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燕根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886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下支座、缓冲归位部件和缓冲限位部件,所述上支座的底部两端位置上开有一对二号凹槽,所述上支座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有一对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的下端均与缓冲归位部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二号凹槽的下端均与缓冲限位部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缓冲归位部件的下端和所述缓冲限位部件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支座的上表面;所述缓冲归位部件包括有一号撑杆、一号橡胶垫、固定块、螺栓和弹簧,一来,装置整体的抓地性强,提高了稳定性,二来,装置晃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归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效率,值得大力推广。

A new type of bridge cushioning and damping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bridge damping bearings, including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seats, buffer components and buffer homing limiting components, the bottom ends of position bearing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on the No. two,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on one end. The number one groove and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oming buffer component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two grooves and buffers is components connected to a lower end of the buffer and the buffer component position limit lower part are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support; the buffer. One component comprises a rod, a rubber pad, a fixing block, bolts and spring, a holding device of the whole strong, improved stability, and secondly, to achieve automatic homing device. In the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devic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convenience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earthquake relief and post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桥梁安全
,具体为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大的地震,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桥梁工程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后将严重阻隔通往受灾地区的生命线,影响救灾的及时性,给救灾及灾后重建带来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桥梁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其分布面广,公共性强,适用性和安全性是保证其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前提条件,目前,一般的桥梁减震组件在结构设计上并不是最合适理想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力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一直在寻找方法和技术来减少或消除由地震所带来的损害。基于上述原因,人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桥梁缓冲件,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786808.1,公开号:CN105401515A】,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缓冲件,包括支座上钢板及支座下钢板,支座上钢板靠近两侧面处均安装有转动套,转动套一端与支座上钢板连接,其另一端与一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转动套之间呈三百六十度可旋转连接,支座下钢板设置在支座上钢板下表面靠近中部处,支座下钢板顶部与支座上钢板连接,其底部与一橡胶支座连接,橡胶支座上开有与支座下钢板匹配的连接槽,橡胶支座靠近两侧面上表面处均竖向安装有衬板,衬板底部与橡胶支座一体连接,本桥梁缓冲件钢结构性强,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桥台与主梁的碰撞力,对桥梁结构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且维护方便,维护费用低。但是,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来,上述专利技术仅仅提到了装置本身的缓冲性,但是并没有解决地震发生时装置整体的稳定;二来,上述专利技术通过橡胶支座和钢结构来提高桥梁的缓冲能力和牢固性,无法在地震发生而且装置晃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归位,从而影响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便捷性,延缓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一来,装置整体的抓地性强,提高了稳定性,二来,装置晃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归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下支座、缓冲归位部件和缓冲限位部件,所述上支座的底部两端位置上开有一对二号凹槽,所述上支座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有一对一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的下端均与缓冲归位部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二号凹槽的下端均与缓冲限位部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缓冲归位部件的下端和所述缓冲限位部件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支座的上表面;所述缓冲归位部件包括有一号撑杆、一号橡胶垫、固定块、螺栓和弹簧,所述一号橡胶垫固定在一号凹槽的内部,所述一号橡胶垫的下端与一号撑杆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一号撑杆的下端焊接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下支座上;所述缓冲限位部件包括有二号撑杆、限位挡块、二号橡胶垫、固定块和螺栓,所述二号橡胶垫固定在二号凹槽的内部,所述二号橡胶垫底端内部插有二号撑杆,所述二号撑杆的下端焊接在固定块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套在一号撑杆的外部,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上支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橡胶垫的下表面为向内凹的半圆形状,所述一号撑杆的上端为向外凸的半圆形状。