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40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包括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中央上方的换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前后侧分别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侧板和后侧板;选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与第一安装板前侧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一侧垂直设有选挡软轴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有效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固定强度,安装快捷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稳定性可靠,具有良好使用效果与经济价值。

A fixed support assembly for shifting soft shaft with Shift support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xing bracket for shifting shaft with shift booster cylinder assembly includes a shift shaft fixed support and fix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bracket fixed shift shaft gear selection shaft bracket; shifting flexible shaft fixing bracket comprises a first mounting plate and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fixed plate shifting shaft above the center the shift shaft fixing plate side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downward vertical bending forming of front side and a rear side plate; the fixing bracket comprises a fixed gear selection shaf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in front of second of the surface of the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ide vertical gear selection shaft fix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shaft by shifting fixed support and fix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bracket fixed shift shaft gear selection shaft bracke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ection of fixed intensity shift soft shaft bracke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low manufacturing cost, reliable structural stability, good usage effect and economic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
本技术属于变速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为实现汽车变速操纵可行性,需在变速箱上装配固定选换挡软轴的支架,支架必须满足强度、安装精度等要求,且满足固定后的软轴保持水平并与变速箱选换挡摇臂垂直。现有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常采用一体铸造的方式加工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由于加强筋与选挡软轴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的结合处具有棱角,使得铸造模具在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有效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固定强度,安装快捷方便。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包括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中央上方的换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前后侧分别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底端左侧固定有第一加强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底端中央固定有第二加强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顶端右侧固定有第三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底部均与第一安装板表面固定相连,第三加强板顶部与换挡软轴固定板固定相连;换挡软轴固定板分布有换挡软轴固定孔,第一安装板前侧表面分布有支架固定孔,第一安装板后侧分布有变速箱固定孔和减重孔;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与第一安装板前侧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一侧垂直设有选挡软轴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两端分别固定有第四加强板和第五加强板;第二安装板表面分布有与支架固定孔相对应的支架安装孔,选挡软轴固定板表面分布有选挡软轴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换挡软轴固定孔、选挡软轴固定孔的数量均为九个,且均为矩形阵列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固定孔与变速箱顶部的定位孔相对应且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数量为三且沿直线等距分布,减重孔与变速箱顶部的加油螺栓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固定孔数量为六个,且为矩形阵列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强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形成的矩形开口与变速箱顶部的助力气缸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安装快捷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两端均与前侧板、后侧板焊接相连,第四加强板、第五加强板两端均与第二安装板、选挡软轴固定板焊接相连,安装快捷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有效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固定强度,安装快捷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稳定性可靠,具有良好使用效果与经济价值。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选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选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选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左视图;图10是本技术中选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包括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2。如图2至图6所示,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包括第一安装板11以及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1中央上方的换挡软轴固定板12,换挡软轴固定板12前后侧分别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底端左侧固定有第一加强板13,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底端中央固定有第二加强板14,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顶端右侧固定有第三加强板15,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底部均与第一安装板11表面固定相连,第三加强板15顶部与换挡软轴固定板12固定相连;换挡软轴固定板12分布有换挡软轴固定孔123,换挡软轴固定孔123用于对换挡软轴的卡箍进行固定,第一安装板11前侧表面分布有支架固定孔111,支架固定孔111数量为六个,且为矩形阵列分布,第一安装板11后侧分布有变速箱固定孔112和减重孔113;换挡软轴固定孔123、选挡软轴固定孔221的数量均为九个,且均为矩形阵列分布。如图7至图10所示,选挡软轴固定支架2包括与第一安装板11前侧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二安装板21,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2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安装快捷稳定,第二安装板21一侧垂直设有选挡软轴固定板22,选挡软轴固定板22与第二安装板21之间两端分别固定有第四加强板23和第五加强板24;第二安装板21表面分布有与支架固定孔111相对应的支架安装孔211,选挡软轴固定板22表面分布有选挡软轴固定孔221,选挡软轴固定孔221用于对选挡软轴的卡箍进行固定;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第三加强板15两端均与前侧板122、后侧板121焊接相连,第四加强板23、第五加强板24两端均与第二安装板21、选挡软轴固定板22焊接相连,安装快捷稳定。如图11和图12所示,变速箱固定孔112与变速箱3顶部的定位孔相对应且均匀分布;减重孔113数量为三且沿直线等距分布,减重孔113与变速箱3顶部的加油螺栓32相对应;第三加强板15与第一安装板11之间形成的矩形开口与变速箱3顶部的助力气缸31相适应。本技术通过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有效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固定强度,安装快捷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稳定性可靠,具有良好使用效果与经济价值。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2);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包括第一安装板(11)以及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1)中央上方的换挡软轴固定板(12),换挡软轴固定板(12)前后侧分别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底端左侧固定有第一加强板(13),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底端中央固定有第二加强板(14),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顶端右侧固定有第三加强板(15),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底部均与第一安装板(11)表面固定相连,第三加强板(15)顶部与换挡软轴固定板(12)固定相连;换挡软轴固定板(12)分布有换挡软轴固定孔(123),第一安装板(11)前侧表面分布有支架固定孔(111),第一安装板(11)后侧分布有变速箱固定孔(112)和减重孔(113);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支架(2)包括与第一安装板(11)前侧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二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1)一侧垂直设有选挡软轴固定板(22),选挡软轴固定板(22)与第二安装板(21)之间两端分别固定有第四加强板(23)和第五加强板(24);第二安装板(21)表面分布有与支架固定孔(111)相对应的支架安装孔(211),选挡软轴固定板(22)表面分布有选挡软轴固定孔(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带换挡助力气缸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以及固定安装在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前侧的选挡软轴固定支架(2);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支架(1)包括第一安装板(11)以及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1)中央上方的换挡软轴固定板(12),换挡软轴固定板(12)前后侧分别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底端左侧固定有第一加强板(13),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底端中央固定有第二加强板(14),前侧板(122)和后侧板(121)之间顶端右侧固定有第三加强板(15),第一加强板(13)、第二加强板(14)底部均与第一安装板(11)表面固定相连,第三加强板(15)顶部与换挡软轴固定板(12)固定相连;换挡软轴固定板(12)分布有换挡软轴固定孔(123),第一安装板(11)前侧表面分布有支架固定孔(111),第一安装板(11)后侧分布有变速箱固定孔(112)和减重孔(113);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支架(2)包括与第一安装板(11)前侧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二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21)一侧垂直设有选挡软轴固定板(22),选挡软轴固定板(22)与第二安装板(21)之间两端分别固定有第四加强板(23)和第五加强板(24);第二安装板(21)表面分布有与支架固定孔(111)相对应的支架安装孔(211),选挡软轴固定板(22)表面分布有选挡软轴固定孔(221)。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朱磊陈飞李哲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