况。由于采集线较多,加上箱体空间的限制,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将所有采集线用波纹管、缠绕管或胶带等缠绕采集线形成防护线束,用扎线或扎带捆扎在电池包箱体、模组等不同部位。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整理的导线排列混乱,导线容易受外界磨损、不便于维修,拆解成本高,成型后长度不能调整,抗干扰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束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束结构,其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盖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以及第一出线孔;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系统的模组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导线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并裸露在所述第一出线孔外部,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纸;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线束结构,将导线整齐排列在壳体中,提高导线的整齐性,导线设置在壳体中,壳体对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导线受到外界磨损,便于拆解维护,可调节出线长度,提高抗干扰能力。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双面胶或者螺栓连接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双面胶或者所述螺栓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双面胶或者螺栓连接结构的设置,便于将壳体固定在模组上,提高线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便于线束结构的安装以及维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线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出线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安装导线的走线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间隙的设置,便于将导线安装在壳体中,防止导线在壳体内部混乱,提高导线的整洁性,便于用户对导线进行安装以及维护。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走线楞,多个走线楞之间形成便于安装导线的间隙。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走线楞的设置,便于将导线安装在壳体中,防止导线在壳体内部混乱,提高导线的整洁性,便于用户对导线进行安装以及维护。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导线的多个第一固定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线孔,多个第一出线孔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间隔板,每个第一固定卡设置在相应的每个间隔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卡的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对导线的一端进行固定,在所有导线安装完成之后统一进行组装,提高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进线孔以及多个第二出线孔,所述第二进线孔与所述第一进线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出线孔与所述第一出线孔对应设置;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线的第二固定卡,所述第二固定卡与所述第二出线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卡与壳体上的第一固定卡对应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盖体上设置与壳体对应的进线孔、出线孔以及固定卡,便于盖体与壳体的组装,提高导线在线束结构中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本技术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中壳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中壳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与图1中A-A处对应的壳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中壳体一边出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边出线的盖体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边出线的盖体结构的主视图。图7为与图5中B-B处对应的盒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边出线的盖体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边出线的壳体内部排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边出线的壳体内部排线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在模组上盖上部安装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在端板上安装的主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2-第一进线孔;3-第一出线孔;4-电池系统的模组;5-固定装置;6-间隙;7-走线楞;8-第一固定卡;9-间隔板;10-盖体;11-缓冲层;12-第二进线孔;13-第二出线孔;14-第二固定卡;15-安装孔;16-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中壳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中壳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与图1中A-A处对应的壳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中壳体一边出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边出线的盖体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边出线的盖体结构的主视图。图7为与图5中B-B处对应的盒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边出线的盖体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边出线的壳体内部排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边出线的壳体内部排线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在模组上盖上部安装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结构在端板上安装的主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结构,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2以及第一出线孔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线束结构,将导线整齐排列在壳体中,提高导线的整齐性,导线设置在壳体中,壳体对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导线受到外界磨损。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采用绝缘盒装方式,根据模组宽度设置标准出线孔,线束的外部外设卡扣。内部采集线走线楞并排设置将采集线引出,并在线束结构的内部可以留有测试线长短的预留空间。内部设有金属屏蔽层和软质缓冲层。在模组安装完成之后,直接将线束结构安装在电池结构的端板或模组盖上,具体的安装位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结构不同于常规线束,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形状统一,不易损坏,便于安装,适合多种设计。盒内设有走线楞并预留一定空间,提高了线束应变能力,便于设计变更以及升级。线束结构便于拆解、便于组合。内部设有金属屏蔽层,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内部设有软质缓冲层,可防止采集线受外力而损坏,同时可保护上盖(即盖体);解决线束外形混乱问题,统一外形尺寸,提高线束防护性能。多个走线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盖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以及第一出线孔;/n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系统的模组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n导线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并裸露在所述第一出线孔外部,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纸;/n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盖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线孔以及第一出线孔;
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电池系统的模组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
导线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并裸露在所述第一出线孔外部,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纸;
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双面胶或者螺栓连接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双面胶或者所述螺栓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电池系统的模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出线孔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艳杰杨槐齐文鼎雷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