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号撑杆的中间靠上位置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挡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号橡胶垫为U型形状。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支座的下表面焊接有一对填埋块,所述填埋块呈凸型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凸型形状的填埋块在埋入土里或者混凝土内后抓地性更强,使得装置的下支座部分稳定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发生地震时,因为二号撑杆的上端插入U型形状的二号橡胶垫,U型形状的二号橡胶垫能够使上支座因为地震而晃动的幅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使得缓冲归位部件的归位能力得以发挥,因为一号橡胶垫的下表面为向内凹的半圆形状,一号撑杆的上端为向外凸的半圆形状,一号橡胶垫和一号撑杆配合使用,当一号橡胶垫和一号撑杆发生错位后,在上支座重力的作用下,一号橡胶垫会在一号撑杆上逐渐的滑动,使得一号撑杆能够回到一号橡胶垫的最凹处,另外,在一号橡胶垫和一号撑杆发生错位时,弹簧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对装置的归位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使得整个装置在地震停歇后能够迅速的回归原始位置,保证了桥梁的正常通行,本技术的益处有:一来,装置整体的抓地性强,提高了稳定性,二来,装置晃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归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效率,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归位部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缓冲限位部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座;2-下支座;3-填埋块;4-缓冲归位部件;5-缓冲限位部件;6-一号凹槽;7-二号凹槽;41-一号撑杆;42-一号橡胶垫;43-固定块;44-螺栓;45-弹簧;51-二号撑杆;52-限位挡块;53-二号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缓冲归位部件4和缓冲限位部件5,上支座1的底部两端位置上开有一对二号凹槽7,上支座1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有一对一号凹槽6,一号凹槽6的下端均与缓冲归位部件4的上端相连接,二号凹槽7的下端均与缓冲限位部件5的上端相连接,缓冲归位部件4的下端和缓冲限位部件5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支座2的上表面;缓冲归位部件4具有缓冲减震和归位功能,缓冲限位部件5具有缓冲减震和限位功能。缓冲归位部件4包括有一号撑杆41、一号橡胶垫42、固定块43、螺栓44和弹簧45,一号橡胶垫42固定在一号凹槽6的内部,一号橡胶垫42的下端与一号撑杆41的上端相接触,一号橡胶垫42的下表面为向内凹的半圆形状,一号撑杆41的上端为向外凸的半圆形状,一号橡胶垫42和一号撑杆41配合使用,一号撑杆41的下端焊接在固定块43上,固定块43通过螺栓44固定连接在下支座2上,使得一号撑杆41和下支座2构成一个整体,弹簧44套在一号撑杆41的外部,弹簧4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支座1的底部,弹簧4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3上,弹簧44具有缓冲功能以及辅助归位的功能,在发生地震时,装置会发生晃动,当晃动的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因为一号橡胶垫42的下表面为向内凹的半圆形状,一号撑杆41的上端为向外凸的半圆形状,一号橡胶垫42和一号撑杆41配合使用,当一号橡胶垫42和一号撑杆41发生错位后,在上支座1重力的作用下,一号橡胶垫42会在一号撑杆41上逐渐的滑动,使得一号撑杆41能够回到一号橡胶垫42的最凹处,另外,在一号橡胶垫42和一号撑杆41发生错位时,弹簧44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对装置的归位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使得整个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缓冲归位部件(4)和缓冲限位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的底部两端位置上开有一对二号凹槽(7),所述上支座(1)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有一对一号凹槽(6),所述一号凹槽(6)的下端均与缓冲归位部件(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二号凹槽(7)的下端均与缓冲限位部件(5)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缓冲归位部件(4)的下端和所述缓冲限位部件(5)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支座(2)的上表面;所述缓冲归位部件(4)包括有一号撑杆(41)、一号橡胶垫(42)、固定块(43)螺栓(44)和弹簧(45),所述一号橡胶垫(42)固定在一号凹槽(6)的内部,所述一号橡胶垫(42)的下端与一号撑杆(41)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一号撑杆(41)的下端焊接在固定块(43)上,所述固定块(43)通过螺栓(44)固定连接在下支座(2)上;所述缓冲限位部件(5)包括有二号撑杆(51)限位挡块(52)二号橡胶垫(53)固定块(43)和螺栓(44),所述二号橡胶垫(53)固定在二号凹槽(7)的内部,所述二号橡胶垫(53)底端内部插有二号撑杆(51),所述二号撑杆(51)的下端焊接在固定块(4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桥梁缓冲减震支座,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缓冲归位部件(4)和缓冲限位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的底部两端位置上开有一对二号凹槽(7),所述上支座(1)的底部中间位置上开有一对一号凹槽(6),所述一号凹槽(6)的下端均与缓冲归位部件(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二号凹槽(7)的下端均与缓冲限位部件(5)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缓冲归位部件(4)的下端和所述缓冲限位部件(5)的下端均固定在下支座(2)的上表面;所述缓冲归位部件(4)包括有一号撑杆(41)、一号橡胶垫(42)、固定块(43)螺栓(44)和弹簧(45),所述一号橡胶垫(42)固定在一号凹槽(6)的内部,所述一号橡胶垫(42)的下端与一号撑杆(41)的上端相接触,所述一号撑杆(41)的下端焊接在固定块(43)上,所述固定块(43)通过螺栓(44)固定连接在下支座(2)上;所述缓冲限位部件(5)包括有二号撑杆(51)限位挡块(52)二号橡胶垫(53)固定块(43)和螺栓(44),所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燕根刘洋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冯燕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