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筒摆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472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筒摆放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框架,框架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框架内均设有架板,架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杆,插杆朝上竖直设置,所述插杆的侧壁设有用于将减震筒内壁支靠避免其晃动的内撑垫,所述内撑垫固定于插杆的顶部,插杆穿设于内撑垫中部,内撑垫由不会刮擦减震筒内壁留下刮痕的弹性材料制成。摆放时减震筒的大口朝下放入插杆,插杆上的内撑垫可以快速通过大口进入减震筒内部,摆放对准速度较快,效率高;内撑垫用于将减震筒内壁撑起,防止摆放架在移动时减震筒的晃动,可避免大口处的喷漆被夹板刮擦或震动产生缺口;并且可以避免插杆直接接触减震筒内壁而造成内壁刮伤等,保证内壁完整。

A type of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er tube shelf, including from up to down in distribution frame, frame by a connecting member fixed within the framework are provided with a frame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ram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d inserting rods, rod upward is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side wall of the inserting rod is used for the inner wall of the support damping cylinder to avoid the shaking of the support pad, wherein the inner bracing pad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inserting rod, rod supporting pad central penetrated in support, not scratch pad by the damping cylinder inner wall is made of elastic material of scratch on the left. When putting the absorber mouth down into the inserting rod, inserted rod on the inner support pad can quickly through the mouth into the internal damping cylinder, placed alignment speed, high efficiency; internal support for the tube wall damping pad support, prevent the shelf damping when moving cylinder shaking, can avoid big mouth spray by scraping or splint vibration gap; and can 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damping cylinder rod caused by the wall scratch, ensure wall integ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筒摆放架
本技术涉及摆放装置,具体为一种减震筒摆放架。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减震器多应用于摩托车、电动车及汽车中。减震器的外壳称为减震筒,减震筒在表面去污及移动时需要一摆放装置用于将其竖直摆放,以方便后续的批量去油去污及移动等工艺环节。现有的摆放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多层框架2,框架2内设有架板20,架板2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杆21。如图8所示,本技术中提到的减震筒1具有如下明显结构:减震筒1两端一端为大口12,另一端为小口11;在现有的摆放装置上放置减震筒1时一般是采用小口12对准插杆21,插杆21插入小口11内完成单个减震筒1的摆放。而其缺点是:1.减震筒小口的口径较小,因此在对准环节中,难对准并且对准耗时较长;2.减震筒大口相比小口更重,导致减震筒的重心位于大口一侧,大口朝上会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晃动,使小口处喷漆被架板20磨掉;3.并且摆放不稳导致运输过程中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减震筒摆放架,摆放时减震筒的大口朝下放入插杆,插杆上的内撑垫可以快速通过大口进入减震筒内部,摆放对准速度较快,效率高;内撑垫用于将减震筒内壁撑起,防止摆放架在移动时减震筒的晃动,可避免大口处的喷漆被夹板刮擦或震动产生缺口;并且可以避免插杆直接接触减震筒内壁而造成内壁刮伤等,保证内壁完整。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筒摆放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框架,框架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框架内均设有架板,架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杆,插杆朝上竖直设置,所述插杆的侧壁设有用于将减震筒内壁支靠避免其晃动的内撑垫,所述内撑垫固定于插杆的顶部,插杆穿设于内撑垫中部,内撑垫由不会刮擦减震筒内壁留下刮痕的弹性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内撑垫呈圆柱状。优选的,所述内撑垫顶部设有防止插杆穿透内撑垫的顶垫,顶垫与插杆顶部接触。优选的,所述插杆顶部设有固定头,所述内撑垫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头嵌入防止内撑垫脱出的固定腔,固定腔与顶垫贴合,所述固定头嵌设于固定腔内,固定腔与固定头之间形成用于二者卡紧防脱的阶梯卡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架板呈条状,架板等距排列于框架上,架板两端固定于框架的边缘。优选的,减震筒摆放架包括上下分布的两层框架,两层框架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框架外侧设有用于将其提起的提拉部,所述提拉部呈条状三角形结构,提拉部位于最高处框架相对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减震筒摆放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采用本技术的减震筒摆放架,摆放时减震筒的大口朝下放入插杆,插杆上的内撑垫可以快速通过大口进入减震筒内部,摆放对准速度较快,效率高。二、内撑垫用于将减震筒内壁撑起,防止摆放架在移动时减震筒的晃动,可避免大口处的喷漆被夹板刮擦或震动产生缺口。