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羟化作用的DNA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51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参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羟化作用的DNA、以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D的新产生方法。详细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参与式(Ⅰ)所示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生物学转化为式(Ⅱ)所示的16位羟化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D的DNA,其为编码具有16位羟化酶活性的蛋白质或铁氧还蛋白的DNA、其分离方法、自该DNA编码的蛋白质、携带该DNA的质粒、经该质粒转化的转化体和使用该转化体产生16位羟化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参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羟化作用的DNA、其分离方法、由该DNA编码的蛋白质、携带该DNA的质粒、经该质粒转化的转化体、以及使用该转化体产生16位羟化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现有技术式(II) 所示的12元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D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12元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与式(I) 所示的12元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一起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Mer-11107株的培养物中发现(WO 02/060890)。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D相当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16位羟化体,但其产量低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产量,因此期望建立一种高效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发现了参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羟化作用的DNA,提供了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D的新的产生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的~项内容。经分离的纯DNA,其为参与将式(I) 所示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以下称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生物学转化为式(II) 所示的16位羟化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以下称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D)的DNA,包含编码部分或全长的具有16位羟化酶活性的蛋白质或铁氧还蛋白的DNA或其变体。如下述(a)、(b)或(c)所示的所述DNA。(a)编码具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16位羟化酶活性的蛋白质的DNA,所述DNA选自由序列编号1的碱基1322位至碱基2548位的连续碱基序列、序列编号2的碱基420位至碱基1604位的连续碱基序列和序列编号3的碱基172位至碱基1383位的连续碱基序列组成的组。(b)上述(a)所示DNA的变体,为这样的DNA(i)与上述(a)所示的DNA在严格的条件下杂交,且(ii)编码具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16位羟化酶活性的蛋白质。(c)这样的DNA,由于基因密码子的简并性,与上述(a)所示的DNA在严格的条件下不杂交,但所编码的蛋白质与自上述(a)或(b)所示的DNA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自所述的DNA编码的蛋白质。携带的DNA的自我复制型或整合复制型重组质粒。经的重组质粒转化的转化体。编码具有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的16位羟化酶活性的蛋白质的DNA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包含所述的DNA或其部分的DNA作为探针或引物使用。下述(d)、(e)或(f)所示的所述DNA。(d)编码铁氧还蛋白的DNA,所述DNA选自由序列编号1的碱基2564位至碱基2761位的连续碱基序列、序列编号2的碱基1643位至碱基1834位的连续碱基序列和序列编号3的碱基1399位至碱基1593位的连续碱基序列组成的组。(e)上述(d)所示DNA的变体,为这样的DNA(i)与上述(d)所示的DNA在严格的条件下杂交,且(ii)编码具有铁氧还蛋白功能的蛋白质。(f)这样的DNA,由于基因密码子的简并性,与上述(d)所示的DNA在严格的条件下不杂交,但所编码的蛋白质与自上述(d)或(e)所示的DNA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自所述的DNA编码的蛋白质。携带的DNA的自我复制型或整合复制型重组质粒。经所述的重组质粒转化的转化体。编码具有铁氧还蛋白功能的蛋白质的DNA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包含所述的DNA或其部分的DNA作为探针或引物使用。16位羟化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培养基培养或所述的转化体,在培养中或培养后,将经增殖的转化体与式(III) 〔式中,W表示 R12、R16b、R17a、R17b、R18、R20a、R20b、R21a和R21b相同或不同,表示(1)氢原子,(2)可具有取代基的C1-22烷基,(3)-OR(式中R表示1)氢原子,可以有取代基的2)C1-22烷基,3)C7-22芳烷基,4)5元环至14元环的杂芳氧基烷基,5)C2-22烷酰基, 6)C7-15芳酰基,7)C3-23不饱和烷酰基,8)-CORco(式中Rco可以有取代基,表示8-1)5元环至14元环的杂芳基,8-2)C1-22烷氧基,8-3)不饱和C2-22烷氧基,8-4)C6-14芳氧基,8-5)5元环至14元环的杂芳氧基,或8-6)3元环至14元环的含氮非芳族杂环),9)C1-22烷基磺酰基,10)C6-14芳基磺酰基,或11)-SiRs1Rs2Rs3(式中Rs1、Rs2、Rs3相同或不同,表示C1-6烷基或C6-14芳基)),(4)卤素原子或(5)-RM-NRN1RN2{式中RM表示单键或-O-CO-;RN1和RN21)相同或不同,表示1-1)氢原子或1-2)可以有取代基的(i)C1-22烷基,(ii)不饱和C2-22烷基,(iii)C2-22烷酰基,(iv)C7-15芳酰基,(v)不饱和C3-23烷酰基, (vi)C6-14芳基,(vii)5元环至14元环的杂芳基,(viii)C7-22芳烷基,(ix)C1-22烷基磺酰基或(x)C6-14芳基磺酰基;或2)RN1和RN2与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可具有取代基的3元环至14元环含氮非芳族杂环};但是,R21a和R21b一起可形成(i)酮结构(=O)或(ii)肟结构{=NORox(式中Rox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C1-22烷基、不饱和C2-22烷基、C6-14芳基、5元环至14元环的杂芳基或C7-22芳烷基)};R16a表示氢原子;R21c表示(1)氢原子或(2) (式中R22a、R22b和R22c相同或不同,表示1)氢原子,2)C1-6烷基,3)-OR(式中R具有上述的含义),4)-RM-NRN1RN2(式中RM、RN1和RN2具有上述的含义)或5)卤素原子;或R21a和R21b中的任一方与R22a和R22b中的任一方一起可形成部分结构 R22a或R22b Gm表示(1)式(GM-I)所示的基团 {式中R2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C1-22烷基;R3a、R3b、R5a、R5b、R6a和R6b相同或不同,表示1)氢原子,2)羟基,3)可具有取代基的3-1)C1-22烷基,3-2)C1-22烷氧基,3-3)C6-14芳氧基,3-4)5元环至14元环的杂芳氧基,3-5)C2-22烷酰氧基,3-6)C7-15芳酰氧基,3-7)C3-23不饱和烷酰氧基,3-8)-OCORco(式中Rco具有上述的含义),3-9)C1-22烷基磺酰氧基,3-10)C6-14芳基磺酰氧基,或 3-11)-OSiRs1Rs2Rs3(式中Rs1、Rs2和Rs3具有上述的含义),4)卤素原子,或5)-RM-NRN1RN2(式中RM、RN1和RN2具有上述的含义);或者R5a和R5b可一起形成酮结构(=O);或者R6a和R6b可一起形成螺环氧乙烷基或环外亚甲基(exomethylene);或者,R7a和R7b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ORH(式中RH表示氢原子、C1-22烷基或C2-22烷酰基)}、(2)式(GM-II)所示的基团 (式中R2、R3a、R3b、R6a、R6b、R7a、R7b和R10与式(GM-I)的定义相同),(3)式(GM-III)所示的基团 (式中R2、R5a、R5b、R6a、R6b、R7a、R7b和R10与式(GM-I)的定义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经分离的纯DNA,其为参与将式(Ⅰ)    ***  11107B  (Ⅰ)    所示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以下称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1107B)生物学转化为式(Ⅱ)    ***  11107D  (Ⅱ)    所示的16位羟化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DNA,包含编码部分或全长的具有16位羟化酶活性的蛋白质或铁氧还蛋白的DNA或其变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町田和弘中岛崇有德保秀土田外志夫
申请(专利权)人:美露香株式会社卫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