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852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通过人工上料的方式将阀本体安装于转动盘的装阀底座上,然后转动盘侧环设的工作组件依次将所需装配的密封O型圈、保持支架、密封O型圈、无油衬套、保持垫圈、气门杆防护板、阀杆刮板、阀杆座装入阀本体的提升阀孔中,完成自动装配,并且还能自动完成质量检测和吸尘清理工作,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A part assembly device for the lifting valve hole of the turbine exhaust valve

Parts assembling device lifting the valve hole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urbine exhaust valve, through the artificial feeding way will be installed in the valve body of the rotary disc of the valve base, working components and rotating disk are arranged in a ring side will enhance the valve hole required for assembly of O type sealed ring, keep the bracket, the seal of O ring, no oil bushing, maintaining washer, valve rod protection plate, scraper, valve stem seat into the valve body, automatic assembly, and can automatically complete th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cleaning cleaning work, greatly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零件自动装配领域,具体涉及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涡轮排气阀是汽车中用于涡轮增压的装配零件,其阀本体的提升阀孔中需要依照顺序装配许多零件,它的装配工程十分复杂,不仅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将所需装配的零件依次放入阀本体的提升阀孔中,而且需要施力将其中的零件与阀门体的台阶处拧在一起固定,现有的人工装配方式不仅十分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稳定性和质量也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解决现有人工装配方式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稳定性和质量也不够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包括装置底座和设置与装置底座上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若干装阀底座,所述转动盘侧分别环设有第一工作组件,第二工作组件,第三工作组件,第四工作组件,第五工作组件,第六工作组件,第七工作组件,第八工作组件,第九工作组件,第十工作组件;每个工作组件都对应设置有一个装阀底座;所述装阀底座上用于装设阀本体;所述第一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定位装设在装阀底座上的阀本体位置;所述第二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侧的密封O型圈振动盘和保持支架振动盘,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二底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二移动固定座,所述第二移动固定座上设置有抓取台和浮升退杆座,所述保持支架振动盘通过保持支架传输通道将保持支架传输至抓取台,所述密封O型圈振动盘通过密封O型圈传输通道将密封O型圈传输至抓取台,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下压装置,所述第二下压装置下则连接有第二下压头,所述第二底座则设置有单轴运动杆,所述单轴运动杆上设有第二移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下连接有导向撑杆用于将抓取台的密封O型圈和保持支架依照次序抓取后放置到浮升退杆座后,再抓取到装阀底座上的阀本体内的提升阀孔中;所述第三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侧的无油衬套振动盘和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三支撑座,所述无油衬套振动盘通过无油衬套传输通道将无油衬套传输至第三支撑座内,所述第三支撑座上着设置有第三下压装置,所述第三下压装置连接设置在第三支撑座中的第三真空吸盘;所述第四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侧的阀杆刮板振动盘和气门杆防护板振动盘以及保持垫圈振动盘,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阀杆刮板固定座、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保持垫圈固定座和第四支撑座,所述阀杆刮板振动盘通过阀杆刮板传输通道将阀杆刮板传输至阀杆刮板固定座,所述气门杆防护板振动盘通过气门杆防护板传输通道将气门杆防护板传输至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所述保持垫圈振动盘通过保持垫圈传输通道将保持垫圈传输至保持垫圈固定座,所述第四支撑座还设置有第四单轴运动装置,所述第四单轴运动装置上则设置有第四移动下压真空吸取装置用于依次吸取阀杆刮板固定座上的阀杆刮板、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上的气门杆防护板和保持垫圈固定座上的保持垫圈然后放入转动至第四工作组件对应的装阀底座上的阀本体内的提升阀孔中;所述第五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五支撑座,所述第五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五下压装置,所述第五下压装置下连接有设置在第五支撑座内的第五下压块,所述第五下压块连接有第五固定杆;所述第六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第六支撑座,所述第六支撑座上连接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下设置有第六移动装置,所述第六移动装置下则设置有第六吸