三、软质的内撑垫可以避免插杆直接接触减震筒内壁而造成内壁刮伤等,保证内壁完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减震筒摆放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1中插杆、内撑垫及减震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1中插杆、内撑垫及减震筒的半剖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2中插杆、内撑垫及减震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3中插杆、内撑垫及减震筒的半剖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3中内撑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摆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中插杆和减震筒的半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减震筒摆放架,包括由上下分布的两个框架2,框架2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框架2可以是多层,也可以是单层,框架2越多可容纳的减震筒1数量越多,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2层框架2),框架2内均设有架板20,架板2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杆21,插杆21朝上竖直设置,其特征在于:插杆21的侧壁设有用于将减震筒1内壁支靠避免其晃动的内撑垫22,内撑垫22固定于插杆21的顶部,插杆21穿设于内撑垫22中部,内撑垫22由不会刮擦减震筒1内壁留下刮痕的弹性材料制成。摆放时减震筒的大口朝下放入插杆,插杆上的内撑垫可以快速通过大口进入减震筒内部,摆放对准速度较快,效率高;内撑垫用于将减震筒内壁撑起,防止摆放架在移动时减震筒的晃动,可避免大口处的喷漆被夹板刮擦或震动产生缺口;并且可以避免插杆直接接触减震筒内壁而造成内壁刮伤等,保证内壁完整。如图1所示,架板20呈条状,架板20等距排列于框架2上,架板20两端固定于框架2的边缘。相邻的两个架板20之间留有间隙,在摆放架用于清洗减震筒1时,清洗液可以快速的从架板20之间的空隙内流出,使减震筒1快速沥干,并且条状架板20可以降低整个摆放架的重量。如图1所示,框架2外侧设有用于将其提起的提拉部3,提拉部3呈条状三角形结构,提拉部3位于最高处框架2相对的两侧。操作时可以通过行车将两个提拉部3吊起,提拉部3结构简单且具有一定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内撑垫22优选采用硬质橡胶作为其材料,因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会对减震筒1的内壁刮擦留下痕迹,保护减震筒1的内壁。内撑垫22的作用是将减震筒的内部支撑起,控制减震筒内壁与内撑垫22之间的间隙,使减震筒1可以顺利放入内撑垫22同时能够起到防止减震筒1晃动的作用。因此内撑垫22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球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为降低内撑垫22的制造成本,内撑垫22优选采用圆柱状。由于大部分的减震筒1是大口12朝下放置,是因为其重心偏向于大口12;而仍有一小部分的减震筒1是重心位于小口11处,需要小口朝下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内撑垫22是可拆卸的,内撑垫22可从插杆21上取下,内撑垫22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与插杆21过盈配合,以保证内撑垫22在插杆21上的固定。当需要减震筒1直接摆放在插杆21上时,可以通过将内撑垫22拆卸即可。实施例2:由于实施例1中的内撑垫22中部是通孔,内撑垫22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滑落至插杆21下方,需要操作人员对其重新复位。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1,改进处在于内撑垫顶部设有防止插杆21穿透内撑垫22的顶垫220,顶垫220与插杆21顶部接触。顶垫220可以防止插杆21穿透,可以保证内撑垫22一直固定于插杆21的顶部,避免其向下滑动,同时内撑垫22装卸也极为方便。实施例3:实施例2中,顶垫220设置使得内撑垫22不易从插杆21上向下滑落,但是无法避免其从上方脱出,因此其装卸较为便捷。但是在减震筒1的取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触,导致内撑垫22从插杆21上方脱落,因此本实施例中插杆21顶部设有固定头211,内撑垫22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头211嵌入防止内撑垫22脱出的固定腔221,固定腔221与顶垫220贴合,固定头211嵌设于固定腔221内,固定腔221与固定头211之间形成用于二者卡紧防脱的阶梯卡接结构。通过固定头211和固定腔221之间形成的阶梯卡接结构,防止内撑垫22向上脱出插杆21。使内撑垫22固定更为稳定可靠。以上所述使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减震筒摆放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筒摆放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框架(2),框架(2)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框架(2)内均设有架板(20),架板(2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杆(21),插杆(21)朝上竖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21)的侧壁设有用于将减震筒(1)内壁支靠避免其晃动的内撑垫(22),所述内撑垫(22)固定于插杆(21)的顶部,插杆(21)穿设于内撑垫(22)中部,内撑垫(22)由不会刮擦减震筒(1)内壁留下刮痕的弹性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筒摆放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框架(2),框架(2)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框架(2)内均设有架板(20),架板(2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插杆(21),插杆(21)朝上竖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21)的侧壁设有用于将减震筒(1)内壁支靠避免其晃动的内撑垫(22),所述内撑垫(22)固定于插杆(21)的顶部,插杆(21)穿设于内撑垫(22)中部,内撑垫(22)由不会刮擦减震筒(1)内壁留下刮痕的弹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筒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垫(22)呈圆柱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筒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垫(22)顶部设有防止插杆(21)穿透内撑垫(22)的顶垫(220),顶垫(220)与插杆(21)顶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筒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慷龙汽摩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