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21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包括车架总成和防撞横梁,所述车架总成包括连接支架、车架格栅和立柱,两车架格栅分别固定于连接支架的两侧,立柱的上端固定于车架格栅上,下端固定于连接支架上;所述防撞横梁固定于立柱上,防撞横梁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固定于第二梁体上,在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两端均设有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撞结构相对独立,适用于多种电池型号的电池仓,仅需依据电池仓大小来更改防撞横梁与立柱的规格即可,可实现标准化,无需再进行多种防撞结构的设计制造,节省时间,方便管理;结构简单强度高,易于加工,占用空间小,方便拆装。

A car side impact battery collision avoidanc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bus side impact protection structure, comprising a frame assembly and anti-collision beam, the frame assembly comprises a connecting bracket, grille and column frame, two frame grill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bracket, the upper end of the upright column is fixed to the frame grid, the lower end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support; the anti-collision beam is fixed on the column, the anti-collision beam comprises a first beam and second beams, the first beam fixed on the second beam, at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beam and second beam body are provided with seal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tection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he battery compartment is applicable to a variety of cell types, only based on the battery compartment size to change the anti-collision beam and column specification, it can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no longer needs to design a variety of crashworthy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time saving, convenient manage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strength, easy processing. Small occupied spac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对象,其中电动汽车更是主流趋势,然而随着近几年国内纯电动客车的快速发展,电动客车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中电池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为此,国家新增了关于电池侧面碰撞的试验。为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各大客车厂纷纷进行了电池防撞结构的设计,在各种结构设计中,一些结构设计出现了强度和刚度不足的现象,导致电池受到碰撞挤压而损坏,甚至燃烧损毁,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对于不同的车型产生不同的结构,影响通用性;抑或为保证强度和刚度的满足,而大量使用钢材,既过多的增加了车重,也费时费料不易拆装,占用空间大。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包括车架总成和防撞横梁,所述车架总成包括连接支架、车架格栅和立柱,两车架格栅分别固定于连接支架的两侧,立柱的上端固定于车架格栅上,下端固定于连接支架上;所述防撞横梁固定于立柱上,防撞横梁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固定于第二梁体上,在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两端均设有封板。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焊接有连接座,防撞横梁通过螺栓固定于连接座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横截面为L形状。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横梁的第二梁体上设有螺栓孔,在该螺栓孔内设有套管。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防撞结构相对独立,适用于多种电池型号的电池仓,仅需依据电池仓大小来更改防撞横梁与立柱的规格即可,可实现标准化,无需再进行多种防撞结构的设计制造,节省时间,方便管理;结构简单强度高,易于加工,占用空间小,方便拆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撞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撞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撞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防撞横梁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座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包括车架总成5和防撞横梁3,车架总成5包括连接支架1、车架格栅4和立柱2,两车架格栅4分别固定于连接支架1的两侧,立柱2的上端固定于车架格栅4上,下端固定于连接支架1上;防撞横梁3固定于立柱2上。防撞横梁3包括第一梁体31和第二梁体32,第一梁体31固定于第二梁体32上,在第一梁体31和第二梁体32的两端均设有封板,两端做封口处理,防水防腐,加强强度。立柱2上焊接有连接座11,防撞横梁3通过螺栓固定于连接座11上。连接座11的横截面为L形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限制单个自由度时没有虚约束,便于防撞横梁3的拆装。防撞横梁3的第二梁体32上设有螺栓孔,在该螺栓孔内设有套管33,套管33提高螺栓连接处的强度,降低防撞横梁3的变形量,防止螺栓通孔处被割断。立柱2用于传递和承受来自防撞横梁3的冲击载荷。防撞横梁3由一长一短两根梁体叠加焊接而成,两端封口,能承受较大冲击载荷,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换短边钢管的上下位置,以保证不会影响电池正负极接口接线,降低线束及接头损坏带来的损失。防撞横梁3在与连接座11螺栓连接的同时,防撞横梁3中第二梁体32的两端也与立柱2贴合,这样既能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一部分能量,也可以有效的将冲击载荷通过立柱2传递下去。防撞横梁3可独立拆装,可根据电池仓大小来更改自身长度,以满足不同大小电池仓的尺寸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包括车架总成(5)和防撞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5)包括连接支架(1)、车架格栅(4)和立柱(2),两车架格栅(4)分别固定于连接支架(1)的两侧,立柱(2)的上端固定于车架格栅(4)上,下端固定于连接支架(1)上;所述防撞横梁(3)固定于立柱(2)上,防撞横梁(3)包括第一梁体(31)和第二梁体(32),所述第一梁体(31)固定于第二梁体(32)上,在第一梁体(31)和第二梁体(32)的两端均设有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侧面碰撞电池防撞结构,包括车架总成(5)和防撞横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5)包括连接支架(1)、车架格栅(4)和立柱(2),两车架格栅(4)分别固定于连接支架(1)的两侧,立柱(2)的上端固定于车架格栅(4)上,下端固定于连接支架(1)上;所述防撞横梁(3)固定于立柱(2)上,防撞横梁(3)包括第一梁体(31)和第二梁体(32),所述第一梁体(31)固定于第二梁体(32)上,在第一梁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宽姚志学诸萍陈青生刘桂林曹正策高志暖黄勇何友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