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241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包括增程器台架、设置在所述增程器台架上的发动机、用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所述增程器台架设置在双模电动客车后车架,所述发动机安装在增程器台架的一侧,所述进气系统设置于发动机上方并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所述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相连并设置于增程器台架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增程器台架的下方且排气系统的排气尾管从增程器台架的所述一侧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进气质量好,中冷效果优良,发动机燃烧效率高,增程仓温度低,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气阻,适合双模电动客车工况布置需求。

A dual mode electric bus increasing devic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mode electric bus extender system includes: extender, bench is arranged on the extender bench for engine, the intake system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exhaust system, the extender bench is arranged in the dual-mode electric passenger car frame and the engine is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extender bench, the intake system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engine and the vehicle towards the rear extends the range extender bench, the cool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gine and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extender bench, the exhaust system is arranged in the exhaust the extender rack is arranged under the exhaust system of the tail pipe extends out from the side of the extender rack toward the rear extender bench. The dual mode electric bus range extender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intake quality and excellent intercooling effect. The engine has high combustion efficiency and low temperature range, and no gas resistance will occur dur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电动客车,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出行。电动客车为保证有足够的续航里程,需要增加一种增程器满足续航要求。增程器作为双模电动客车的核心部件和第二能量之源,因其特殊性,负责对其进行进排气系统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双模电动客车结构空间的限制,现有的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结构布置的差距,在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中,增程器、排气系统、进气系统、冷却系统等都布置较为集中,容易造成布置空间内的温度过高,排气不畅,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气阻,发动机燃烧效率低,电机温度高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应用在双模电动客车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适用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工况要求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包括增程器台架、设置在所述增程器台架上的发动机、用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所述增程器台架可拆卸的设置在双模电动客车后车架,所述发动机安装在增程器台架的一侧,所述进气系统设置于发动机上方并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所述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相连并设置于增程器台架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增程器台架的下方且排气系统的排气尾管从增程器台架的所述一侧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另外,根据本技术的进排气系统还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增程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增程器台架上且设置于发动机前方的电机。根据本技术的增程器系统,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总成以及空气滤清器总成,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通过支架安装在增程器台架上且设置在电机上方,所述进气管总成的进气口在高度方向上垂直向上延伸。根据本技术的增程器系统,所述发动机纵向布置在增程器台架的一侧,所述发动机还包括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上且远离电机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增程器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总成,所述中冷器总成设置在增程器台架远离发动机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的增程器系统,所述排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排气管、中段排气管、后段排气管、尾段排气管和排气尾管,所述前段排气管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出口,所述中段排气管、后段排气管、尾段排气管和排气尾管环绕设置在增程器台架下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包括上述任一项区别特征所述的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增程器系统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增程器系统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增程器系统安装在车架上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进气转换接头总成;2为第一进气管;3为第二进气管;4为第三进气管;5为空气滤清器;6为中冷进气管;7为中冷器总成;8为中冷出气管;9为后段排气管;10为尾段排气管;11为中段排气管;12为前段排气管;13为尾段排气管Ⅰ;14为排气尾管;15为隔热板总成;16为台架;17为涡轮增压器;18为发动机;19为增程器系统;20为车架;21为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结构。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内、外”是以相应部件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例如以车辆轮廓为基准定义的车内和车外,靠近车辆中部的一侧为“内”,反之为“外”。以上定义仅用于辅助说明本技术,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如附图1,2,3所示,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19,包括增程器台架16、设置在所述增程器台架上的发动机18、用于所述发动机18的进气系统和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所述增程器台架16可拆卸地设置在双模电动客车后车架20,所述发动机18安装在增程器台架16的一侧,所述进气系统设置于发动机18上方并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16,所述冷却系统与发动机18相连并设置于增程器台架16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增程器台架16的下方且排气系统的排气尾管14从增程器台架的所述一侧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16。在本实施例中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增程器可以采用发动机18,所述发动机18可以纵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设置在增程器台架16的右侧,所述进气系统设置在发动机18上方且同时位于增程器台架16的右上方,所述冷却系统与发动机18相连并设置在增程器台架16另一侧,即是增程器台架16的左侧,所述排气系统设置于增程器台架16的下方且排气系统的排气尾管14从增程器台架16的右侧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16。本优选实施例中,发动机18纵向设置在增程器台架16上,可以充分利用增程器台架16与客车顶部空间,避免与增程器台架16上其他元件集中布置,同时,在车辆紧急制动或停车制动时,有利于减小发动机18的零部件损伤,发动机18和电机21设置在增程器台架16的右侧,方便行驶途中发动机16及电机21的停车检修。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电机21设置在增程器台架16上且设置于发动机18前方,便于电机21与客车车架中部电池线束安装的同时,充分利用增程器台架16空间。如此,发动机18、电机21、用于所述发动机18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较为分散的设置,而不是集中布局在发动机18的周围,利于各系统的散热,降低温度。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系统布置在增程器台架16的右侧,然而,进气系统布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所述的台架16的右侧,进气系统也可以布置在增程器台架16的左侧,相应地,发动机18可以纵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设置在台架16的左侧,中冷器总成7设置在台架16的右侧。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以及空气滤清器总成7,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7通过支架安装在增程器台架16上且设置在电机上21方,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在高度方向上垂直向上延伸。所述增程器进气系统的第一进气管2进气口在高度方向上垂直向上延伸,从客车后段右上方采集空气,空气质量好,杂质少,有利于对进气系统原件的保护,提升发动机18进气质量。第一进气管2通过进气转换接头总成1与第二进气管3连接,所述转换接头总成1对空气进行转换,不仅转换方向,并且其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用于对空气起到过滤作用。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3和安装在增程器台架16上且设置在电机21上方的空气滤清器5以及第三进气管4通入安装在发动机18上的涡轮增压器1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空气滤清器5设置在电机21上方,充分利用了增程器台架16的空间,同时避免了发动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程器台架、设置在所述增程器台架上的发动机、用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所述增程器台架可拆卸地设置在双模电动客车后车架,所述发动机安装在增程器台架的一侧,所述进气系统设置于发动机上方并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所述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相连并设置于增程器台架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增程器台架的下方且排气系统的排气尾管从增程器台架的所述一侧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程器台架、设置在所述增程器台架上的发动机、用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排气系统,所述增程器台架可拆卸地设置在双模电动客车后车架,所述发动机安装在增程器台架的一侧,所述进气系统设置于发动机上方并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所述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相连并设置于增程器台架的另一侧,所述排气系统设置在增程器台架的下方且排气系统的排气尾管从增程器台架的所述一侧朝车辆的后方延伸出所述增程器台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增程器台架上且设置于发动机前方的电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电动客车增程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以及空气滤清器总成,所述空气滤清器总成通过支架安装在增程器台架上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鹏刘华坤潘龙啸秦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