尘器装置;所述第七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七支撑座,所述第七支撑座上连接有第七连接板,所述第七连接板下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所述第八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八支撑座,所述第八支撑座上设置有第八下压装置,所述第八下压装置连接有设置在第八支撑座内的第八下压块,所述第八下压块下连接有用于吸取阀杆座的第八真空吸盘,用于将吸取过来的阀杆座装入设置在与第八工作组件对应的装阀底座上的阀本体内的提升阀孔中;所述第九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九支撑座,所述第九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九下压装置,所述第九下压装置连接设置在第九支撑座内的第九下压块,所述第九下压块下则连接有第九下压头;所述第十工作组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上的第十支撑座,所述第十支撑座上连接有第十连接板,所述第十连接板下设置有第十移动装置,所述第十移动装置下则设置有第十吸尘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底座一侧上还设置有传输通道,并且传输通道上还设置有激光标识打印机,用于阀本体的标识。作为优选,所述浮升退杆座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浮升杆,用于方便导向撑杆抓取依次设置在浮升退杆座上的密封O型圈、保持支架、密封O型圈。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撑杆端部为弹性设置,便于其插入中空的密封O型圈和保持支架中,使用弹性力撑开固定,就能快速地抓取密封O型圈和保持支架。作为优选,所述第五下压块下设置有四个下压点,用于保证下压时第五下压块施力的平衡。作为优选,所述视觉检测装置用于拍照并通过无线传输至系统中用于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检测出下压是否成功,有无瑕疵。作为优选,所述第九下压头下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起块,使其在下压时施力点平衡。本技术通过人工上料的方式将阀本体安装于转动盘的装阀底座上,然后转动盘侧环设的工作组件依次将所需装配的密封O型圈、保持支架、密封O型圈、无油衬套、阀杆刮板、气门杆防护板、保持垫圈、阀杆座装入阀本体的提升阀孔中,完成自动装配,并且还能自动完成质量检测和吸尘清理工作,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实现阀本体的提升阀孔内所需零件依次的自动装配;2)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成本;3)自动完成质量检测工作和吸尘清理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需装配零件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五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六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七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八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九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十工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至图13,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4和设置与装置底座14上的转动盘12,所述转动盘12上设置有若干装阀底座D1,所述转动盘12侧分别环设有第一工作组件1,第二工作组件2,第三工作组件3,第四工作组件4,第五工作组件5,第六工作组件6,第七工作组件7,第八工作组件8,第九工作组件9,第十工作组件10;每个工作组件都对应设置有一个装阀底座D1;所述装阀底座D1上用于装设阀本体C1;所述第一工作组件1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一底座101,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02用于定位装设在装阀底座D1上的阀本体C1位置;所述第二工作组件2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密封O型圈振动盘202和保持支架振动盘201,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座(14)和设置与装置底座(14)上的转动盘(12),所述转动盘(12)上设置有若干装阀底座(D1),所述转动盘(12)侧分别环设有第一工作组件(1),第二工作组件(2),第三工作组件(3),第四工作组件(4),第五工作组件(5),第六工作组件(6),第七工作组件(7),第八工作组件(8),第九工作组件(9),第十工作组件(10);每个工作组件都对应设置有一个装阀底座(D1);所述装阀底座(D1)上用于装设阀本体(C1);所述第一工作组件(1)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一底座(101),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02)用于定位装设在装阀底座(D1)上的阀本体(C1)位置;所述第二工作组件(2)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密封O型圈振动盘(202)和保持支架振动盘(201),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二底座(214)、第二支撑座(206)和第二移动固定座(212),所述第二移动固定座(212)上设置有抓取台(211)和浮升退杆座(213),所述保持支架振动盘(201)通过保持支架传输通道(203)将保持支架(C3)传输至抓取台(211),所述密封O型圈振动盘(202)通过密封O型圈传输通道(204)将密封O型圈(C2)传输至抓取台(211),所述第二支撑座(206)上设置有第二下压装置(209),所述第二下压装置(209)下则连接有第二下压头(210),所述第二底座(214)则设置有单轴运动杆(205),所述单轴运动杆(205)上设有第二移动装置(207),所述第二移动装置(207)下连接有导向撑杆(208)用于将抓取台(211)的密封O型圈(C2)和保持支架(C3)依照次序抓取后放置到浮升退杆座(213)后,再抓取到装阀底座(D1)上的阀本体(C1)内的提升阀孔中;所述第三工作组件(3)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无油衬套振动盘(301)和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