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贺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886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箱体的顶部嵌设有太阳能板,所述箱体顶部的中端通过支撑杆活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导线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器,实现了本装置的定位效果,方便了后台对抗震支座的实时定位,设置震动传感器,实现对抗震支座振动幅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发射器,将振动信息传输到控制台的接受器上,方便后台掌握信息,保障了本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光敏电阻,能够自动控制警示灯,避免了警示灯的持续开启,通过设置定位器、震动传感器、无线发射器,实现了测量支座振动幅度的效果。

A new type of highway bridge aseismic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bridge seismic bearing,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the cav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box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inverter and battery, the top of the box body is embedded with a solar panel, the support rod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wind power generator on the top end of the box body, the box on the right side through the wire activity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locator, realizes the positioning effect of the device, convenient background real-time location of seismic bearings, set vibration sensor, realize the vibration detection of the seismic bearing, and through the wireless transmitter, the receiver vibration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the console on the background, convenie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and by setting the photosensitive resistance, can automatically control the warning lights, warning lights to avoid continued on, by setting the locator, a vibration sensor, a wireless transmitter, to realize the measurement of bearing vibration amplitud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公路桥梁建筑
,具体为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目前,现有技术缺乏对支座振动幅度的测量,常会出现超负荷的现象,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具备对支座振动幅度测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对支座振动幅度的测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箱体的顶部嵌设有太阳能板,所述箱体顶部的中端通过支撑杆活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导线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左侧的顶部依次嵌设有定位器、震动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所述支撑架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外表面的上端套接有警示灯,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嵌设有光敏电阻,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桥梁本体,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抗震支座,所述抗震支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抗震支座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贯穿抗震支座的内壁并延伸至抗震支座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定位器、震动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的外表面均与支撑架的外表面平齐,且定位器、震动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呈等距分布在支撑架左侧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警示灯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警示灯均为红黄相见LED灯,所述固定架表面的顶部并位于警示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反光贴。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杆孔,所述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器,实现了本装置的定位效果,方便了后台对抗震支座的实时定位,设置震动传感器,实现对抗震支座振动幅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发射器,将振动信息传输到控制台的接受器上,方便后台掌握信息,保障了本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光敏电阻,能够自动控制警示灯的开启和关闭,避免了警示灯的持续开启,通过设置定位器、震动传感器、无线发射器,实现了测量支座振动幅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对支座振动幅度的测量的问题,避免了桥梁超负荷的现象,提高了桥梁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设置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实现可对本装置的供电效果,提高了光能和风能的利用率,降低了市电的损耗,同时也满足本装置在任何情况的使用,通过设置出水孔,避免了抗震支座的蓄水情况,有助于排水,通过设置反光贴,警示路人或者驾驶人,降低了人们的安全风险率,设置警示灯,起到提醒警示的效果,通过设置杆孔,避免了支撑杆对太阳能板的损坏,通过设置密封垫,防止太阳能板进水,保障了太阳能板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太阳能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系统原理图。图中:1箱体、2逆变器、3蓄电池、4太阳能板、5支撑杆、6风力发电机、7支撑架、8定位器、9震动传感器、10无线发射器、11固定架、12警示灯、13光敏电阻、14桥梁本体、15抗震支座、16弹簧、17出水孔、18反光贴、19杆孔、20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包括箱体1,箱体1内腔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逆变器2和蓄电池3,箱体1的顶部嵌设有太阳能板4,箱体1顶部的中端通过支撑杆5活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6,通过设置太阳能板4和风力发电机6,实现可对本装置的供电效果,提高了光能和风能的利用率,降低了市电的损耗,同时也满足本装置在任何情况的使用,太阳能板4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支撑杆5配合使用的杆孔19,杆孔1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0,通过设置杆孔19,避免了支撑杆5对太阳能板4的损坏,通过设置密封垫20,防止太阳能板4进水,保障了太阳能板4的安全性,箱体1的右侧通过导线活动连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左侧的顶部依次嵌设有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和无线发射器10,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和无线发射器10的外表面均与支撑架7的外表面平齐,且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和无线发射器10呈等距分布在支撑架7左侧的顶部,通过设置定位器8,实现了本装置的定位效果,方便了后台对抗震支座15的实时定位,设置震动传感器9,实现对抗震支座15振动幅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发射器10,将振动信息传输到控制台的接受器上,方便后台掌握信息,保障了本装置的安全性,支撑架7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外表面的上端套接有警示灯12,警示灯1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警示灯12均为红黄相见LED灯,固定架11表面的顶部并位于警示灯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反光贴18,通过设置反光贴18,警示路人或者驾驶人,降低了人们的安全风险率,设置警示灯12,起到提醒警示的效果,固定架11的底部嵌设有光敏电阻13,通过设置光敏电阻13,能够自动控制警示灯12的开启和关闭,避免了警示灯12的持续开启,支撑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桥梁本体14,支撑架7的底部设置有抗震支座15,抗震支座15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孔17,出水孔17贯穿抗震支座15的内壁并延伸至抗震支座15的外侧,通过设置出水孔17,避免了抗震支座15的蓄水情况,有助于排水,抗震支座1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簧16,弹簧16的顶部与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无线发射器10,实现了测量支座振动幅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对支座振动幅度的测量的问题,避免了桥梁超负荷的现象,提高了桥梁的使用寿命。使用时,太阳能板4和风力发电机6同时作用,通过逆变器2使光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为本装置的蓄电池3提供电能,蓄电池3通过导线为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和光敏电阻13提供电能,定位器8和震动传感器9的作用,实时定位桥梁的位置和感应桥梁的振动幅度,通过无线发射器10将数据发射在控制后台的接受器上,通过光敏电阻13感应光线,光线暗时,使警示灯12开启,光线亮时,使警示灯12关闭,通过反光贴18起到警示作用。综上所述:该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通过逆变器2、蓄电池3、太阳能板4、风力发电机6、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无线发射器10、警示灯12和光敏电阻13的作用,实现了测量支座振动幅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对支座振动幅度的测量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逆变器(2)和蓄电池(3),所述箱体(1)的顶部嵌设有太阳能板(4),所述箱体(1)顶部的中端通过支撑杆(5)活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6),所述箱体(1)的右侧通过导线活动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左侧的顶部依次嵌设有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和无线发射器(10),所述支撑架(7)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外表面的上端套接有警示灯(12),所述固定架(11)的底部嵌设有光敏电阻(13),所述支撑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桥梁本体(14),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设置有抗震支座(15),所述抗震支座(1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顶部与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依次固定连接有逆变器(2)和蓄电池(3),所述箱体(1)的顶部嵌设有太阳能板(4),所述箱体(1)顶部的中端通过支撑杆(5)活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6),所述箱体(1)的右侧通过导线活动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左侧的顶部依次嵌设有定位器(8)、震动传感器(9)和无线发射器(10),所述支撑架(7)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外表面的上端套接有警示灯(12),所述固定架(11)的底部嵌设有光敏电阻(13),所述支撑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桥梁本体(14),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设置有抗震支座(15),所述抗震支座(1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顶部与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贺陈琳马永利陈括马永亮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