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052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通过第一支撑油缸和第二支撑油缸的配合设置,方便输入输出装置进行升降以及调整角度,通过挡板液压缸组、挡板、限位开关和RFID识别模块的配合设置,便于对货箱进行识别,并使货箱准确存储到指定位置,通过前液压缸组、第一推动板、后液压缸组和第二推动板的配合设置,便于将货箱推出或推入分隔板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与第四转动辊的配合设置,使货箱可以快速且平稳地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装有零配件的货箱被迅速整理收纳,并在需要的时候可将所需的货箱及时调出使用,使用方便简单。

An intelligent warehouse logistics system for bus assembly worksho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warehouse logistics system for bus assembly workshop.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setting of the first support oil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support oil cylinder, the input and output device is convenient to lift and adjust the angle.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the baffle hydraulic cylinder group, the baffle plate, the limit switch and the RFID recognition module, it is easy to identify the container and store the container to the specified position, through the front hydraulic cylinder group. The first push plate, the rear hydraulic cylinder group and the second push plate are set up to facilitate the delivery or push of the container to the partition board, an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rotation roll, the second rotation roll, the third rotation roll and the fourth rotation roller, the container can be moved quickly and steadily.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containers with parts to be quickly arranged and stored, and when needed, the needed containers can be transferred out in time,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and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机械设备
,具体领域为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客车总装车间中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汽车零配件,一些较重要的零配件需要重点进行分类并储存待用,对大量的装有零配件的货箱的整理和存储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可以快速整理并存储零配件的物流系统,使得装有零配件的货箱可以被迅速整理收纳,并在需要的时候将所需的货箱及时调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包括存储运输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存储运输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存储输送机构,所述存储输送机构均包括第一前安装架和第一后安装架,所述第一前安装架的下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前侧或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安装架的上表面后端均设有前支撑板,所述第一前安装架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前安装架的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前安装架,所述第二前安装架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平行设有前液压缸组,所述前液压缸组的后侧均设有第一推动板,每个所述前液压缸组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前液压缸,每个所述前液压缸组的所述前液压缸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推动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安装架的上表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后安装架,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的上表面上与所述前液压缸组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后液压缸组,所述后液压缸组的前侧均设有第二推动板,每个所述后液压缸组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后液压缸,每个所述后液压缸组的所述后液压缸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推动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安装架的上表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平行均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之间均沿水平方向平行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后安装架的上表面前端均设有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之间均均匀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的前端均贯穿所述前支撑板轴连接有第一链轮的后端,安装位置处于同一直线的所述第一链轮均通过第一链条连接,左右两端的所述第一链轮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驱动端轴连接,所述第一前安装架与所述第一后安装架之间均沿左右方向平行设有挡板液压缸组,所述挡板液压缸组的上侧均设有挡板,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包括两个挡板液压缸,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的所述挡板液压缸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的所述挡板液压缸的下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或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存储运输装置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输入输出装置,所述输入输出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后侧均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底部中心处均设有旋转油缸安装槽,所述旋转油缸安装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旋转油缸,所述圆槽的上侧均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中心处均与所述旋转油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所述圆槽之间均周向均匀设有滚珠,所述转盘的上侧均设有下支撑板,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均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油缸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油缸的驱动端均与邻近的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的上侧均设有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油缸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油缸的驱动端均与邻近的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有推动液压缸安装架,所述推动液压缸安装架的上表面均沿左右方向平行固定安装有推动液压缸,所述推动液压缸的驱动端均与邻近的第三推动板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前侧均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沿前后方向平行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前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上远离所述存储运输装置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上靠近所述存储运输装置的一侧均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均沿前后方向平行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辊,所述第四转动辊的远离所述存储运输装置的一端均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轴连接有第二链轮的一端,安装位置处于同一直线的所述第二链轮均通过第二链条连接,后侧的所述第二链轮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驱动端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控制模块和电气控制模块,所述液压控制模块包括油箱、液压泵和若干电磁阀,所述液压控制模块分别通过油管与所述前液压缸、所述后液压缸、所述挡板液压缸、所述旋转油缸、所述第一支撑油缸、所述第二支撑油缸和所述推动液压缸连通连接,所述电气控制模块包括可编程控制器、RFID识别模块和若干限位开关,所述RFID识别模块包括RFID感应器和RFID射频条,所述可编程控制器分别通过电导体与外接电源、所述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所述液压泵、所述电磁阀、所述RFID感应器和所述限位开关连接,所述限位开关分别设在各个所述挡板的右侧壁上,所述RFID感应器分别设于左右两侧的输入输出装置上,所述RFID射频条设于货箱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三转动辊与所述第四转动辊的外侧壁均设有防滑橡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撑油缸和第二支撑油缸的配合设置,方便输入输出装置进行升降以及调整角度,通过挡板液压缸组、挡板、限位开关和RFID识别模块的配合设置,便于对货箱进行识别,并使货箱准确存储到指定位置,通过前液压缸组、第一推动板、后液压缸组和第二推动板的配合设置,便于将货箱推出或推入分隔板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与第四转动辊的配合设置,使货箱可以快速且平稳地移动。