三支撑座(302),所述无油衬套振动盘(301)通过无油衬套传输通道(305)将无油衬套(C4)传输至第三支撑座(302)内,所述第三支撑座(302)上着设置有第三下压装置(303),所述第三下压装置(303)连接设置在第三支撑座(302)中的第三真空吸盘(304);所述第四工作组件(4)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阀杆刮板振动盘(401)和气门杆防护板振动盘(402)以及保持垫圈振动盘(403),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阀杆刮板固定座(410)、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411)、保持垫圈固定座(412)和第四支撑座(407),所述阀杆刮板振动盘(401)通过阀杆刮板传输通道(404)将阀杆刮板(C5)传输至阀杆刮板固定座(410),所述气门杆防护板振动盘(402)通过气门杆防护板传输通道(405)将气门杆防护板(C6)传输至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411),所述保持垫圈振动盘(403)通过保持垫圈传输通道(406)将保持垫圈(C7)传输至保持垫圈固定座(412),所述第四支撑座(407)还设置有第四单轴运动装置(408),所述第四单轴运动装置(408)上则设置有第四移动下压真空吸取装置(409)用于依次吸取阀杆刮板固定座(410)上的阀杆刮板(C5)、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411)上的气门杆防护板(C6)和保持垫圈固定座(412)上的保持垫圈(C7)然后放入转动至第四工作组件(4)对应的装阀底座(D1)上的阀本体(C1)内的提升阀孔中;所述第五工作组件(5)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五支撑座(501),所述第五支撑座(501)上设置有第五下压装置(502),所述第五下压装置(502)下连接有设置在第五支撑座(501)内的第五下压块(504),所述第五下压块(504)连接有第五固定杆(503);所述第六工作组件(6)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第六支撑座(601),所述第六支撑座(601)上连接有第六连接板(602),所述第六连接板(602)下设置有第六移动装置(603),所述第六移动装置(603)下则设置有第六吸尘器装置(604);所述第七工作组件(7)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七支撑座(701),所述第七支撑座(701)上连接有第七连接板(702),所述第七连接板(702)下设置有视觉检测装置(703);所述第八工作组件(8)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八支撑座(801),所述第八支撑座(801)上设置有第八下压装置(802),所述第八下压装置(802)连接有设置在第八支撑座(801)内的第八下压块(803),所述第八下压块(803)下连接有用于吸取阀杆座(C8)的第八真空吸盘(804),用于将吸取过来的阀杆座(C8)装入设置在与第八工作组件(8)对应的装阀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涡轮排气阀的提升阀孔的零件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座(14)和设置与装置底座(14)上的转动盘(12),所述转动盘(12)上设置有若干装阀底座(D1),所述转动盘(12)侧分别环设有第一工作组件(1),第二工作组件(2),第三工作组件(3),第四工作组件(4),第五工作组件(5),第六工作组件(6),第七工作组件(7),第八工作组件(8),第九工作组件(9),第十工作组件(10);每个工作组件都对应设置有一个装阀底座(D1);所述装阀底座(D1)上用于装设阀本体(C1);所述第一工作组件(1)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一底座(101),所述第一底座(101)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02)用于定位装设在装阀底座(D1)上的阀本体(C1)位置;所述第二工作组件(2)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密封O型圈振动盘(202)和保持支架振动盘(201),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二底座(214)、第二支撑座(206)和第二移动固定座(212),所述第二移动固定座(212)上设置有抓取台(211)和浮升退杆座(213),所述保持支架振动盘(201)通过保持支架传输通道(203)将保持支架(C3)传输至抓取台(211),所述密封O型圈振动盘(202)通过密封O型圈传输通道(204)将密封O型圈(C2)传输至抓取台(211),所述第二支撑座(206)上设置有第二下压装置(209),所述第二下压装置(209)下则连接有第二下压头(210),所述第二底座(214)则设置有单轴运动杆(205),所述单轴运动杆(205)上设有第二移动装置(207),所述第二移动装置(207)下连接有导向撑杆(208)用于将抓取台(211)的密封O型圈(C2)和保持支架(C3)依照次序抓取后放置到浮升退杆座(213)后,再抓取到装阀底座(D1)上的阀本体(C1)内的提升阀孔中;所述第三工作组件(3)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无油衬套振动盘(301)和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第三支撑座(302),所述无油衬套振动盘(301)通过无油衬套传输通道(305)将无油衬套(C4)传输至第三支撑座(302)内,所述第三支撑座(302)上着设置有第三下压装置(303),所述第三下压装置(303)连接设置在第三支撑座(302)中的第三真空吸盘(304);所述第四工作组件(4)包括设置在装置底座(14)侧的阀杆刮板振动盘(401)和气门杆防护板振动盘(402)以及保持垫圈振动盘(403),设置在装置底座(14)上的阀杆刮板固定座(410)、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411)、保持垫圈固定座(412)和第四支撑座(407),所述阀杆刮板振动盘(401)通过阀杆刮板传输通道(404)将阀杆刮板(C5)传输至阀杆刮板固定座(410),所述气门杆防护板振动盘(402)通过气门杆防护板传输通道(405)将气门杆防护板(C6)传输至气门杆防护板固定座(411),所述保持垫圈振动盘(403)通过保持垫圈传输通道(406)将保持垫圈(C7)传输至保持垫圈固定座(412),所述第四支撑座(407)还设置有第四单轴运动装置(408),所述第四单轴运动装置(408)上则设置有第四移动下压真空吸取装置(409)用于依次吸取阀杆刮板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林文德徐振王海峰王友明黄天明吴昊郭书豪林轶力王迪张钟黄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