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基因及其编码的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34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从对虾中分离得到1个抗病毒基因,它编码1种抗病毒蛋白PMAVP,它们可用于进行对虾抗病的研究。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通过世界养殖面积最大的斑节对虾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异显示技术(DD-PCR法)对正常虾和抗病虾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差异DNA条带进行RNA杂交鉴定,将显阳性的差异DNA进行测序,获得了SEQ  ID  No.1的cDNA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可能为对虾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虾基因核苷酸序列。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虾PMAVP多肽的cDNA序列,该多肽蛋白是一种抗病毒蛋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由该核苷酸序列编码的多肽,这些多核苷酸和多肽的应用,以及所述多核苷酸和多肽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对虾是水产养殖业的一种很重要的经济动物,但对虾疾病自从九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围陆续爆发以来,给全球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病毒病,直到现在它仍是困扰对虾养殖的主要问题。由于对虾病毒病尚无法治疗,因此目前只能从优化养殖环境,阻断病原的传播,提高对虾种质,增强对虾基础免疫力等方面入手,以期实行对养殖对虾病害的有效控制和预防。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利用灭活的弧菌疫苗,可有效地提高养成期及苗期日本对虾的成活率(J of AquaticAnimal Health,1991,3151-2);利用口服免疫增强剂(如β-1,3-葡聚糖和肽聚糖)可增强对虾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及对细菌性感染的抵抗能力(Fish.Chimes.,1996,1641-42);一些富含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种成分的天然物质对对虾有免疫刺激作用(海洋与湖沼,1995,2634-41)。但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模式下这些方法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利用对虾本身的抗病因子加强抗病力有望成为防治其病害的根本方法。对虾属甲壳类无脊椎动物,虽然它缺乏特异性免疫系统,但是却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以抵抗环境(水体)中多种病原的侵袭,这和对虾体内存在众多的抗病因子(如各种酶、酶激活剂、酶抑制剂、细胞因子、抗菌肽、凝集素等)密切相关,所以研究特异的抗病因子对病害防治具有根本意义。但无脊椎动物包括对虾的免疫学特别是免疫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较人类及高等动物大为落后,以致在解决其养殖中的病害和良种培育等问题时缺乏科学支撑。现在已经开始从分子水平对对虾自身的免疫机制展开研究,对虾的一些免疫因子已被分离或克隆。如酚氧化酶原(proPO)激活系统是对虾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其中的一些成分或相关成分的结构功能乃至基因都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1998,1023-28);抗菌肽在对虾抵抗细菌侵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国学者已从对虾中获得了三种抗菌肽(penaeidin)及其基因(Cell Mol.Life Sci.,2000,571260-71);凝集素是对虾体内基本的识别和防御分子,目前也已有多种凝集素被纯化(Aquaculture,2000,19123-4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的对虾PMAVP的cDNA核苷酸序列是如此获得的。选择世界养殖面积最大的斑节对虾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异显示技术(DD-PCR法)对正常虾和抗病虾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差异DNA条带进行RNA杂交鉴定,将显阳性的差异DNA进行测序,获得了SEQ ID No.1的cDNA序列。然后证明它编码的蛋白具有抗病毒功能。在本专利技术被公布之前,尚没有任何人公开过本申请中涉及的对虾抗病毒基因。本专利技术将可能为对虾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多核苷酸,该核苷酸编码一种新的抗病毒蛋白,此抗病毒蛋白被命名为PMAVP。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对虾抗病毒蛋白,该蛋白被命名为PMAVP。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重组技术生产所述的新的对虾抗病毒蛋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这种对虾的抗病毒基因序列和多肽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出的DNA分子,它包括一种分离出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编码对虾PMAVP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与SEQ ID No.1中1-513的核苷酸序列有至少70%的同源性;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能在中等严谨条件下与SEQ ID No.1中1-513的核苷酸序列杂交。较佳地,所述的序列编码一多肽,该多肽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更佳地,该序列具有SEQ ID No.1中1-513位的核苷酸序列。在本方面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PMAVP蛋白多肽,它包括具有SEQ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者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较佳地,该多肽是具有SEQ ID No.2序列的多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它含有上述分离出的DNA。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产生具有PMAVP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中分离的多核苷酸全长为776个核苷酸,其详细序列见SEQ ID No.1,其中开放读框位于1-513位核苷酸。在本专利技术中,“分离的”、“纯化的”DNA是指,该DNA或片段已从天然状态下位于其两侧的序列中分离出来,还指该DNA或片段已经与天然状态下伴随核酸的组分分开,而且已经与在细胞中伴随其的蛋白质分开。“严谨条件”是指杂交的条件,如温度和缓冲液成分等产生的杂交严谨程度的等级。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PMAVP蛋白(或多肽)编码序列”是指编码具有PMAVP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中的1-513位核苷酸序列及其简并序列。该简并序列是指,位于SEQ ID No.1序列的编码框1-513位核苷酸中,有一个或多个密码子被编码相同氨基酸的简并密码子所取代后而产生的序列。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与SEQ ID No.1中1-513位核苷酸同源性低至约70%的简并序列也能编码出SEQ ID No.2所述的序列。该术语还包括能在中度严谨条件下,更佳地在高度严谨条件下,与SEQ ID No.1中从核苷酸1-513位的核苷酸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列。该术语还包括与SEQ ID No.1中1-513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至少70%,较佳地至少80%,更佳地至少90%的核苷酸序列。该术语还包括能编码具有与对虾PMAVP相同功能的蛋白的、SEQ ID No.1序列的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形式包括若干个(通常为1-90个,较佳地1-60个,更佳地1-20个,最佳地1-10个)核苷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5’和/或3’添加数个(通常为60个以内,较佳地为30个以内,更佳地10个以内,最佳地5个以内)核苷酸。在本专利技术中,“纯的”蛋白质或多肽是指其至少占样品总物质的至少50%,较佳地至少75%,更佳地至少90%(按干重或湿重计)。纯化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如用柱层析、PAGE或HPLC测量多肽的纯度。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PMAVP蛋白多肽”指具有PMAVP蛋白活性的SEQ ID No.2序列的多肽。该术语还包括具有抗病毒功能的、SEQ ID No.2序列的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若干个(通常为1-50个,较佳地1-30个,更佳地1-20个,最佳地1-10个)氨基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通常为20个以内,较佳地为10个以内,更佳地5个以内)氨基酸。例如,在本领域中,用性能相近或相似的氨基酸进行取代时,通常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又比如,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氨基酸通常也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该术语还包括PMAVP蛋白的活性片段和活性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出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编码对虾PMAVP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与SEQIDNo.1中1-513的核苷酸序列有至少70%的同源性,或者所述核苷酸序列能在中等严谨条件下与SEQIDN o.1中1-513位的核苷酸序列杂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波邵宗泽罗田徐洵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