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55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减振器包括:缸体,具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用以容纳减振油;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内腔中,活塞能够压缩减振油;散热片,设置在缸体外,散热片具有与缸体相连通的第二内腔,活塞压缩减振油时,第一内腔内的部分减振油流入至第二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振器散热差的问题。

Shock absorbers and thei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载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减振器在汽车上的功能是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舒适性以及提高轮胎的抓地性,其主要是通过压缩减振器中的减振油以抵消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而在减振过程中,活塞反复压缩减振油,对减振油做功,使减振油温度上升。高温容易加快减振器中油封、密封圈等结构老化,降低减振器的使用寿命。目前汽车上普遍使用的减振器,对减振油做功产生的热量仅能通过减振器的缸体向外散出,散热速度慢、效率低,无法保障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振器散热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包括:缸体,具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用以容纳减振油;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内腔中,活塞能够压缩减振油;散热片,设置在缸体外,散热片具有与缸体相连通的第二内腔,活塞压缩减振油时,第一内腔内的部分减振油流入至第二内腔中。进一步地,散热片与缸体之间具有间隙。进一步地,散热片为多个,多个散热片布置在缸体的周向外侧。进一步地,减振器还包括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第一连通结构,第一连通结构设置在缸体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与缸体连通的第一连通管道以及连通第一连通管道与多个散热片的第一连通环部,第一连通管道为多个,多个第一连通管道沿缸体的周向均匀布置。进一步地,减振器还包括连通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的第二连通结构,第二连通结构设置在缸体的顶部。进一步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与缸体连通的第二连通管道以及连通第二连通管道与多个散热片的第二连通环部,第二连通管道为多个,多个第二连通管道沿缸体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连通管道的数量少于第一连通管道的数量。进一步地,活塞包括与缸体的内壁接触的头部和连接在头部上的杆部,杆部的第一端与头部相连,杆部的第二端伸出缸体,杆部位于头部朝向第二连通结构的一侧,减振器还包括设置在杆部和缸体内壁之间的导向器,杆部能够相对于导向器移动,导向器上设置有与第二连通管道相连通的通孔。进一步地,减振器还包括设置在头部和第一连通结构之间的阀体,活塞压缩减振油时,减振油能够通过阀体流向第二内腔,活塞复位时,减振油能够通过阀体流回第一内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减振器,减振器为上述的减振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散热片设置在减振器的缸体的外侧,当减振器受到压迫时,活塞挤压缸体中的减振油,减振油从缸体的第一内腔流向散热片的第二内腔中。减振油通过散热片的侧壁与空气进行换热,散热片增大了减振油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快速降低第二内腔中的减振油的温度,进而减低了减振器中减振油的平均温度,使减振油的粘度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减振器的减振性能和减振效果,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减振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减振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减振器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减振器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图1的减振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缸体;20、活塞;21、头部;22、杆部;30、散热片;40、第一连通结构;41、第一连通管道;42、第一连通环部;50、第二连通结构;51、第二连通管道;52、第二连通环部;60、导向器;61、通孔;70、阀体。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减振器主要应用在汽车等容易产生振动的设备中。以汽车为例,当汽车产生振动时,减振器的活塞相对于减振器的缸体活动,压缩缸体中的减振油,使汽车振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减振油的内能,起到衰减汽车振动的作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上述减振过程中,减振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影响减振油的粘度等性质,进而影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目前市面上的减振器的散热效果不好,不能有效地降低减振油的温度,导致减振油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使减振油的粘度降低,影响减振器的减震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对减振器的结构做出了改进。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缸体10、活塞20以及散热片30。其中,缸体10具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用以容纳减振油。活塞20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内腔中,活塞20能够压缩减振油。散热片30设置在缸体10外,散热片30具有与缸体10相连通的第二内腔,活塞20压缩减振油时,第一内腔内的部分减振油流入至第二内腔中。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散热片30设置在减振器的缸体10的外侧,当减振器受到压迫时,活塞20挤压缸体10中的减振油,减振油从缸体10的第一内腔流向散热片30的第二内腔中。减振油通过散热片30的侧壁与空气进行换热,散热片30增大了减振油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快速降低第二内腔中的减振油的温度,进而减低了减振器中减振油的平均温度,使减振油的粘度保持在预设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了减振器的减振性能和减振效果,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片呈扁平状,并沿缸体10的径向向外延伸,降低散热片中减振油液膜的厚度,增大散热片中减振油液膜的宽度,进而增大了单位体积减振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散热片3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0与缸体10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结构使空气能够在散热片30和缸体10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并带走缸体10中减振油的热量,提高减振器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散热片30为多个,多个散热片30布置在缸体10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0),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以容纳减振油;活塞(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活塞(20)能够压缩所述减振油;散热片(30),设置在所述缸体(10)外,所述散热片(30)具有与所述缸体(10)相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活塞(20)压缩所述减振油时,所述第一内腔内的部分所述减振油流入至所述第二内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0),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以容纳减振油;活塞(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活塞(20)能够压缩所述减振油;散热片(30),设置在所述缸体(10)外,所述散热片(30)具有与所述缸体(10)相连通的第二内腔,所述活塞(20)压缩所述减振油时,所述第一内腔内的部分所述减振油流入至所述第二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0)与所述缸体(10)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0)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30)布置在所述缸体(10)的周向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一连通结构(40),所述第一连通结构(40)设置在所述缸体(10)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40)包括与所述缸体(10)连通的第一连通管道(41)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与多个所述散热片(30)的第一连通环部(42),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41)沿所述缸体(10)的周向均匀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的第二连通结构(50),所述第二连通结构(50)设置在所述缸体(10)的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