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的前纵梁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的
,特别涉及一种车架的前纵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用户和生产商越来越注重车辆的安全性,特别是车辆遭受意外时对乘客的保护能力。在车辆发生意外碰撞时,车架的前纵梁可以吸收部分的冲击能量,减少传递到驾驶室的冲击能量,缓解车身结构在碰撞时的形变。现有的前纵梁为单空腔结构,传力效果差,缓解碰撞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车辆的碰撞测试发现,车辆受到偏置碰撞时,前纵梁受到的冲击明显增强,现有的前纵梁不能吸收足够多的冲击能量,导致前纵梁形变量过大,并且冲击能量过多地传递到驾驶室,使得驾驶室发生变形,对乘坐人员造成损伤,这样的前纵梁显然不能满足用户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前纵梁结构,以解决前纵梁结构缓解碰撞冲击的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架的前纵梁结构,所述前纵梁结构包括中空的主梁,其中,所述主梁前端的下侧连接有同向延伸的辅梁,并且所述辅梁具有至少一个空腔。进一步的,所述辅梁包括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内侧面并向下延伸的辅梁内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主梁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的前纵梁结构,所述前纵梁结构包括中空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前端的下侧连接有同向延伸的辅梁,并且所述辅梁具有至少一个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的前纵梁结构,所述前纵梁结构包括中空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前端的下侧连接有同向延伸的辅梁,并且所述辅梁具有至少一个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梁包括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内侧面并向下延伸的辅梁内板(3)以及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外侧面并向下延伸的辅梁外板(4),所述辅梁内板(3)下部朝向所述辅梁外板(4)弯曲形成下部连接板(5),所述下部连接板(5)连接于所述辅梁外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梁内板(3)的后部朝向所述辅梁外板(4)弯曲形成后部连接板,所述后部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辅梁外板(4),并且所述辅梁还包括连接所述辅梁内板(3)前端和所述辅梁外板(4)前端的前部连接板(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辅梁内板(3)和所述辅梁外板(4)的内部加强板(7),所述内部加强板(7)与所述下部连接板(5)间隔设置,从而分隔所述辅梁内板(3)和所述辅梁外板(4)之间的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辅梁内板(3)背离所述辅梁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明,卜彬彬,李赢双,赵朋辉,吴国强,张焜禹,宋强,赵晓旭,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