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HIV-1反式激活蛋白与反式激活应答序列RNA结合用的聚酰胺-胺型树状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43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聚酰胺-胺型树状化合物,从第一代到第五代是作为抑制HIV-1反式激活蛋白与反式激活应答序列RNA结合的抑制剂。所述的检测tat和各种药物与TAR结合能力的方法,在于建立在QCM传感器和仿Langmuir等温式的计算方法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HIV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复制反式激活蛋白和反式激活反应区域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各种抑制剂与TAR  RNA的表面结合常数都比TAR  RNA和Tat表面结合常数要大,即与Tat相比其亲和性强。该化合物有效而又价廉,在生物体内的毒副作用很小,从而揭示了本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一类十分有前途的艾滋病药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为抑制HIV-1反式激活蛋白(简称HIV-1 Tat)与反式激活应答序列RNA(简称TAR RNA)结合用的聚酰胺-胺型树状化合物(PAMAM Dendrimers)。
技术介绍
艾滋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是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其病原是一种能对人免疫系统产生破坏力的逆转录病毒,1983年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HIV感染人体后,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损耗T淋巴细胞造成肌体细胞免疫损伤,临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状态,继之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艾滋病,因无特效治疗,病死率极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至今遍布全球五大洲报告的艾滋病(AIDS)病例数已超过二百万,HIV感染者近五千万,而艾滋病全球死亡人数累计达2200万。在我国,HIV感染人数已超过60万,且仍然呈上升趋势。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HIV属于慢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抑制HIV-1反式激活蛋白与反式激活应答序列RNA结合用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剂为聚酰胺-胺型树状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龙赵红李津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