本专利技术可使装有零配件的货箱被迅速整理收纳,并在需要的时候可将所需的货箱及时调出使用,使用方便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存储运输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输出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存储运输装置、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13-存储输送机构、1301-第一前安装架、1302-第一后安装架、1303-前支撑板、1304-第一电动机、1305-第二前安装架、1306-前液压缸组、13061-前液压缸、1307-第一推动板、1308-第二后安装架、1309-后液压缸组、13091-后液压缸、1310-第二推动板、1311-分隔板、1312-第一转动辊、1313-后支撑板、1314-第二转动辊、1315-第一链轮、1316-第一链条、1317-挡板液压缸组、13171-挡板液压缸、1318-挡板、2-输入输出装置、201-底座、202-圆槽、203-旋转油缸安装槽、204-旋转油缸、205-转盘、206-滚珠、207-下支撑板、208-第一支撑油缸、209-上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油缸、211-推动液压缸安装架、212-推动液压缸、213-第三推动板、214-第一安装板、215-第三转动辊、216-固定架、217-第二电动机、218-第二安装板、219-第四转动辊、220-第二链轮、221-第二链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包括存储运输装置(1)、输入输出装置(2)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运输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存储输送机构(13),所述存储输送机构(13)均包括第一前安装架(1301)和第一后安装架(1302),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下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上表面前侧或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上表面后端均设有前支撑板(1303),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电动机(1304),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前安装架(1305),所述第二前安装架(1305)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平行设有前液压缸组(1306),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的后侧均设有第一推动板(1307),每个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前液压缸(13061),每个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的所述前液压缸(13061)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推动板(1307)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的上表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后安装架(1308),所述第二后安装架(1308)的上表面上与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后液压缸组(1309),所述后液压缸组(1309)的前侧均设有第二推动板(1310),每个所述后液压缸组(1309)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后液压缸(13091),每个所述后液压缸组(1309)的所述后液压缸(13091)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推动板(1310)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的上表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平行均设有分隔板(1311),所述分隔板(1311)之间均沿水平方向平行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1312),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的上表面前端均设有后支撑板(1313),所述前支撑板(1303)和所述后支撑板(1313)之间均均匀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1314),所述第二转动辊(1314)的前端均贯穿所述前支撑板(1303)轴连接有第一链轮(1315)的后端,安装位置处于同一直线的所述第一链轮(1315)均通过第一链条(1316)连接,左右两端的所述第一链轮(1315)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一电动机(1304)的驱动端轴连接,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与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之间均沿左右方向平行设有挡板液压缸组(1317),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的上侧均设有挡板(1318),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包括两个挡板液压缸(13171),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的所述挡板液压缸(13171)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挡板(1318)的下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的所述挡板液压缸(13171)的下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上表面或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包括存储运输装置(1)、输入输出装置(2)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运输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架(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存储输送机构(13),所述存储输送机构(13)均包括第一前安装架(1301)和第一后安装架(1302),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下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上表面前侧或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上表面后端均设有前支撑板(1303),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一电动机(1304),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的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前安装架(1305),所述第二前安装架(1305)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平行设有前液压缸组(1306),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的后侧均设有第一推动板(1307),每个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前液压缸(13061),每个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的所述前液压缸(13061)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推动板(1307)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的上表面后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后安装架(1308),所述第二后安装架(1308)的上表面上与所述前液压缸组(1306)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后液压缸组(1309),所述后液压缸组(1309)的前侧均设有第二推动板(1310),每个所述后液压缸组(1309)均包括左右平行设置的两个后液压缸(13091),每个所述后液压缸组(1309)的所述后液压缸(13091)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推动板(1310)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的上表面中部沿左右方向平行均设有分隔板(1311),所述分隔板(1311)之间均沿水平方向平行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1312),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的上表面前端均设有后支撑板(1313),所述前支撑板(1303)和所述后支撑板(1313)之间均均匀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1314),所述第二转动辊(1314)的前端均贯穿所述前支撑板(1303)轴连接有第一链轮(1315)的后端,安装位置处于同一直线的所述第一链轮(1315)均通过第一链条(1316)连接,左右两端的所述第一链轮(1315)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一电动机(1304)的驱动端轴连接,所述第一前安装架(1301)与所述第一后安装架(1302)之间均沿左右方向平行设有挡板液压缸组(1317),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的上侧均设有挡板(1318),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包括两个挡板液压缸(13171),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的所述挡板液压缸(13171)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挡板(1318)的下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挡板液压缸组(1317)的所述挡板液压缸(13171)的下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上表面或所述第二支撑架(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总装车间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运输装置(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输入输出装置(2),所述输入输出装置(2)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底座(201),所述底座(201)的上表面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云杰陈莉倪书楠卞志海武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虹机械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